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2024-02-06 18:26:23)
标签:
胃癌早诊早治 |
《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摘要】
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癌症发病率增加和病死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和健康意识的提高,幽门螺杆菌(HP)根除等举措的施行,已使胃癌整体发病率下降,但胃癌仍居癌症发病率第5位,癌症相关病死率第4位。胃癌的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早期症状隐匿,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预后较差。近年来,随着医学不断进步,精准医学理念日益发展,带来新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高通量测序技术和液体活检等为胃癌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机会。通过监测高危人群,早期发现胃癌,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一、胃癌的流行病学趋势
胃癌作为全世界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不良预后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挑战。我国胃癌早期诊断率偏低,极大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存情况。因此,应该重视早期筛查在胃癌防治中的重要性,及时发现早期胃癌并进行有效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并提高其生命质量。
推荐意见1:
二、胃癌的预防
胃癌的发生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可能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共同导致,如遗传、疾病状态、饮食习惯等因素。胃癌的危险因素包括:
预防胃癌的关键是通过改变生活习惯、根除HP等措施控制胃癌的危险因素,同时关注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以降低患病风险,实现“未病先治”目标。
(一)改善生活、饮食习惯
1.
2.
3.
4.
(二)根除HP
(三)高危人群早期筛查
(四)加强防癌科普教育
(五)家族性胃癌预防
推荐意见2:
三、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的方法和步骤
(一)早期筛查与早期诊断方法
胃癌的筛查方法主要包括:
1.
2.
3.
当胃黏膜出现萎缩时,血清PG的水平及PG与PG比值(PGR)可能会降低,可用于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胃泌素-17(G-17)是1种反映胃窦内分泌功能的重要敏感指标,有研究结果显示:
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如CEA、CA19-9、CA72-4、CA125、CA242等,在进展期胃癌中阳性检出率仅为20%~30%,早期胃癌中阳性率<10%,因此,不推荐作为胃癌筛查的指标。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种胃癌肿瘤标志物,《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指出:PG、G-17、MG7-Ag和血清HP抗原(Hp-Ag)等联合检测,配合评分系统或有利于胃癌的精准筛查。
4.
人类胃癌第类致癌因素被认定是HP感染,尤其对于肠型胃癌的发生。
5.
近年来,二代测序技术的临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主要包括靶向测序、全基因组测序、全外显子测序等。
推荐意见3:
(1)上消化道X线钡剂造影检查有放射性且阳性率较低,胃癌筛查时需谨慎应用(强推荐,证据分级:低级)。
(2)建议将胃镜及液体活检作为早期胃癌筛查手段(强推荐,证据分级:低级)。
(3)PG、PG、PGR、G-17可用于无症状健康人群的胃癌筛查,但不建议单独应用。目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如血清CEA、CA19-9等,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阳性率较低,不推荐作为胃癌筛查的指标。MG7-Ag作为胃癌的诊断标志物虽然灵敏度与特异度均较高,但在早期胃癌筛查方面的应用价值须进一步研究证实。PG、G-17、MG7-Ag和血清Hp-Ag等联合检测,配合评分系统或有利于胃癌的精准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级)。
(4)HP感染状态是早期胃癌必要的筛查指标之一,推荐UBT作为HP检测的首选方法,血清HP抗体和粪便抗原检测可作为辅助诊断措施(强推荐,证据分级:低级)。
(5)建议对胃癌风险人群,使用二代序测技术进行肿瘤相关基因的全面筛查(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级)。
(二)筛查技术方案
1.
2.
3.
4.
推荐意见4:
(1)推荐对胃癌风险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强推荐,证据等级:极低级)。
(2)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基于年龄、性别、HP抗体、PG、G-17
(二)早期内镜诊断和病理学诊断
1.
2.
推荐意见5:
(三)影像学检查分期
1.
2.
推荐意见6:
(一)早期胃癌的内镜治疗
1.
2.
3.
4.
推荐意见7:
(1)建议根据病变组织学类型、大小、溃疡情况及浸润深度进行内镜治疗前综合评估,对于早期且未观察到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满足ESD和(或)EMR绝对或相对适应证时,选择内镜治疗,术后通常无需进行辅助化疗或放疗(强推荐,证据分级:高级)。
(2)推荐使用eCura分级对内镜切除的根治程度进行判断(强推荐,证据分级:低级)。
(3)建议内镜切除病理学检查报告要点包括肿瘤组织学分型及分级、侵犯深度、切缘情况、脉管侵犯情况、有无溃疡和黏膜其他病变等(强推荐,证据分级:中级)。
(二)早期胃癌的外科手术
推荐意见8:
(三)早期胃癌术后辅助治疗
推荐意见9:
推荐意见10:
(1)建议早期胃癌的内镜切除和进展期胃癌的手术综合治疗后,均应对患者进行系统的肿瘤监测,尽早识别复发和转移(强推荐,证据分级:高级)。
(2)HP检查对于术后复发监测,经济且有效(强推荐,证据分级:低级)。
(3)在结合肿瘤标志物检查和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的佐证下,PET和(或)CT检查的灵敏度会提高,推荐在临床中综合使用(强推荐,证据分级:低级)。
本共识汇聚多学科背景的专家团队,从胃癌的流行病趋势到预防、筛查与早期诊断、治疗以及术后复发的早期监测等多方面深入探讨胃癌早期管理,有望提高筛查的质量和一致性,从而降低胃癌病死率,提高人群的筛查效益。但本共识仍存在局限性,如需要前瞻性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高通量测序和液体活检的相关标志物在早期胃癌筛查和预后中的有效性。此外,共识尚未细化适用于我国不同地区的具体建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将会持续关注共识在临床实践中的实际效果,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胃癌早诊早治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消化外科杂志》2024年第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