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要点
(2024-01-26 08:52:02)
标签:
暴发性心肌炎 |
《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要点
【摘要】
心肌炎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炎性损伤。暴发性心肌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最为严重的弥漫性心肌炎,其主要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进展极其迅速,患者很快出现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严重心律失常,并可继发或伴有呼吸衰竭和肝肾功能衰竭,早期病死率极高
暴发性心肌炎的流行病学
目前缺乏与暴发性心肌炎发病率直接相关的流行病学数据。
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暴发性心肌炎的病因与急性、非暴发性心肌炎类似,包括感染性因素和非感染性因素,其中病毒感染是主要病因(表3)。近年来,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病毒导致的COVID-19患者中,也有部分罹患暴发性心肌炎,近期发现其奥密克戎变异株似有更强的嗜心肌性,少数患者可同时合并骨骼肌和神经系统损伤。除了病毒之外,真菌、螺旋体也可能致暴发性心肌炎。近年来,非感染因素导致的暴发性心肌炎呈逐年增加的趋势。非感染因素包括过敏(虾等食物和青霉素等药物)、自身免疫疾病和药物毒性(如中药附子、鱼胆或蛇胆和多种药物尤其是抗肿瘤药物)等可诱发暴发性心肌炎(表4),其中免疫检测点抑制剂(ICIs)所致暴发性心肌炎尤其引人关注。暴发性心肌炎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涉及患者的遗传背景、机体的免疫状态、病毒毒力及环境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目前认为,各种病因导致的固有免疫过度激活及迅速触发免疫细胞大量释放炎症因子所引起的细胞因子风暴,也称“炎症风暴”,是暴发性心肌炎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的重要原因。
暴发性心肌炎的病理及其与临床的联系
一般认为,心肌炎症细胞浸润并伴有邻近的心肌细胞变性和坏死是心肌炎的主要组织病理学证据。暴发性心肌炎心脏大体观察可见心脏正常或稍增大,重量轻度或明显增加,心腔大小正常或稍扩张(以左心室明显)。
根据浸润的炎症细胞的差异,分为以下主要病理类型:
(1)淋巴细胞型:
(2)嗜酸性粒细胞型:
(3)巨细胞型:
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评估
一、病史采集
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体格检查可为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提供线索。
二、症状
1.
2.
3.
三、体征
1.
(1)发热:
(2)低血压:
(3)呼吸急促或呼吸抑制:
(4)心率和心律异常:
2.
心尖搏动减弱、叩诊心界通常不大,听诊心音明显低钝、常可闻及第3心音及第3心音奔马律;可出现肺部啰音及哮鸣音;右心功能不全体征通常不明显,与全身肌张力低,回心血量减少有关;当合并心包炎心包积液时可出现颈静脉充盈、肝脏增大等,这些常不显著。
3.
患者一般精神差,反应较迟钝。
四、实验室检查
1.
2.
部分患者由于进食减少、休克等原因,可能出现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很重要,尤其要注意血清钾水平,建议保持在4.0~5.0mmol/L(,A)。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可表现为低血压同时合并肺淤血甚至肺水肿、低氧血症。建议常规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动态监测动脉血气和血乳酸水平以评价组织缺氧及休克的纠正情况;对于放置了中心静脉导管或SwanGanz导管的患者,可监测中心静脉或混合静脉血气,以了解患者的体内酸碱平衡、氧合状态及组织代谢状态,后者对暴发性心肌炎患者休克严重程度的判断有重要意义(,A)。
3.
大部分暴发性心肌炎患者高敏肌钙蛋白I或T(hs-cTnI/T)或肌钙蛋白I(cTnI)显著升高,甚至超出实验室检测范围上限,其水平变化与疾病治疗及预后密切相关。
4.
5.
子消耗,进而发展为DIC,肝脏损害可能促进其发生。
6.
也可提示感染与免疫反应的状态。但C反应蛋白和血沉为非特异性指标,一部分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可增高。
五、暴发性心肌炎的特殊检查
1.
对本病诊断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低,应多次检查,比较其变化。
2.超声心动图:
3.
胸部CT或X线片:
4.
冠脉造影:
5.
心脏磁共振(CMRI):
6.
心内膜心肌活检:
炎,心肌活检应用较少。
六、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标准:
当患者急骤起病,有发热、乏力、不思饮食或腹泻等前驱症状,或有胸闷、胸痛,继而迅速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障碍(包括低血压或休克)、或严重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实验室检查hs-cTnI/cTnI和BNP/NT-proBNP显著升高等心肌损伤标志;心电图明显变化(低电压、广泛导联ST段及T波改变和传导阻滞等)应疑诊为暴发性心肌炎;
若超声心动图检查呈现以下特征:弥漫性室壁运动减低,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下降,左心室长轴应变下降;炎症(细胞)因子,尤其是sST2水平明显增高;在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和应激性心肌病等后,即可临床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
明确的病毒感染、肿瘤ICIs治疗史、自身免疫性疾病史、毒物摄入或药物过敏后出现显著心肌损害,排除急性心肌梗死后也应考虑暴发性心肌炎;此外,还有极少部分以病毒侵犯心脏传导系统而发作的暴发性心肌炎,主要表现为恶性心律失常如高度房室传导阻滞,频发室速室颤等,hs-cTnI/cTnI和BNP/NT-proBNP在早期升高并不显著,这类患者在排除电解质紊乱、遗传性离子通道疾病后,需尽早行炎症因子检测、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肌活检或者CMRI、氟-18-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DG-PET)检查以明确诊断。
暴发性心肌炎的诊断建议从临床诊断、病理诊断和病因诊断3个层面进行。临床诊断包括拟诊和确诊2个等级。极早作出临床诊断至关重要,因此这3个方面并非严格按照流程分步进行。尤其是要尽早进行冠脉造影排除急性心肌梗死,采用心肌活检和炎症因子检测帮助确诊。
(1)临床诊断:
(2)病理诊断:
(3)病因诊断:
3.
由于暴发性心肌炎可累及多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严重且具有多样性,在病程早期常需要使用上述的检验和检查方法以排除其他疾病,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
(1)急性心肌梗死:
(2)脓毒性心肌病:
(3)普通急性心肌炎:
(4)应激性心肌病:
暴发性心肌炎的急性期救治
由于暴发性心肌炎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为保证“以生命支持为依托”的综合救治方案的规范实施,提高暴发性心肌炎抢救成功率,建议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暴发性心肌炎救治的快速反应团队和规范、简洁、容易掌握的实践路径。
一、暴发性心肌炎救治快速反应团队的建立
1.
2.
3.
4.
5.
二、实践路径
1.
2.
3.
4.
5.
6.
7.
三、具体救治内容
1.
(2)有创血压监测:
(3)中心静脉压:
(4)脉搏波指示连续心排量(PICCO)血流动力学监测:
2.
救治原则:
(1)机械生命支持:
(2)免疫调节治疗:
救治方案:
(1)机械生命支持:
(2)CRRT:
(3)免疫调节治疗:
极早使用足够剂量糖皮质激素:
极早静脉使用足够剂量免疫球蛋白:
(4)抗病毒治疗:
(5)血管活性药和正性肌力药:
洋地黄类药物是我国最常用的正性肌力药物,有少量的个案报道,但应谨慎使用(a,C)。
(6)其他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和干扰,避免情绪刺激与波动;
给予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或者经鼻饲管营养;
鼻导管、面罩吸氧或正压给氧;
曲美他嗪等可改善心肌能量代谢的药物;
补充水溶性和脂溶性维生素,将有助于预防DIC;
液体补充:量出为入,切忌液体快进快出;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防止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
高热时可物理降温或糖皮质激素治疗,不建议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
暴发性心肌炎的常见并发症及其防治
一、心律失常及其预防和治疗
1.
2.
二、DIC及其防治
三、全身性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SCLS)
四、预防感染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原则上不使用抗生素,但是由于使用较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部分患者有明显肺淤血表现时,或进行气管插管和血管内介入(IABP或IABP+ECMO)等治疗时,建议用广谱抗生素预防感染。但是,推荐持续评估,如果不合并感染,在拔除循环支持系统后停用抗生素。
暴发性心肌炎的康复期治疗和随访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恢复出院后,心肌仍存在不同程度的炎症及水肿,可出现左心室扩大、心律失常及心功能不全表现,甚至进展为炎症性心肌病。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出院后,需要进行康复期治疗和长期随访,以期帮助心功能恢复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一、康复期治疗
1.
2.
3.
4.
二、长期随访
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出院后可完全恢复,也可出现持续性心功能障碍,甚至进展至炎症性心肌病。所有暴发性心肌炎患者出院后都应长期随访(,C)。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24)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4年第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