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朱明恕与新编要点资料
朱明恕与新编要点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0,353
  • 关注人气:6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4-01-15 14:12:05)
标签:

主动脉瓣反流

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

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最初被应用于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随后逐渐拓展到主动脉瓣反流(AR)治疗领域。国内外学者探索使用已上市的经股动脉TAVR(TF-TAVR)瓣膜以“超适应证”方式治疗AR患者,结果显示可作为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另一选择。但AR患者相较于AS解剖结构、瓣膜选择、操作方式以及并发症有其不同的特点,总体上使用已上市的TF-TAVR瓣膜治疗AR手术难度大,成功率较AS低。为了促进我国TF-TAVR治疗AR的安全、规范、健康发展,为该技术的临床使用提供合规性支持和技术指导,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结构性心脏病学组编写了该共识。执笔专家团队针对AR患者TF-TAVR临床实践中的重点及难点,结合所检索到文献(截至2023年9月1日)的证据力度,梳理出9个核心问题并做出深入分析,形成9个核心观点,涵盖适应证、瓣膜选择、术前评估、术中操作要点、并发症防治、术后管理等方面。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介入治疗方式,在治疗主动脉瓣狭窄(AS)方面已经成为高龄患者的一线治疗手段。TAVR最初被应用于治疗AS,随后逐渐拓展到主动脉瓣反流(AR)治疗领域。研究显示使用经心尖途径TAVR(TA-TAVR)治疗外科手术高危的AR患者是安全、有效的,已有器械在我国上市和临床应用,并且得到我国专家共识的推荐。经股动脉TAVR(TF-TAVR)较TATAVR创伤更小,安全性更高,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我国尚无具有AR适应证的上市TF-TAVR器械。国内外学者探索使用已上市的TF-TAVR瓣膜以“超适应证”方式治疗AR患者,结果显示可作为外科手术高危患者的另一选择。但AR患者相较于AS解剖结构、瓣膜选择、操作方式以及并发症有其不同的特点,总体上使用已上市的TF-TAVR瓣膜治疗AR手术难度大,成功率较AS低。

所有核心观点均列出推荐等级及支持文献,并由核心专家团队进行投票,≥90%专家同意者列为有效推荐。

1  AR的流行病学

在我国,目前尚无确切AR患病率的流行病学数据。本共识讨论的是单纯主动脉瓣反流(PAR)的患者,

PAR定义为:  中重度或者重度AR,主动脉瓣口面积≥2.5cm2。核心观点1:我国目前尚无确切AR患病率的流行病学数据,但现有证据显示其流行病学规律不同于西方,国内PAR可能更常见(一般推荐,支持文献23-26)。

2  PAR的干预指征及治疗现状

核心观点2:  PAR患者行TF-TAVR,“超适应证”应用时推荐使用自膨胀式瓣膜,选择可回收的瓣膜(强推荐,支持文献12-22,28-33)。

核心观点3:  外科手术高危、解剖合适的PAR,应用自膨胀式瓣膜行TF-TAVR,其疗效不劣于外科手术,是可行的(一般推荐,支持文献31-33)。

3  适应证建议

核心观点4:  PAR患者应用我国上市的自膨胀式瓣膜行TF-TAVR的适应证如下。(1)中重度或者重度AR,具有手术干预指征;(2)外科手术禁忌或高危;(3)解剖合适;(4)在经验丰富的中心由成熟团队实施;(5)患者纠正AR后预期生存期超过1年(一般推荐,支持文献12-22,31-33)。

4  术前影像学评估及解剖适应证

4.1  超声心动图

4.2  CT血管造影(CTA)评估

4.3  依据CTA的TF-TAVR解剖适应证

核心观点5:  建议术前采用CTA评估患者的解剖,根据CTA分析结果判断患者是否适合手术,并选择合适的瓣膜型号。主动脉根部解剖评估要素包括主动脉瓣环、LVOT、窦管交界、升主动脉、主动脉瓣环成角及瓣叶、冠状动脉开口等。同时,还需要对患者入路进行评估(强推荐,支持文献12,14-15,41)。

5  操作规范

5.1  场地设施及人员配备

建议在心脏杂交手术室或导管室进行,应具备心导管介入手术和心外科手术条件。

5.2  麻醉方式

建议在全身麻醉下,由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进行术中监测并引导完成自膨胀式瓣膜的TF-TAVR。

5.3  瓣膜的选择

5.4  跨瓣和有创血流动力学评估

5.5  瓣膜的释放

5.6  瓣膜释放后的评估

核心观点6:  PAR患者应用自膨胀式瓣膜行TAVR,术中应以高速心室起搏辅助,快速释放瓣膜到可回收位置,然后根据情况选择回收或完全释放(一般推荐,支持文献14-15,40)。

6  并发症的防治

6.1  瓣膜位置不良或移位

6.2  瓣周漏

6.3  传导阻滞

6.4  血管并发症

6.5  其他并发症

核心观点7:  PAR患者应用自膨胀式瓣膜行TAVR,术后应该重点监测瓣膜移位、传导阻滞的发生(强推荐,支持文献12,21,22,41)。

7  术后管理

核心观点8:  目前推荐PAR患者使用自膨胀式瓣膜行TAVR,术后抗栓方案参照AS患者的TAVR(一般推荐,专家观点,无文献支持)。

核心观点9:  PAR患者TAVR术后,应该加强指南建议的抗心力衰竭治疗,特别是逆转心肌重构的药物治疗及生理性起搏(一般推荐,支持文献52-57)。

8  展望

现有的经验及研究显示,应用我国已上市的自膨胀式瓣膜对解剖合适的PAR患者行TF-TAVR安全、有效。然而,由于缺乏随机对照研究,必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呼吁相关学者进一步探索,从而惠及更多患者。同时,期待经股带瓣膜锚定装置的TAVR瓣膜早日获批上市,进一步提高TF-TAV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经股动脉主动脉瓣置换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3年第1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4.1.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