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中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版)》要点
(2024-01-15 17:13:48)
标签:
吞咽障碍康复管理 |
《中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版)》要点
【摘要】
吞咽障碍是指不能安全有效地将食物由口腔输送到胃内取得足够营养和水分,由此产生的进食困难。根据吞咽障碍发生的原因,可分为神经源性、结构性、精神性吞咽障碍;根据其发生的部位可分为口腔期、咽期、食管期吞咽障碍。口咽部吞咽障碍可能是由于口腔、咽部和上食管括约肌的肌肉动力、结构和神经功能异常引起的,而涉及食管管道的疾病则会导致食管吞咽障碍。
本指南除特别指明外,一般是指神经源性吞咽障碍,而神经源性吞咽障碍常见于脑卒中、脑外伤、帕金森病、头颈部肿瘤放疗后等。目前,关于吞咽障碍的患病率的研究非常有限。据报道,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和患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其中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为5.5%~8%,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吞咽障碍的患病率约为42%,脑干病变的患病率可达80%,而在鼻咽癌放疗后患者口咽腔吞咽障碍的发生率也可高达70~80%。吞咽有效性的受损可能导致营养不良和水分不足,如果吞咽的安全性受损,则可能导致误吸、吸入性肺炎的风险。
吞咽障碍的管理包括筛查、评估和治疗。
康复以小组工作模式开展,吞咽障碍的管理也不例外,涉及到多学科包括临床医师、护士、治疗师和营养师等多个专业的人员。
第一部分
一、发起单位及注册
二、指南的适用人群
本指南供康复医学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神经内外科、口腔医学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营养科、老年医学科、消化科、护理学等与吞咽障碍评估、治疗和护理相关的专业人员使用,目标人群为各种疾病导致的吞咽障碍患者。
三、指南工作组
四、利益关系和冲突声明
五、吞咽障碍循证实践指南相关问题的遴选和确定
六、检索、筛选、提取证据
七、证据质量评价与分级
八、推荐意见形成
第二部分
问题1:
推荐意见1:
推荐意见说明:
问题2:吞咽造影和/或喉镜吞咽检查是否是口咽部吞咽障碍的首选方法,是否推荐尽早实施?
推荐意见2: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在进行吞咽障碍筛查和临床评估后,对吞咽障碍者应尽早进行VFSS和FEES,且针对吞咽功能评估,两者各有特点,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因此推荐VFSS和FEES理想状况下都可进行评估。
第三部分
问题3:
推荐意见3: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体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传统吞咽训练可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针对舌骨上肌或同时针对舌骨上肌和甲状舌骨肌联合进行水平方向放置电极时,予以电刺激可取得更好效果,建议根据吞咽障碍评估结果进行个体化电极放置。
问题4:
推荐意见4: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PES可用于脑卒中患者,尤其是急性脑卒中能取得即时效果,提高吞咽安全性;对于气管切开患者,有利于提高拔管率;对于慢性重度神经性吞咽障碍患者,采用mPES也可取得很好效果。
问题5:
推荐意见5-1: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非侵入式中枢神经调控刺激技术rTMS和tDCS可用于各类急慢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推荐有该设备的医疗机构使用。但由于刺激参数的不同,各研究存在高度的异质性,还需要更多、更大样本的研究,尚未有最佳方案;未来在应用过程中还应结合相关治疗的禁忌证、适应证选择合适的人群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案。
推荐意见5-2: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针对脑卒中患者,比较明确有效的rTMS方案包括对健侧半球使用1Hz抑制性rTMS方案,对患侧使用5Hz兴奋性rTMS和双侧的10Hz兴奋性刺激;对于幕下部位脑卒中的患者人群,有效的方案包括双侧吞咽皮质代表区的3Hz的rTMS,双侧M1区10Hz的rTMS,以及双侧或单侧小脑rTMS。
问题6:
推荐意见6:
推荐意见说明:
虽然目前温度觉、触觉等感觉刺激研究显示并未获益,但临床实践中使用广泛,可能与刺激模式、强度等因素相关,也可考虑与其他治疗联合使用,可能获得较大疗效。
问题7:
推荐意见7: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口腔运动训练能提高头颈部肿瘤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操作相对简单,可开展的形式多样,建议临床上根据患者情况的不同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问题8:
推荐意见8: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运动行为疗法中推荐进行Shaker训练、CTAR训练、EMST等运动训练,但需针对吞咽障碍的具体问题选择性使用;生物反馈训练是一种有效的吞咽方式,其中表面肌电反馈是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结合吞咽运动训练可取得更好的疗效。
问题9:
推荐意见9: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导管球囊扩张治疗作为环咽肌功能障碍患者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临床上强烈推荐应用,但使用时需要注意适应的人群,需经详细的吞咽功能评估。目前对于联合其它吞咽康复治疗的方案不统一,证据异质性较高,建议在完善吞咽功能评估的基础上谨慎选择使用。
问题10:
推荐意见10-1: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唾液腺肉毒毒素注射可明显减少唾液分泌,安全性高,推荐使用双侧唾液腺予以A型肉毒毒素注射100U。
推荐意见10-2: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肉毒毒素注射可改善吞咽障碍相关的流涎症和环咽肌失弛缓症,虽存在一定的不良事件,但都不是严重事件,注射时如仔细考虑每例患者吞咽困难的特点和定位注射的方法,可减少不良反应,而超声、肌电图或者2者联合使用的方式,均值得推荐临床使用。
问题11:
推荐意见11:
推荐意见说明:
整体而言,针刺治疗神经性吞咽障碍有一定的疗效,但目前的干预方案异质性较大,推荐的有普通针刺、舌针、项针,仍需进一步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验证;其次,由于针刺受操作者理论和经验的影响,其所采用的针刺穴位和治疗时间的差异也较大,目前尚无统一的针灸治疗方案,而现有的证据未明确哪一种针灸方法最佳。
问题12:
推荐意见12: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吞咽时通过姿势代偿可使吞咽通道的走向、腔径的大小和某些吞咽器官组成结构(如喉、舌、杓状软骨)的位置发生改变和移动,可增加吞咽困难患者的感觉输入刺激,避免误吸和残留,改善呛咳等症状的发生。
问题13:
推荐意见13:
推荐意见说明:
整体而言,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患者通过合理佩戴说话瓣膜,可减少患者误吸和渗漏率。但目前多数研究仍然是单中心、小样本,仍需进一步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验证。第四部分营养管理与口腔护理的问题和意见
问题14:
推荐意见14: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间歇置管可改善吞咽障碍患者的营养摄上入、吞咽功能,减少误吸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对患者进行咽反射评估后,在取得患者和家属同意的前提下,可以采用该方法进食。
问题15:
推荐意见15: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食物性状和质地的调整可以改善患者经口进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改善营养和吸入性肺炎等并发问题,缩短患者的临床病程。在预防误吸、降低咽部残留方面,黄原胶类增稠剂效果较好,但黄原胶类增稠剂的屈服应力较淀粉类增稠剂大,可能对患者吞咽的肌力有更高的要求。
问题16:
推荐意见16:
推荐意见说明:
综上所述,口腔护理能够提高口腔清洁度、降低患者的肺炎发生率。刷牙冲吸式口腔护理和手指型牙刷协助刷牙法均有别于传统的口腔护理方式,均只需一人完成,所需时间较短,在改善患者相关健康结局的同时,还可提高其舒适度,节省时间、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吞咽障碍康复管理指南(2023版)》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23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2024.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