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恶性肠梗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2024-02-04 15:51:32)
标签:
恶性肠梗阻晚期肿瘤 |
《恶性肠梗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要点
摘要:
恶性肠梗阻(MBO)是晚期肿瘤患者常见终末期事件。2007年,MBO国际会议和临床方案委员会明确MBO诊断标准: 临床确诊为肠梗阻;屈氏韧带以下梗阻;腹膜转移;不可治愈。2018年,中国抗癌协会成立恶性肠梗阻学组,将“不可治愈”修订为“难以治愈”,意在强调MBO并非不治之症。
1
MBO在晚期肿瘤中的发生率为5%~43%,以卵巢癌发生风险最高(5%~51%)、胃肠肿瘤(10%~28%)次之;MBO原发癌中,结直肠癌(25%~40%)、卵巢癌(16%~29%)和胃癌(6%~19%)为前三大癌肿。
2
MBO可以是完全或不完全性肠梗阻,小肠梗阻占61%、大肠梗阻占33%、小肠和大肠双梗阻占20%,一段肠梗阻占20%、多段肠梗阻占80%,梗阻部位以回盲部、乙状结肠、结肠脾曲和小肠粘连于盆腔最常见。肠梗阻、营养不良和肿瘤进展三个恶性循环是MBO进展主要病理特征。
3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容易对MBO作出诊断。肠梗阻症状是MBO常见临床表现,严重患者常合并贫血、低蛋白、肝酶改变、脱水和肾功能不全等恶液质症状。腹腔高压时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或急促、心率加快,甚至认知障碍。腹部听诊、腹部触诊、直肠指诊和三合诊对预判MBO能否手术及手术方式具有意义,应常规检查。
站立位腹部平片检查可了解肠梗阻基本情况,但平片特异性低,如果高度怀疑MBO,可以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可以了解肿瘤全身分布和代谢情况,患者可选择性检查。
MBO患者诊断应包括原发肿瘤(部位、范围、腹膜癌指数)、肠梗阻(性质、部位、原因)、肠功能(、、级)、营养状态(轻、中、重、恶液质)、腹腔高压和肿瘤分子诊断等内容,多学科诊断对MBO整合治疗有重要意义。
4
MBO治疗强调多学科会诊、整合治疗、分级治疗和精准强化治疗。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是MBO治疗的两个主要目标,而恢复肠道连续性经口进食、控制肿瘤进展是MBO患者治疗的主要内容。MBO患者肠梗阻病情重而复杂、肿瘤常规治疗效果差且不良反应大,需要基于多学科资源的整合治疗和精准强化治疗。采用基础治疗、转化治疗、手术治疗、维持和康复治疗的“分级”治疗路径,有利于明确治疗目标、提高治疗效果、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省住院费用。
4.1
包括肠梗阻治疗、抑制炎症、控制疼痛、改善营养和体能等方面,总结为“减、加、抑、激、利、动”六种治疗措施。
“减”指减压引流,有经胃管、经鼻肠管、经皮内镜下胃造口术(PEG)、X线引导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RG)、肠梗阻导管、支架植入和经皮穿刺等减压方法。
“加”指改善营养和体能。全胃肠外营养(TPN)是MBO伴完全肠梗阻患者赖以生存唯一营养来源,但TPN不能作为终末期患者常规治疗,更不能作为一种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心理安慰。
“抑”指生长抑素,可抑制多种生长激素释放、减少肠道分泌、改善肠壁吸收功能和减轻恶心、呕吐等症状,推荐长效奥曲肽,最大剂量可达到2.2 mg/d,止吐首选抗组胺药或联合中枢性止吐药[10]。
“激”指应用为糖皮质激素和非甾体类抗炎药,推荐甲泼尼龙小剂量、短期使用,和/或使用COX-2抑制剂如塞来昔布,避免滥用抗生素。
“利”指利尿,可减轻肠道和组织水肿、阻断肠管不协调蠕动恶性循环,因MBO患者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保持尿量1000ml/d为宜。
“动”指运动和促进胃肠排空。肠道排空推荐用碘海醇15 ml生理盐水稀释口服,3次/d,最大剂量可为100ml/d。
4.2
MBO转化治疗需要精准强化治疗:MBO患者经过多轮、多线或跨线化疗,肿瘤耐药性增强;患者体质差、反复治疗后不良反应累积,对常规治疗耐受性降低;精准强化治疗才能更有效控制肿瘤,为减瘤和延长无梗阻生存期创造条件。因此,MBO患者特别需要根据肿瘤的基因、代谢、免疫等表型进行精准强化治疗才能获得更好效果。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代谢治疗、区域性强化治疗、腹腔热灌注治疗、介入治疗等成为MBO经常选用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4.3
MBO患者是否手术治疗存在争议,而且缺乏手术适应证标准。
MBO手术以疏通胃肠道连续性、恢复患者经口进食为主要目标,减瘤为次要目标。
MBO手术是一种高危手术,30d死亡率6%~32%。
4.4
胃癌、结直肠癌、阑尾肿瘤、卵巢癌和腹膜间皮瘤等来源的MBO患者,即使原发病灶能行“根治”性切除术或最大程度细胞减灭术,腹腔也可能出现肿瘤残留,若患者一般情况允许(Karnofsky评分>70分)、无广泛性腹膜转移(腹膜癌指数<20分)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无远处广泛转移和小肠系膜中-重度挛缩,建议行腹腔热灌注化疗(hyp
4.5
术后维持和康复治疗包括营养治疗、控瘤治疗和身心灵康复治疗。有效的控瘤治疗是防止肠道再梗阻和延长生存期的关键,应遵循精准强化、低毒高效治疗原则,尽量选择细胞周期特异性化疗药物,在减少单次给药剂量可以达到“低毒高效”目的;如具有分子靶向治疗或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适应证,应综合考虑。MBO患者需要长期治疗,合理安排治疗周期,避免无效和过度治疗。
4.6
5
(1)MBO定义需要同时符合4条标准:
(2)MBO是恶性肿瘤终末期常见事件,肠道梗阻、营养不良、肿瘤进展3个恶性循环是MBO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
(3)MBO影像学具有3个特征性表现:
(4)MBO诊疗需要实施“多学科会诊、分级治疗、整合治疗、精准强化治疗”等策略;采取“基础治疗、转化治疗、手术治疗、维持和康复治疗”的分级治疗有利于明确MBO的阶段性治疗目标和提高治疗效果。
(5)恶性肠梗阻基础治疗按照“减、加、抑、激、利、动”6字方针实施,有助于提高MBO药物治疗规范化水平;胃肠减压是MBO基础治疗重要内容,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胃肠减压途径和方法;适当应用益生菌,避免滥用抗生素。规范的基础治疗能使40%~60%初诊MBO患者经口进食甚至完全满足目标需要。
(6)MBO患者转化治疗应遵循“精准强化”治疗原则,根据肿瘤生物学特征、患者全身情况、药物抗肿瘤机制和不良反应、药物药代动力学特征和协同作用机制、治疗途径等综合情况选择低毒高效治疗方案。
(7)手术治疗对部分MBO患者仍具有积极意义,可以明显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解除梗阻、恢复经口进食手术主要目标,减瘤是手术次要目标。手术适应证:预期患者生存期≥3个月;患者及家属对病情进展和预后有充分认识,对手术严重并发症高发生率有充分思想准备;ASA分级≤4分或CCI评分≤12分;Henry评分≤3分;术前评估有≥100cm可利用小肠段;MBO患者肠坏死、穿孔等急性、致死性并发症。
(8)MBO手术死亡风险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前精准评估、充分准备是降低MBO围手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关键因素。
(9)术中或术后HIPEC对MBO患者具有一定抑制肿瘤进展作用。接受多次肿瘤细胞减灭术(CRS)+HIPEC治疗可显著延长腹膜转移癌患者的生存期(与单次手术相比中位生存增加,76.4%的患者在多次CRS+HIPEC手术后达到了R2a切除或更好的切除状态。
(10)延长生存期、无梗阻时间和居家时间是目前评价MBO手术治疗或药物治疗效果的3个客观指标,目前MBO治疗多以回顾性临床试验为主,高质量的随机临床试验较少,也缺乏以生活质量或经济学指标为试验目标的临床研究。
(11)基于肿瘤“虚、毒、瘀”代谢重编程病机理论和中医药代谢调控机制,MBO患者使用中医药进行代谢调节治疗有助于延长患者带瘤生存期、无梗阻时间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推荐患者在精准强化抑瘤治疗时联合中医药进行“态-靶”辨证治疗;大剂量维生素C静脉注射可以通过促氧化和表观遗传机制产生抗肿瘤作用,而且不良反应较小,肿瘤K-ras基因突变、多线治疗耐药的MBO患者推荐使用,与促氧化中药复方制剂联合应用具有协同抗肿瘤作用。
(12)MBO并非不治之症。MBO患者初诊后中位生存期为26~192d,并且与MBO原发肿瘤类型相关(图5),但MBO患者经过规范化的综合治疗仍有获得较长时期带荷瘤生存的机会,年轻、一般情况好、肿瘤呈现惰型进展的MBO患者。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恶性肠梗阻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2023年第6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