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9.《成人呼吸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管理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12-07 09:19:48)
标签:
呼吸危重症镇痛镇静管理 |
《成人呼吸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管理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呼吸危重症患者因自身疾病、制动、有创操作、监护室特有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出现疼痛和焦虑、睡眠剥夺、躁动和谵妄以及各脏器负担增加,阻碍诊疗活动的进行,加重病情,影响预后。因此,镇痛、镇静、防治谵妄、早期活动、改善睡眠已成为呼吸危重症患者的常规治疗。近年来,国内外相关专业协会发布了针对危重症患者镇静镇痛的推荐意见,但呼吸危重症患者的疾病本身和治疗有其特殊性,尚无统一的共识和指南。
一、方法学
二、疼痛与镇痛
疼痛在呼吸危重症监护室中普遍存在,静息时疼痛发生率可达61%,而临床操作时疼痛发生率高达94%。原发病、合并症、焦虑、抑郁等可引起患者静息时疼痛,临床相关操作,如吸痰、气管插管、导管置入、引流管拔除、伤口护理和翻身等,也可导致患者疼痛。准确评估疼痛并实施合适的镇痛治疗可缓解呼吸危重症患者疼痛,防止意外拔管,减轻应激反应,改善人机对抗,降低氧耗等。
【问题1】
【推荐意见1】
具体说明:
【问题2】
【推荐意见2】
具体说明:
三、躁动与镇静
重症患者由于酒精和烟草戒断、原发病、疼痛、发热、机械通气和药物治疗等因素,发生躁动比较常见,不同的重症监护室报道的躁动发生率为12%~70%。躁动可导致意外拔管,延长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甚至危及生命。镇静能减轻呼吸危重症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降低氧耗,改善组织缺氧,降低气道阻力,改善肺顺应性,减轻人机对抗,减少肺损伤,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
【问题3】
【推荐意见3】
具体说明:
【问题4】
【推荐意见4】
具体说明:
【问题5】
【推荐意见5】
具体说明:
【问题6】
【推荐意见6】
具体说明:
【问题7】
【推荐意见7】
具体说明:
四、谵妄
谵妄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过性意识混乱状态伴认知功能障碍。急性意识障碍和认知能力改变是谵妄的临床特征。多种因素可引起呼吸危重症患者谵妄的发生,高龄、痴呆、低血压、既往昏迷史、急诊手术或创伤、机械通气、高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过度镇静等。谵妄不仅延长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住院总时间,增加住院费用和病死率,且对长期认知功能造成损伤。
【问题8】
【推荐意见8】
具体说明:
【问题9】
【推荐意见9】
具体说明:
五、早期活动
多种因素可限制呼吸危重症患者活动,如原发病、医学监测、机械通气时镇静、睡眠节律改变等。重症患者中,25%~50%可出现ICU获得性肌无力;部分患者可发展为重症监护后综合征,表现为认知、情绪和体能改变。早期活动可减少ICU获得性肌无力和谵妄发生,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和住院时间。在早期活动中也可能出现不良事件,其发生与康复治疗的方式密切相关,早期活动治疗应注意把握开始和停止的指征,减少不良事件发生。
【问题10】
【推荐意见10】
具体说明:
【问题11】
【推荐意见11】
具体说明:
【推荐意见12】
具体说明:
六、睡眠
危重症患者的睡眠特点表现为昼夜节律紊乱,部分或完全性睡眠剥夺,以及睡眠结构紊乱:睡眠呈碎片化,睡眠潜伏期延长,觉醒次数增加,睡眠效率降低,非快眼动期1期和非快眼动期2期睡眠显著增加,非快眼动期3期睡眠和快眼动期睡眠时长显著降低或基本消失。影响呼吸危重症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可分为非环境和环境因素两类。非环境因素包括基础疾病所引起的疼痛、身体不适、气道分泌物阻塞、机械通气、药物(吸入用药、血管活性药、抗生素、镇痛镇静剂)、心理社会因素(压力、焦虑等);环境因素包括噪音、光线和护理干预等。
【问题12】如何评估呼吸危重症患者睡眠质量?
【推荐意见13】
具体说明:
【问题13】
【推荐意见14】
具体说明:
七、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与操作的镇静镇痛策略
【问题14】
【推荐意见15】
具体说明:
【问题15】
【推荐意见16】
具体说明:
【问题16】
【推荐意见17】
具体说明:
【问题17】
【推荐意见18】
具体说明:
【问题18】
【推荐意见19】
具体说明:
【问题19】
【推荐意见20】
具体说明: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成人呼吸危重症患者镇痛镇静管理及相关问题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3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