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6.《肝癌新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2023-12-03 09:05:04)
标签:
肝癌新辅助治疗 |
《肝癌新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摘要】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第六大常见癌症和第三大癌症死亡原因,2020年全球新增原发性肝癌约90万例,新增原发性肝癌相关死亡约83万例。其中中国原发性肝癌新增病例约41万例(占比45.3%),新增死亡约39万例(占比47.1%),均居全球首位。肝细胞癌(简称肝癌)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在我国约占原发性肝癌病例的90%。外科治疗是可切除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近年来肝癌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总体生存率已提高至60.0%,但肝癌术后复发率高,尤其是中国肝癌分期(CNLC)b和a期的可切除肝癌患者,其术后1年复发率超过55%,b和a期的肝癌患者复发率达到了32.4%和45.7%。降低术后复发风险、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是肝癌新辅助治疗的主要目标,但目前尚未形成公认的标准化治疗范式。
一、共识制定方法学
二、肝癌新辅助治疗的概念、适用人群、治疗周期
肝癌新辅助治疗指对于技术上可切除(可达到R0切除、余肝体积足够)、Child-Pugh A级和部分B级,同时伴有高危复发因素的肝癌患者,在术前先予以系统治疗和(或)局部治疗(介入或放疗等治疗),其目的是通过术前提前干预,缩小肿瘤,提高R0切除率,并消灭亚临床病灶及远处转移灶,从而减少局部复发和全身转移的风险。同时,测试抗肿瘤方案的敏感性,为术后辅助治疗方案选定提供必要的信息。
推荐意见1:
推荐意见2:
推荐意见3:
推荐意见4:
三、MDT团队在肝癌新辅助治疗中的必要性
肝癌具有高度异质性特征,其治疗方案的选择较为复杂。MDT模式是由多个相关学科专业人员 共同讨论后作出诊断并制定治疗方案,以期取得最佳疗效的一种诊疗模式 。在肝癌新辅助治疗过程中,实施 MDT 非常必要。
推荐意见5:
四、肝癌新辅助治疗方法
(一)介入治疗
TACE治疗是肝癌新辅助治疗的最早探索方向。
推荐意见6:
推荐意见7:
(二)放疗
放疗在可切除肝癌中的相关研究中也取得重要进展。
推荐意见8:
(三)靶向和免疫治疗
目前,肝癌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TKI(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多纳非尼、瑞戈非尼和阿帕替尼等)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抗体(贝伐珠单抗及其类似物),但尚无单独靶向新辅助治疗的相关研究报告。
推荐意见9:
五、肝癌新辅助治疗的有效性评估指标
推荐意见10:
六、肝癌新辅助治疗的不良反应
(一)新辅助介入治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
TACE具有创伤小、风险低、费用较低、患者耐受性较好等优点,发生率较高的并发症包括发热、腹痛、呕吐等栓塞后综合征,一些少见的并发症包括肝脓肿、心脏损伤等,某些严重并发症如肝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肝破裂等甚至可危及生命。及时识别和正确处理这些并发症至关重要。
(二)新辅助靶向和免疫治疗的不良反应
抗血管靶向药物如索拉非尼、仑伐替尼、多纳非尼等,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蛋白尿、皮疹(手足综合征)、甲状腺功能减低和腹泻等。
推荐意见11:
七、肝癌术后辅助治疗
当新辅助治疗方案展现出较好效果时,说明患者对该新辅助治疗方案敏感,术后继续使用原治疗方案作为辅助治疗是合理的选择。若敏感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为靶免系统治疗,则术后继续使用靶免治疗,若敏感的新辅助治疗方案为介入或放疗等局部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则参照《肝癌术后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中关于介入和放疗的推荐意见。
推荐意见12:
八、新辅助治疗的终止时机及治疗失败后的后新辅助治疗的终止时机及治疗失败后的后续治疗
推荐意见13:
九、结语
近年来,肝癌的局部治疗(HAIC治疗、放疗等)在新辅助治疗领域取得了一定效果,尤其是新辅助免疫治疗的巨大进展,凭借其疗效和安全性及独特优势,很可能成为将来主要发展方向。正在进行的高质量临床试验有望为肝癌新辅助治疗提供更为坚实的循证学证据。肝癌新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协作组将根据最新的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证据,持续更新本共识,为肝癌术前治疗提供更深入的理论和临床指导,旨在进一步降低肝癌术后复发率、提高肝癌的患者长期生存率。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肝癌新辅助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外科杂志》2023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