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多重病原体流行期间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4-02-07 08:40:05)
标签:
多重病原体流行期间呼吸道感染 |
《多重病原体流行期间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
【朱医师特别推介医学新知识】
推介者的话:
2023年以来,先后出现了多种呼吸道病原体的流行,各年龄段人群均易感,尤其是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等高危人群疾病负担重。这份专家共识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呼吸道感染的诊治能力,为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危害提供科学支持。
【指南共识“要点”是指南及共识的精髓,阅读“要点”是学习指南共识的捷径】
【摘要】
2023年以来,我国先后出现甲型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甲流)、肺炎支原体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等呼吸道感染病的流行,哨点医院报告的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病毒)以外呼吸道感染病患者数量较往年增多。
造成今年流行水平增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都是冬春季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其流行本身存在大小流行的周期性;
二是我国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采取的疫情防控政策也有效地抑制了其他呼吸道感染病。美国、欧洲和加拿大等国均报告2020至2021年新冠病毒流行期间,流感等上呼吸道传染病的活动度均明显低于新冠前同期的历史水平。我国经历了近3年的呼吸道感染病低流行水平,人群抗体水平发生“退潮”,呼吸道感染病易感人数显著增加,造成今年多种呼吸道感染病的高流行趋势。
以上因素,使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风险增加。
1
2023年冬季,门急诊流感样病例(ILI)中常见的病原体为流感病毒(甲型H1N1、甲型H3N2、B型Victoria系、B型Yamagata系、其他亚型)、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人偏肺病毒、鼻病毒及副流感病毒;住院的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SARI)病例中常见的病原体依次为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及腺病毒;肺炎链球菌是常见的共感染病原体,常见的混合感染情况为甲型H3N2流感病毒合并肺炎链球菌感染。从人群分布看,幼儿最常见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和腺病毒,其次是鼻病毒、人偏肺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儿童常见的是流感病毒,其次是腺病毒、肺炎支原体和鼻病毒;成人常见的是流感病毒;60岁及以上病例常见的是流感病毒和新冠病毒。
2
导致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繁多,本节对其中发病率较高的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简单作一介绍。
2.1
目前,在人类中传播的甲型流感病毒亚型主要为甲型H3N2和H1N1流感病毒。
2.2
目前本土病例中监测到的流行变异株主要为奥密克戎(Omicron)XBB亚型。JN.1是Omicron BA.2.86变异株的第二代亚分支,有较强传播优势,该变异株于2023年8月25日在欧洲首次监测到,2023年11月以来,JN.1逐步成为全球优势流行毒株。
2.3
2.4
3
3.1
3.1.1
发热是最常见的症状,体温可达到39°C以上;多伴肌肉疼痛,关节疼痛和头痛;感疲劳。可伴干咳或咳痰,局部可有咽痛,伴鼻塞、流涕及打喷嚏;恶心和呕吐少见。
3.1.2
Omicron毒株流行以来主要为无症状或轻症为主,出现临床表现的患者常有发热、咳嗽、咽痛、乏力及肌痛等,部分患者出现味觉、嗅觉异常或丧失。高龄、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存在呼吸困难等重症表现。
3.1.3
感染好发于儿童,最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及咽痛等,持续时间一般为7~10 d。也可引起下呼吸道感染,如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严重时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少数患者可出现腹泻、皮疹及结膜炎等。
3.1.4
多见干咳,痰量较少,黏稠。发热多在38以上,可伴有头痛、乏力及食欲不振等全身不适。患者可有鼻塞、流涕、咽痛及胸痛等症状,病程相对较长;少数患者持续高热,病情进展可有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伴有肺内肺外并发症,出现头痛、心悸及腰痛等各系统损伤表现。
3.1.5
多见于儿童或免疫缺陷人群,常导致肺段肺叶的实变,出现持续高热,呼吸急促甚至呼吸窘迫;合并肺外表现,如结膜炎、心肌炎、中毒性脑炎及肝功能受损不少见。冠状病毒、鼻病毒、人偏肺病毒是健康人群常见的上呼吸道定植微生物,致病性感染多发生于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多表现为咳嗽、咽痛及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少数患者可累及肺部导致病毒性肺炎。
3.1.6
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器官移植、血液系统疾病、慢性肾病、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者等。基于分子生物学等检测技术获得的多重病原体结果,需结合临床进行综合判断,明确主要致病原,排除呼吸道定植/污染微生物。
推荐意见1:
3.2
推荐意见2:
3.3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推荐意见3:
4
4.1
4.2
4.2.1
4.2.2
4.2.3
推荐意见4:
5
推荐意见5:
6
诊断原则:
1.
2.
(1)病原体核酸检测阳性;
(2)病原体抗原检测阳性;
(3)病原体分离、培养阳性;
(4)恢复期病原体特异性IgM阳性,或IgG抗体水平较急性期升高4倍或以上。
病原学是感染性疾病诊断最重要的依据,在多重病原体流行期间,应根据当地流行情况制订相应的病原学检查范围。
推荐意见6:
推荐意见7:
推荐意见8:
7
推荐意见9:
推荐意见10:
8
8.1
一般治疗包括休息、合理饮食及多饮水,以及解热镇痛、止咳、祛痰等对症治疗。
推荐意见11:
8.2
8.2.1
8.2.1.1
8.2.1.2
8.2.2
8.2.2.1
8.2.2.2
8.2.3
对于大环内脂类耐药的或者为难治性的患者,可选用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替加环素及奥玛环素等四环素类药物。
≥18岁患者可采用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及西他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
抗支原体治疗的疗程依据症状及影像学吸收情况确定,一般为7~14 d。
8.2.4
8.2.5
推荐意见12:
8.3
推荐意见13:
8.4
出现低氧血症(呼吸空气时PaO2<60mmHg或SpO2<93%)、呼吸窘迫(呼吸频率>24次/min)、低血压(收缩压<100mmHg)等情况时需积极氧疗,根据病情选择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或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或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方式。
8.5
针对病情危重,进展到重症肺炎、脓毒症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患者,治疗方案应遵循抗感染、抗休克、抗低氧血症、抗继发感染、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维持微生态平衡为核心的“四抗二平衡”策略进行制订。
8.5.1
8.5.2
营养支持是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手段,在有效评估营养风险、胃肠道功能以及误吸风险的基础上,及时实施营养支持。气管插管者且存在误吸高风险者,建议留置空肠营养管,给予肠内营养,滋养肠道上皮,改善肠黏膜屏障及肠道免疫功能,维持肠道微生态。
推荐意见14:
8.6
推荐意见15:
9
按病种分类隔离,落实消毒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肺部体征变化等,重点监测体温、呼吸、血氧饱和度变化。急性期卧床休息,协助做好生活护理。发热期应多饮水,进食高热量、富含维生素、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加强口腔护理和液体出入量管理。实施保持呼吸道通畅措施:包括有效深呼吸、有效咳嗽、翻身、扣背及雾化吸入等。正确留取呼吸道分泌物标本。按医嘱正确给药,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加强导管安全管理,保持管路通畅,妥善固定。卧床患者定时更换体位,预防压力性损伤。做好俯卧位通气、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无创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及ECMO治疗的护理。及时评估心理状况,做好心理护理。
10
呼吸道感染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尤其在冬春季。预防呼吸道感染和提高健康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10.1
在疾病流行期间,公共场所科学佩戴口罩,并注意及时更换;注意咳嗽礼仪,保持安全社交距离;重视手卫生,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子或口。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定时环境通风,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平衡、良好睡眠、均衡饮食及适当锻炼。
10.2
接种流感疫苗和其他相关疫苗;对年老体弱、有基础疾病的高危人群,在接触流感患者等被感染高风险时,可以采取抗病毒药物进行预防。
推荐意见16: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多重病原体流行期间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2023年第6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4.2.5
迄今(2024.2.7),已发布的特别推介的医学新知识资料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国家心力衰竭指南2023(精简版)》要点
31. 《社区成人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年)》要点
32. 《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要点
33. 《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3)要点
34. 《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要点
35.
36. 《小干扰RNA降脂药物药学专家共识》(2024)要点
37. 《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要点
38. 《综合医疗机构肺结核早期发现临床实践指南》(2024)要点
39. 《长新冠综合征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
40. 《多重病原体流行期间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治专家共识》(2023)要点
学习医学新知
欢迎关注朱明恕医师的两个医学微信公众号
1.《朱明恕最新指南分享》
2.《医学生与医学指南共识》
保存使用资料的好方法: 欢迎登录我的博客下载需要的资料压缩包
为朋友们收集资料提供方便,从2024年起将不定期地把成组的或篇幅很长的资料制成压缩包,上传至百度网盘,并在我的博客(朱明恕与内科疾病防治指南的要点的博客)上进行链接。如需要者,可输入我的博客的地址(http://blog.sina.com.cn/u/1847512197)登录博客,在博客上点击压缩包的链接,即可将压缩包资料下载自己的电脑桌面上。
具体方法:
现有压缩包资料目录(2024.2.6):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