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23.《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血型检测与血液成分输注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12-01 12:31:34)
标签:

abo血型

造血干细胞移植

血型检测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血型检测与血液成分输注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目前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占整体HSCT30%~50%,ABO血型不合已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障碍。输血治疗是HSCT患者移植过程的重要支持治疗,而正确的血型定型和血液成分的选择显得尤为重要。对于ABO血型不合的HSCT患者,在移植前、中、后不同时期应采用何种技术完成ABO血型检测并出具检验报告,如何选择血液成分同时兼顾输注安全与疗效,一直是困扰临床输血工作者的难点问题之一。本共识由国内输血医学和血液病学专家共同深入探讨后完成,提取7条推荐意见,旨在进一步规范、细化ABO血型不合HSCT患者血型检测和血液成分输注策略,为实现HSCT患者血型检测规范报告和血液成分精准输注、不断提高输血安全和输注疗效提供技术支撑。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主要包括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ABO血型不合已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障碍,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BOi-HSCT)目前已占当前整体HSCT30%~50%。患者在HSCT后新生骨髓的重建过程中,常需要输血支持治疗,但当患者行ABOi-HSCT时,在移植中或移植后会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这对ABO血型鉴定和输血安全、有效输血造成很大困扰。对于ABOi-HSCT的患者在移植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应使用何种ABO血型检测技术完成检测,如何出具血型检验报告,如何选择血液成分是临床输血工作者较为困惑的问题。

  概述

1.1  ABOi-HSCT分类及其定义

HSCT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可分为3种类型:  主要不合;次要不合;主/次要均不合。ABO血型主要不合:  受者血清中含有抗供者红细胞ABO抗原的抗体,如A型或B型或AB型造血干细胞供给O型受者,AB型造血干细胞供给A型或B型受者;ABO血型次要不合: 供者血清中含有抗受者红细胞抗原的抗体,如O型造血干细胞供给A型或B型或AB型受者,A型或B型造血干细胞供AB型受者;ABO血型主/次要均不合: 供受者之间各自存在抗彼此ABO血型抗原的抗体,如A型或B型造血干细胞供给B型或A型受者,见表1

1.2  ABOi-HSCT血型转换期定义

HSCT后受者体内出现供受者血液细胞共存的现象称为嵌合体。ABOi-HSCT后受者血型ABO抗原和抗-A/B随着移植嵌合状态的转变进行转换,主要包括血型转换期和血型转换后2个阶段,这2个阶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血型转换后指ABOi-HSCT主要不合受者检测 不到针对供者的-A/B,次要不合受者检测不到受者-A/B抗原,主/次要均不合受者体内检测不到--A/B或受者-A/B抗原的阶段。

1.3  造血植活标准

临床造血植活标准:  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C)连续3d0.5×109/L,以及连续7d不输血小板的情况下血小板计数(PLT20×109L

2  ABO血型不合对HSCT的影响

HSCT是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有效治疗甚达唯一的根治手段。因为多能性或早期造血干/祖细胞不表ABO抗原,因此在选择HSCT供体时,ABO血型不合不是主要障碍。

ABOi-HSCT患者分别与血型相合HSCT患者比较,组间粒细胞植活时间、血小板输注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Oi-HSCT成功后红细胞血型抗原转为供者血型抗原而组织血型物质不变。主要血型不合的受者红细胞输注量多,红系恢复慢,严重时甚至可发生PRCA,还有报道称A供O是ABOi-HSCTPRCA发病的危险因素 。

HSCT ABO血型的影响

ABO血型主要不合移植后受者血清中抗供者ABO抗体将在新生供者红细胞生成过程中逐渐消失,最后会完全转变为供者型,即血型正反定型最终会全转为供者型。 ABO血型次要不合移植后,受者的ABO正定型血型转变为供者血型, 而反定型不变,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 也有报道患者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血型后,血清中可以检测出相应的抗-A/B

当移植进程不顺时,如出现移植晚期的移植物丢失或排斥、移植复发(尤其是受者型复发)后,受者的血型也将恢复到移植前原始的血型状态或较长时间维持供受者血型嵌合状态,而在重度贫血期输注的异体血液也将会进一步干扰受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当移植方案采用的是非清髓方案时,关于受者ABO血型的真实状态目前罕有文献报道,理论上推测受者真实血型状态是供、受者细胞长期混合共存,但不合的ABO抗体会逐渐消失。

4  ABOi-HSCT输血相关检测

ABOi-HSCT随着移植进展受者的血型会发生转换。ABOi-HSCT受者在移植后血型转换期间,ABO血型血清学表现与正常人及ABO血型完全相合的HSCT受者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即受者原有的红细胞不断凋亡,供者红细胞不断产生,红细胞血型逐步转变为供者血型。在造血功能尚未完 全恢复期间,输血支持治疗应选择配合型血液成分来保证移 植的顺利进行。 ABOi-HSCT受者移植后血型转换期应关注ABO血型的改变,动态监测IgMIgG-A/B效价、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等。

4.1  检测项目

4.1.1  ABO血型鉴定

4.1.2  抗体效价测定

4.1.3  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

4.1.4  受者红细胞放散试验

4.2  检测报告

[推荐1]  ABOi-HSCT受者移植前检测项目和方法选择: 包括但不限于ABORH血型抗原检测和IgMIgG-A/B效价检测。ABO血型检测可选用常规ABO血型检测方法,如微柱凝集法、试管法、微孔板法等。IgM抗-A/B效价检测建议用盐水试管法检测和(或)中性的微柱凝集卡等方法检测,IgG抗-A/B效价建议用检测AIT法检测

[推荐2]  ABOi-HSCT受者移植后检查项目和方法选择:  包括但不限于ABORH血型抗原检测、IgMIgG-AB效价检测、DAT、受者红细胞放散试验。ABO血型检测建议同时采用微柱凝集法和试管法等2种及以上检测方法。

[推荐3]  ABOi-HSCT受者血型转换期ABO血型报告方式:可出具描述性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正定型-A/B检测结果,出现双群或混合视野时报告红细胞凝集占比;反定型报告凝集强度,ABO血型描述性报告:不确定(×供×血型转换期)。红细胞凝集占比可分为dp5%凝集、5%<dp50%凝集、50%<dp95%凝集、dp95%凝集4个等级。

[推荐4]  ABOi-HSCT受者血型转变后ABO血型报告方式: 主要不合正定型转变为供者血型,反定型对应供者抗原的抗体逐渐减弱直至消失;次要不合正定型转变为供者血型,反定型不发生改变,少数受者可能会产生一过性针对受者血型的弱凝集强度的抗体;主/次要均不合者正定型转变为供者血型,反定型逐渐减弱直至消失。血型转换后ABO血型描述性报告: 正定型的具体结果(×供×移植后)。

  ABOi-HSCT患者血液成分的选择策略

常规的输血策略即选择ABO血型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成分,不能满足ABOi-HSCT受者全程相容性输血原则的要求。

5.1  血型的选择

5.1.1  红细胞的ABO血型选择

5.1.2  血浆和血小板的ABO血型选择

[推荐5]  红细胞输注: ABOi-HSCT主要不合和主/次要均不合的受者,血型转换期根据受者血浆中是否存在针对供者红细胞的抗体来决定输注红细胞的ABO血型。 血型转换后红细胞输注按照供者血型输注。

[推荐6]  血浆和血小板输注: ABOi-HSCT主要不合受者,血型转换期选择供者血型或ABOi-HSCTB型的血浆或血小板输注,血型转换期后,选择供者血型的血浆或血小板输注。次要不合受者,血型转换期选择受者血型/AB型的血浆或血小板输注;血型转换期后选择受者血型/供者血型的血浆或血小板输注。主/次要均不合受者血型转换期间选择AB型的血浆或血小板输注,血型转换期后选择AB/供者血型的血浆或血小板输注。

5.2  血液成分的选择

HSCT患者可使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或在输血时使用去除白细胞过滤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推荐7]  所有接受异基因HSCT的受者输血时均应接受辐照血液成分,有条件者选择去白细胞红细胞或床旁滤器过滤去除白细胞。

  结语

随着ABOi-HSCT在临床广泛开展,输血科工作人员应选择最优的检测方法以实现移植后受者实时且精准的血型监测,出具信息全面的血型鉴定结果,可为ABOi-HSCT受者实现全程科学、安全的输血治疗提供实验室技术保障。

ABOi-HSCT受者移植后ABO血型的精准检测和准确的血液成分选择,有利于提高临床精准输血管理水平。本共识综合ABOi-HSCT的现状、ABO血型不合对干细胞移植的影响、血型检测方法和出具报告策略、移植前中后的血液成分选择等,并在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和指南的基础上提出了ABOi-HSCT受者血型检测方案和血液成分选择策略的推荐意见,将有利于提高干细胞移植患者精准输血管理水平,减少血型抗原及抗体对移植的影响,提高患者救治效率,推动相关的科研应用,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体意识根据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血型检测与血液成分输注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输血杂志2023年1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1.2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