徐功:山村“智叟”的另类“保护”——《传统村落守望者》之五

2022-03-21 10:51:08


“ 智叟”徐功

    国家级传统村落张星镇徐家村有个能人,姓徐名功。他读过高中,当过兵,担任村干部十余年,是村里少有的有知识、有文化,见过世面的能人。年近七旬的徐功个头不高、精神矍铄,虽然一把年纪,但观念毫不落伍,他写博客(烟台徐功),玩微信,开微博,还有自己的公众号,是个新潮的“老青年”,他给自己起的网名叫“梅秀智叟”。

    去年春天,我在采写《一砖一瓦总关请——招远市传统村落见闻》一稿时,这个山村“智叟”就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传统村落里,大多都有家族祠堂或家庙。走进徐家祠堂,徐功打开祠堂的灯光,全村的烈士名录赫然在列,他又摁动遥控器,一幅巨大的宗谱从祠堂正面的墙上徐徐展开……

    笔者做记者30余年,自以为还算见过世面,宗谱也见过许多,但遥控升降的宗谱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说起这幅遥控升降的宗谱,徐功告诉我, 2014年,徐家村被评为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徐功就想,徐家村自明朝成化年间建村,至今已历25500余年,历来重视家庙宗谱的教化作用。但是,传统的宗谱悬挂收卷比较麻烦,能不能让宗谱也用上现代科技、跟上时代步伐?他和从事广告设计的儿媳张雅萍说起此事,儿媳大力支持。技术也不复杂,说干就干。两个月后的除夕,在徐家祠堂的祭祖仪式上,灯光开启,一幅颇具现代科技感的大型宗谱在家庙的大墙上徐徐升起,全村一百多名徐氏子孙满怀崇敬之情注视着新修的宗谱,许多人热泪盈眶……

在徐家村西的河岸之上,有一栋青砖黛瓦、门楼高耸的建筑,建筑材料和风格与徐家村的石屋、石街明显不同。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这栋古建筑并非徐家村的老房子,而是来自20多公里外的龙口市。2014年正月,在龙口市工作的儿子徐永硕给徐功带来一个信息。说他工作地附近的一个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要拆掉几栋据说是明朝的老房子,是东著名土绅刘锦云、姜云山的故居。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徐功把这事记在心里,又抽空去了一趟,一看那两栋老房子果然非同一般。回到村里,他就跟村支书徐学军说:咱村是国家级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将来参观旅游的人肯定不少,咱们去把这两栋老房子买下来,搬到咱村里,照原样盖起来,将来办个展览什么的是不是挺好?

    “智叟”言之有理,书记大力支持。经过几番讨、价还价,最后以低廉的价格成交。徐功又请来有资质的古建队伍,将两栋老房子的主要部件统一编号后,运到了大山深处的徐家村。

    20155月,徐家村为两栋古建筑举行了一场隆重的传统上梁仪式。新华社、当地报纸、电视台都派出记者,目睹了这场别开生面的传统仪式。这些见多识广的媒体人纷纷为一个山村的远见卓识点赞。3个月后,这两栋来自20多公里外的老房子就原模原样地出现在徐家村的河西岸上,为这个国家级的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村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当年11月,由省住建厅、文化厅主办,国家有关部门出席的“乡村记忆文化遗产研讨会”在省城济南召开,徐功作为特邀代表出席。

    在徐家村采访,徐功还带我看了他收藏的“宝贝”。特殊历史时期的老照片、现在已经难得一见的老物件……足够办一个内容丰富的展览馆。徐功告诉我:你别看这些东西破破烂烂,都是些宝贝,将来办个展览,让后来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的,过去怎样生活的,你说是不是有些意思?

    我未接他的话茬,而心中则为这个山村“智叟”的另类保护而暗暗点赞。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