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基于RNA-based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融合基因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12-02 16:28:51)
标签:
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融合基因 |
《基于RNA-based 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融合基因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肺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居第一。近十年,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预后。除了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V-raf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体B(BRAF)等基因突变类型,在NSCLC中针对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c-ros肉瘤致癌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ROS1)、转染时重排(RET)等融合基因的靶向药物也陆续在国内外获批上市并应用于临床,为患者带来了更多的治疗机会,显著改善了携带融合基因变异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因此,融合基因检测越来越受到关注。脱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蛋白表达检测是判断基因融合的主要检测方法。
目前,融合基因的金标准检测方法为基于DNA水平的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然而由于NSCLC有众多的驱动基因和多样的变异形式,因此具有高通量优势的第二代测序技术(NGS)也广泛应用于NSCLC融合基因检测。目前NSCLC可用药的变异形式主要包括基因突变和基因融合,RNA-based NGS检测基因融合应整合到DNA-based NGS检测基因突变中,以提高基因融合的检出率。目前,一次性取样并通过DNA-based NGS和RNA-based NGS同时检测的技术已研发成功并开始应用于临床实践。虽然在近几年内RNA-based NGS已被报道可用于NSCLC的融合基因检测,但我国RNA-based NGS检测融合基因的应用时机、应用场景和质控尚无行业技术标准、相关规范和共识。
1
基因融合是通过染色体反转、串联复制、缺失(deletion)或易位,合并不同的、独立的基因或基因片段的过程,即由于某种机制(如染色体结构重排引起基因组变异)造成两个或多个不同基因的部分序列或全部序列(编码区)首尾相连,置于同一套调控序列(包括启动子、增强子、核糖体结合序列、终止子等)控制之下,构成一个新的嵌合基因。基因融合与各种疾病,尤其与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实体瘤的呼吸系统肿瘤和乳腺肿瘤中融合基因出现数量相对更多。在NSCLC中,常见的驱动融合基因包括ALK、ROS1、RET、NTRK和NRG1等。总体而言,10%-15%的NSCLC患者携带基因融合变异。
2
目前临床常用融合基因检测方法包括免疫组织化学(IHC)、FISH、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NGS,近年来,单细胞基因融合检测技术和nCounter技术也出现在融合基因检测相关研究中。
2.1
IHC通过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检测融合蛋白表达情况,具有耗时短、成本低、自动化等优点,可作为一些融合基因的伴随诊断(如:ALK融合,D5F3克隆,Ventana平台检测)或筛查手段(如:ROS1融合和NTRK融合)。但在缺乏特异性强的检测抗体时,IHC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较高(如RET融合)。
2.2
NSCLC融合基因数目较多,因此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基因融合变异的NGS也是一种被普遍应用的检测手段。同时,当FISH和IHC判读融合基因结果不一致时,NGS是一种有效的替代方案。
NGS检测对象为DNA和RNA。
3
NSCLC肿瘤组织检测(包括细胞蜡块)和液体活检是融合基因检测的两种样本类型。
4
共识一:
共识二:
共识三:
共识四:
共识五:
和纯度等质控信息,需在有资质的医疗机构出具RNA-based NGS检测报告。【强烈推荐】
本文结合专家观点及相关研究结果,主要对RNA-based
NGS检测NSCLC融合基因的应用时机、应用场景、实践可及性和质控等进行了共识推荐。尽管如此,目前RNA-based
NGS检测融合基因仍然存在未解决的问题。例如:缺乏在同一研究中经DNA-based NGS与RNA-based
NGS同时检测各个融合基因的头对头研究设计,缺乏FFPE样本储存年限对经RNA-based
NGS检测的RNA完整性、纯度、产量和检出率影响的可靠研究证据,缺乏DNA-based NGS与RNA-based
NGS检出不一致时融合变异相关靶向治疗的队列研究结果。因此,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开展前瞻性的大样本临床研究。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基于RNA-based NGS检测非小细胞肺癌融合基因临床实践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肺癌杂志》2023年第1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