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33.《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要点

(2023-12-10 18:19:14)
标签:

基层糖尿病

糖尿病肾脏病防治

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要点

 

【摘要】  糖尿病肾脏病(DKD)是糖尿病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疾病负担沉重。自《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18)》发布以来,随着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医疗能力的不断提升、工作内容的不断拓展,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工作需要细化的技术指南。本指南旨在推动基层DKD防治工作规范化,帮助基层医生开展DKD的预防和控制,并对DKD患者进行综合管理。主要内容包括管理基本要求、DKD概述、筛查、诊断与临床分期、治疗、患者随访及转诊。

 

指南制定说明

管理基本要求

一、组建管理团队

二、配置基本设备

三、检验质量管理

四、服务要求

糖尿病肾脏病概述

慢性肾脏病(CKD)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的总称。糖尿病所致的肾脏损害称为DKD,其属于CKD的范畴。DKD主要包括UACR≥30 mg/g和/或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1.73m-2,且持续超过3个月。DKD是由慢性高血糖所致的肾损害,病变可累及全肾(包括肾小球、肾小管、肾间质及肾血管等),临床上以持续性白蛋白尿和/或eGFR进行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可进展为终末期肾病(ESRD)。

糖尿病肾脏病筛查、诊断与临床分期

一、筛查

推荐T2DM患者在确诊糖尿病时筛查DKD,且以后每年至少筛查1次。筛查项目包括尿常规、UACR和血清肌酐(计算eGFR)。

二、诊断

DKD通常是根据UACR增高和/或eGFR下降,同时排除其他原因所导致的CKD而做出的临床诊断。推荐采用随机尿测定UACR。UACR≥30mg/g定义为白蛋白尿,但仅单次UACR增高不能诊断为白蛋白尿,需在36个月内重复检测,3次中有2次UACR≥30mg/g、排除感染等因素后方可诊断白蛋白尿。通常将UACR 30300mg/g称为微量白蛋白尿,UACR>300mg/g称为大量白蛋白尿。诊断糖尿病白蛋白尿还需要排除其他的影响因素,如感染、发热、24 h内运动、心力衰竭、女性月经期等均可能使UACR升高,结果分析时应考虑这些因素。若检测24h尿白蛋白定量,其诊断价值与UACR相当。推荐检测血清肌酐水平,并采用CKD-EPI公式计算eGFR(附录4)。当糖尿病患者eGFR<60 ml·min-1·1.73 m-2可诊断为eGFR下降。当糖尿病患者UACR≥30mg/g和/或eGFR<60 ml·min-1·1.73 m-2持续超过3个月,并排除其他原因所致的CKD时,临床可以诊断为DKD。

在临床诊断DKD时需要注意:

(1)明确糖尿病与慢性肾脏病之间的因果关系:

(2)关注UACR正常但eGFR下降,即正常白蛋白尿糖尿病肾脏病(NADKD)的患者。

(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诊断DKD的重要依据之一。

在诊断DKD时需排除其他病因所致的慢性肾脏病。

三、临床分期

确诊DKD后,应联合CKD分期(G1G5)和白蛋白尿分期(A1A3)判定DKD严重程度、进展和死亡风险及临床随访和转诊频率(表1)。

糖尿病肾脏病治疗

一、治疗目标

DKD的治疗重在早期干预,综合管理,以减少蛋白尿,延缓eGFR下降,改善肾脏不良结局(如ESRD、肾脏相关死亡等)。科学、合理的治疗策略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血糖、血压、血脂和体重的控制(表2)。

二、生活方式干预

(一)营养干预

1. 总体原则:  合理控制总热量,达到或维持理想体重。合理选择搭配食物,尽量做到营养均衡,食物多样,满足患者对各种营养素的需求。

2. 蛋白质摄入:  对于未进行透析治疗的DKD患者,推荐的蛋白质摄入量为0.8g·kg-1·d-1,优质蛋白的比例应占50%以上;而透析患者常存在营养不良,可适当增加蛋白质摄入量至1.01.2 g·kg-1·d-1。优质蛋白来源的食物包括:鸡蛋、牛奶、鱼肉、虾肉、鸡肉、鸭肉、瘦牛肉、瘦羊肉、瘦猪肉、大豆等。

3. 脂肪摄入:  脂肪摄入需满足人体对必需脂肪酸的需求,同时适当提高ω-3脂肪酸(如鱼油等)的比例,有助于改善血脂代谢异常。

4. 钠、钾摄入:  每日的钠摄入量应低于2g(相当于5g食盐)。高钠和低钠饮食均可能增加高血压、ESRD、心血管疾病(CVD)及死亡风险。严重的DKD患者会出现血钾失衡,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及低钾血症(血钾<3.5mmol/L)均会诱发心血管事件。对于合并高钾/低钾血症的DKD患者,应调控富含钾的食材的摄入(表4)。

(二)运动干预

1. 运动原则:  运动目标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心血管合并症、基础运动水平、防跌倒能力等因素。运动可以从低强度、小运动量开始,并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及尿蛋白等。

2. 运动频率:  推荐每周进行15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推荐每周至少活动3d,连续不运动的天数不超过2d(如每周5次、每次30min)。

3. 运动类型:  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运动以及柔韧性训练等。

4. 运动禁忌:  如有下列情况应禁止运动训练: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空腹血糖>16.7 mmol/L或血糖<3.9mmol/L;糖尿病合并增殖性视网膜病变,严重的肾脏病,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合并急性感染等。

(三)体重管理建议

超重和肥胖患者短期减重的目标是36个月减轻体重的5%10%;长期(如1年)减重的目标为BMI达到或接近24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并使体重长期维持在健康水平。超重或肥胖DKD患者的体重管理措施包括生活方式干预、药物治疗及代谢手术等。

(四)戒烟戒酒

吸烟、饮酒是DKD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DKD患者需做到戒烟戒酒,规律作息,配合诊治。

三、降糖治疗

(一)药物治疗原则

基层医疗机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并指导患者使用药物,同时充分评估患者心肾功能、并发症、合并症情况,根据eGFR调整药物剂量;尽量避免使用低血糖风险较高的口服降糖药物。

(二)具有肾脏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

1.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

2.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

(三)其他降糖药物口服降糖药物:  

二甲双胍、DPP-4i、胰岛素促泌剂(磺脲类和格列奈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s),均为临床有效的降糖药物。DKD患者应用时应根据eGFR水平选择适用的降糖药物(附录6)。利格列汀(DPP-4i)、那格列奈(胰岛素促泌剂)、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TZDs)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无需调整剂量,可全程应用。DKD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期间需监测eGFR变化,eGFR 4559ml·min-1·1.73m-2时应减量,eGFR<45ml·min-1·1.73m-2时禁忌使用。CKD G3a期及以下患者在使用造影剂及全身麻醉前需暂停二甲双胍,完成后48h复查肾功能无恶化再启用。

胰岛素: 胰岛素使用过程注意密切监测血糖,及时调整胰岛素剂量,避免低血糖发生。

四、降压治疗

对于DKD合并高血压患者,初始降压治疗首选ACEI/ARB类降压药,并逐步加量至可耐受的最大安全剂量。如4周内血肌酐升高超过30%,需停药或减少剂量并寻找急性肾损伤的原因(如肾动脉狭窄);不建议联合应用ACEI和ARB。使用ACEI/ARB的DKD患者如血压控制未达标,可在ACEI/ARB的基础上,联用钙通道阻滞剂(CCB)或噻嗪类利尿剂/袢利尿剂(eGFR<30ml·min-1·1.73 m-2时使用袢利尿剂)。

五、调脂及抗血小板治疗

DKD患者的血脂控制目标与调脂治疗同一般T2DM患者。DKD合并CVD患者在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时应充分评估出血风险,并关注药物禁忌证。

六、其他DKD获益药物

1. 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T2DM伴白蛋白尿、eGFR≥25ml·min-1·1.73 m-2、血清钾浓度≤5.0mmol/L的患者中,推荐加用对肾脏和心血管有益的非奈利酮。

2. 中成药治疗:  黄葵胶囊可用于治疗DKD,单药使用时与ARB有相似的降尿蛋白疗效,与ARB联用时能够在ARB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尿蛋白的水平。

七、基层腹膜透析管理

腹膜透析技术下沉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可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方便患者就近就医,减少时间及经济成本。

患者随访

对接受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糖尿病健康管理服务的患者,按照国家有关规范和要求随访,每年随访不少于4次。随访包括以下内容。

1. 了解患者症状、生活方式、辅助检查结果、血糖控制情况、肾脏损伤情况及其用药情况。

2. 检测血压、空腹/餐后血糖,推荐检测HbA1c。

3. 对患者提出运动和合理营养建议。

4. 随访信息可参照填入“糖尿病肾脏病患者随访管理服务记录表”(附录10)。

转诊

一、建议上转至二级及以上医院的情况

(一)筛查困难

无法提供DKD筛查的基层医疗机构,建议向上转诊,完善检查。

(二)指征明确

已诊断的DKD患者中,UACR>300mg/g或CKD临床分期G4、G5期者。

(三)诊断不明

糖尿病患者伴肾脏损害,DKD临床诊断难以明确时,如出现明显的镜下血尿(尿红细胞≥20个/高倍镜或尿红细胞≥80个/μl或尿潜血≥2+)等(具体参照本指南“糖尿病肾脏病筛查、诊断与临床分期”章节)。

(四)治疗复杂

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定、评估、处理有困难者,如血糖、血压治疗长期不达标者,或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导致严重靶器官损害需要紧急救治者。

(五)其他情况

进行腹膜透析的DKD患者至少每3个月需至上级医院进行规律随访1次。

二、建议转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情况

经上级医疗机构医生判定可以转回基层继续治疗管理的患者。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国家基层糖尿病肾脏病防治技术指南(2023)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内科杂志2023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情况全文

2023.11.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