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妇科恶性肿瘤紫杉醇化疗所致过敏反应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
(2024-02-12 15:03:04)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紫杉醇化疗过敏反应 |
《妇科恶性肿瘤紫杉醇化疗所致过敏反应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
摘要:
前言
紫杉醇(paclitaxel)是一种高效抗肿瘤药物,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紫杉醇联合铂类药物的化疗方案是上皮性卵巢癌(包括输卵管癌及原发性腹膜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全身治疗的首选方案。紫杉醇引起的不良反应常累及消化系统、骨髓造血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等。过敏反应是紫杉醇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之一,表现为发热、皮疹、荨麻疹、气道痉挛、呼吸困难等,严重者可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1
为了降低药物毒性,提高疗效,近年来陆续开发了紫杉醇的新剂型,包括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和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并已在临床广泛应用。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是由磷脂、胆固醇等构成的类似于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脂质体包载紫杉醇,可改善溶解性,降低过敏反应。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一种新型紫杉醇制剂,使用人血清白蛋白将疏水性的紫杉醇分子包裹在约130 nm的颗粒中,克服了紫杉醇难溶于水的缺点,无需使用溶剂。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过敏反应少见,用药前无需预处理,输注时间短,临床使用方便。3种紫杉醇剂型的特点总结见表2。
2
结合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和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制定的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及子宫颈癌的诊断与治疗指南,紫杉醇在常见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具体应用见表3。
3
紫杉醇过敏反应是指在紫杉醇输注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药物不良反应,大多症状较轻,如皮肤瘙痒、潮红等,但也可发生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弥漫性荨麻疹、血压变化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30%~41%,其中严重过敏反应的发生率为2%~5%。
4
紫杉醇过敏反应可能发生在输注期间或输注后(甚至可能在几天后发生),但通常发生在化疗第1、2个周期内(占所有过敏反应的95%),多在开始输注后几分钟内发生,在输注停止后立即消失。其严重程度不等,大多数患者症状较轻,如皮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发热等,一般可通过调低输注速率缓解,并在停止输注后迅速消退。但有时也可能发生严重过敏反应,如心慌、心悸、低血压、胸闷、支气管痉挛和呼吸困难等,即使停止输注和/或给予及时的治疗干预,症状仍可能持续存在。
5
5.1
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处理原则包括:
5.2
紫杉醇化疗过程中需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测,尤其关注行第1、2周期治疗及既往出现过紫杉醇过敏症状者。一旦患者出现过敏反应,应及时评估并作出判断,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给予相应治疗。5.2.1
5.2.2
5.2.3
目前用于紫杉醇过敏反应的药物主要包括静脉注射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H1/H2受体拮抗剂、支气管扩张剂等。
5.2.3.1
5.2.3.3
5.2.3.4
5.3
尝试再用药是指在首次发生过敏反应后,以较慢的输注速度再次尝试输注紫杉醇,目的是确保患者在可选择药物有限的前提下,后续能够耐受输注此药物,同时减少过敏反应相关风险。轻度过敏反应(如潮红或背部疼痛)患者以正常输注速度的一半尝试再次给药是安全可行的,而中、重度过敏反应患者则应给予脱敏治疗后尝试再次给药。
推荐意见:
6
6.1
6.2
大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组胺H1/H2受体拮抗剂预处理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过敏反应的发生,降低过敏反应严重程度。
推荐意见:
6.3
皮肤试验有助于判定紫杉醇过敏的潜在风险,且对于已经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在决定再次给药或进行脱敏治疗时可作为一种风险分层工具。
推荐意见:
6.4
紫杉醇脱敏治疗的目的是诱导机体对紫杉醇暂时出现耐受状态,以降低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是否尝试通过脱敏方案进行再治疗取决于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恶性肿瘤类型和治疗的意图(潜在的治愈性或姑息性),以及是否有合理的有效替代方案作个体化决定。
6.5
对于发生紫杉醇严重过敏反应的患者,可采用多西紫杉醇[多西他赛(docetaxel)]替代治疗。
7
紫杉醇所致过敏反应大多是可防、可控的,输注前的预处理用药至关重要。此外,我们应重视患者的宣教,医护人员应及时对紫杉醇过敏反应作出判断,根据症状严重程度给予相应治疗,从而尽可能降低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增加紫杉醇使用的安全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声明: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妇科恶性肿瘤紫杉醇化疗所致过敏反应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肿瘤药学》2023年第6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