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成人急性肝损伤诊疗急诊专家共识》(2024)要点
(2024-01-23 11:00:44)
标签:
急性肝损伤诊疗 |
《成人急性肝损伤诊疗急诊专家共识》(2024)要点
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在合成、代谢、解毒和免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急性肝损伤(ALI)是指原无肝病或虽有肝病但处于稳定状态者,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各种肝损伤危害因素后,在2周内造成肝脏功能急剧恶化的一类临床疾病。目前国内外ALI的诊断缺乏统一标准,导致临床无法及时识别和诊治。
1
1.1
ALI是指原无肝病或虽有肝病但处于稳定状态者,直接或间接暴露于各种肝损伤危害因素(感染、创伤、药物、毒物及各种理化因素等)后,在2周内造成肝脏功能急剧恶化,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上腹不适、黄疸等症状,合并肝脏酶学、胆红素、凝血功能等相关实验室指标异常的一类临床疾病。急性肝衰竭(ALF)属于ALI的严重阶段,是由于短期内大量肝脏细胞坏死或受损,导致肝脏合成、解毒、代谢和生物转化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合并以黄疸、凝血功能障碍、肝肾综合征、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
推荐意见1:
1.2
临床中可以诱发ALI的因素繁多,很难将所有的病因进行分类和囊括。
2
ALI作为一种临床综合征,其病因具有明显的异质性特点。从病因学角度对ALI进行分类,可将ALI分为药物性肝损伤(DILI)、中毒性肝损伤、创伤性肝损伤、感染性肝损伤、缺血性肝损伤(ILI)、妊娠相关性肝损伤(PALI)、物理性肝损伤及其他肝损伤。
推荐意见2:
3
3.1
考虑到ALI的可变性及非特异性,明确诊断通常取决于对病史、症状、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结果的整合。
3.2
针对重症患者,应首先评估患者的呼吸、循环及神经系统。在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并急救后,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根据病史与体格检查的情况判断患者是否有可能存在ALI的情况,如果可疑,则立即进行血清ALT、谷草转氨酶(AST)、ALP和血清总胆红素(TBiL)及PT检测,以评估是否存在ALI和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同时应根据Double Tip分类尽快明确病因。
3.2.1
轻度ALI通常定义为2正常值上限(ULN)≤ALT<5ULN。
中度ALI通常定义为5 ULN≤ALT<15ULN。
重度ALI需符合:INR≥2.0,ALT≥10ULN且TBiL≥3.0mg/dL且无肝性脑病。
针对重度ALI,INR增高标志着预后不良。
ALI发生出血性事件的风险不高,但出血事件一旦发生仍具有较大的威胁性。
确定ALI的原因对于指导治疗以及预测疾病转归至关重要。
推荐意见3:
3.2.2
推荐意见4:
3.2.3
3.3
ALF通常定义为2周内出现度及以上肝性脑病,并有乏力伴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等严重消化道症状,短期内血清TBiL≥10ULN或每日上升≥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或INR≥1.5,且排除其他原因,伴有肝脏进行性缩小。
4
4.1
尽早识别并纠正可逆病因,合理选择药物治疗,适时进行肝脏替代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4.2
ALI前期即指存在明确或可疑肝损伤病因,存在ALT、AST、ALP和TBiL等肝功能指标异常,但尚不满足ALI诊断标准。临床上应早期积极干预,以防其向肝损伤或肝衰竭发展。
4.2.1
(1)监测患者病情:
(2)对症治疗:
4.2.2
如果病因比较明确,应给予针对病因治疗。若为感染相关,如病毒性肝炎、脓毒症等,应尽早给予抗病毒或抗生素治疗,在选择抗菌药物时需考虑药物的肝毒性;若为药物性,应立即停用可疑肝损伤药物;若为中毒相关,给予洗胃、导泻、补液及特异性解毒剂或血液净化等减少毒物吸收、加快代谢;若为创伤所致,需尽早明确创伤程度,尤其当存在明确的大量或持续性出血时,应及时手术或介入处理;若为自身免疫性所致,需给予糖皮质激素和免疫制剂等治疗。
4.2.3
推荐意见5:
4.3
4.3.1
4.3.1.1
4.3.1.2
4.3.1.3
4.3.1.4
4.3.1.5
4.3.1.6
4.3.2
肝损伤常导致肠道微生态失衡。新近一项meta分析提示,益生菌和益生元能够减低肠道菌群移位,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并改善肝功能。
4.3.3
目前尚无成分输血或全血输注对肝损伤预后影响的可靠临床研究证据。
推荐意见6:
推荐意见7:
4.4
目前对ALF的治疗缺乏特效药物及手段,以对症治疗为主,积极防治并发症。根据病因选择性应用抗炎护肝药物、肝细胞膜保护剂、解毒保肝药物及利胆药物。
推荐意见8: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成人急性肝损伤诊疗急诊专家共识》(2024)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急救医学》2024年第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