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23年版)》要点
(2024-02-12 17:37:45)
标签:
食管癌放射治疗 |
《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23年版)》要点
1
食管癌是我国的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居第六和第五位。放疗在食管癌综合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多学科团队(MDT)的规范诊疗是基础。对于可手术局部晚期食管癌,新辅助放化疗后手术是标准治疗方案;对于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是唯一根治性方案;术后辅助放疗对于经过选择的病例可提高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随着放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及图像引导放疗技术在食管癌治疗中得以广泛应用。肿瘤治疗药物进展很快,尤其是免疫治疗方面,但与放疗联合的最佳方案包括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及放射增敏剂仍需深入研究。我国食管癌在病因学、病理类型、高发部位等方面与欧美国家差异巨大,因此,欧美国家有关食管癌放疗的指南无法满足我国临床实践。《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19年版)》的制定填补了这一空白,现结合近四年来的临床应用建议及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推出2023年版。
2
2.1
食管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常有咽部异物感,吞咽粗硬食物时有停滞感、梗噎感,胸骨后烧灼样、针刺或牵拉摩擦样疼痛,症状时轻时重。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吞咽困难、吞咽疼痛、吐黏液样物。持续性胸痛或背痛常提示肿瘤侵犯食管外组织;若癌肿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可出现声音嘶哑、饮水呛咳;若压迫颈交感神经,可产生Horner综合征;若侵犯气管、支气管,常伴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形成食管-气管瘘或食管-支气管瘘,造成吞咽水或食物时剧烈呛咳,并发呼吸系统感染,也可形成食管-纵隔瘘,引起出血、感染等。若发生远处转移,可出现相应受侵器官的症状。
2.2
大多数早期食管癌患者无明显阳性体征。晚期可出现贫血、消瘦、脱水或恶病质等体征,应特别注意锁骨上或颈部肿大淋巴结、肝包块、胸腹腔积液等远处转移体征。
3
3.1
3.1.1
3.1.2
3.1.3
3.2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3
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食管癌诊断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对于食管癌的定性、定位诊断、T/N分期和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也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其他消化系统肿瘤。内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是食管癌诊断的金标准。
3.4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4
4.1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应高度怀疑食管癌:
4.2
食管癌包括鳞状细胞癌(以下简称鳞癌)与腺癌两种主要类型及其他少见类型。
4.2.1
4.2.2
4.2.2.1
4.2.2.2
4.2.2.3
4.2.2.4
4.2.2.5
5
5.1
5.1.1
5.1.2
5.1.3
5.1.4
5.1.5
5.2
6
6.1
在充分评估患者及肿瘤的基础上,推荐基于MDT的综合治疗原则,制定最佳综合治疗方案,合理应用现有治疗手段,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命质量。不同的食管癌分期,治疗原则不同。详见图1~8。手术时机是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6~8周,或新辅助化疗结束后3~6周。≥70岁不能耐受同步双药放化疗者,推荐同步替吉奥联合放疗(级推荐,1A类证据)。小细胞癌推荐采用化疗为基础的综合治疗,可手术者推荐手术联合化疗,或同步放化疗(级推荐);肉瘤样癌推荐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级推荐);恶性黑色素瘤首选手术切除(级推荐);对于多原发癌,分别进行准确的分期、评估是治疗选择的前提(级推荐)。
6.2
pTis-T1aN0期非颈段环周病变或其他原因不适于或拒绝内镜下治疗者,推荐行食管癌切除术(级推荐);内镜下治疗后有高危因素者(病理学评估为黏膜下浸润深度>200μm,或T1a期合并脉管癌栓/神经受累/切缘阳性,或SM1为低分化/未分化癌)辅以根治性手术或同步放化疗也可达到根治目的(级推荐,2B类证据)。
食管癌挽救性手术适用于放(化)疗后局部复发、无远处转移、评估可切除、一般情况能耐受手术者。
6.3
6.3.1
6.3.2
6.3.3
6.3.3.1
6.3.3.2
6.3.3.2.1
6.3.3.2.2
6.3.3.3
6.3.3.4
6.3.4
6.3.5
6.3.6
6.3.7
6.4
6.4.1
6.4.1.1
6.4.1.2
6.4.1.3
6.4.1.3.1
6.4.1.3.2
6.4.1.3.3
6.4.1.3.4
6.4.1.3.5
6.4.2
6.4.2.1
6.4.2.2
6.4.3
6.4.4
6.4.5
6.4.5.1
6.4.5.2
6.4.6
6.5
6.5.1
6.5.2
6.5.3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食管癌放射治疗指南(2023年版)》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国际肿瘤学杂志》2024年第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