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血型检测与血液成分输注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12-01 12:31:34)
标签:
abo血型造血干细胞移植血型检测 |
《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血型检测与血液成分输注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主要包括骨髓造血干细胞移植、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和脐血干细胞移植。ABO血型不合已不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的主要障碍,ABO血型不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BOi-HSCT)目前已占当前整体HSCT的30%~50%。患者在HSCT后新生骨髓的重建过程中,常需要输血支持治疗,但当患者行ABOi-HSCT时,在移植中或移植后会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这对ABO血型鉴定和输血安全、有效输血造成很大困扰。对于ABOi-HSCT的患者在移植的前期、中期和后期,应使用何种ABO血型检测技术完成检测,如何出具血型检验报告,如何选择血液成分是临床输血工作者较为困惑的问题。
1
1.1
HSCT供受者ABO血型不合可分为3种类型:
1.2
HSCT后受者体内出现供受者血液细胞共存的现象称为嵌合体。ABOi-HSCT后受者血型ABO抗原和抗-A/B随着移植嵌合状态的转变进行转换,主要包括血型转换期和血型转换后2个阶段,这2个阶段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血型转换后指ABOi-HSCT主要不合受者检测 不到针对供者的抗-A/B,次要不合受者检测不到受者-A/B抗原,主/次要均不合受者体内检测不到抗--A/B或受者-A/B抗原的阶段。
1.3
临床造血植活标准:
2
HSCT是血液系统疾病,尤其是恶性血液病有效治疗甚达唯一的根治手段。因为多能性或早期造血干/祖细胞不表ABO抗原,因此在选择HSCT供体时,ABO血型不合不是主要障碍。
ABOi-HSCT患者分别与血型相合HSCT患者比较,组间粒细胞植活时间、血小板输注数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BOi-HSCT成功后红细胞血型抗原转为供者血型抗原而组织血型物质不变。主要血型不合的受者红细胞输注量多,红系恢复慢,严重时甚至可发生PRCA,还有报道称A供O是ABOi-HSCT后PRCA发病的危险因素 。
3 HSCT对 ABO血型的影响
ABO血型主要不合移植后受者血清中抗供者ABO抗体将在新生供者红细胞生成过程中逐渐消失,最后会完全转变为供者型,即血型正反定型最终会全转为供者型。 ABO血型次要不合移植后,受者的ABO正定型血型转变为供者血型, 而反定型不变,出现正反定型不一致。 也有报道患者血型抗原转变为供者血型后,血清中可以检测出相应的抗-A/B。
当移植进程不顺时,如出现移植晚期的移植物丢失或排斥、移植复发(尤其是受者型复发)后,受者的血型也将恢复到移植前原始的血型状态或较长时间维持供受者血型嵌合状态,而在重度贫血期输注的异体血液也将会进一步干扰受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当移植方案采用的是非清髓方案时,关于受者ABO血型的真实状态目前罕有文献报道,理论上推测受者真实血型状态是供、受者细胞长期混合共存,但不合的ABO抗体会逐渐消失。
4
ABOi-HSCT随着移植进展受者的血型会发生转换。ABOi-HSCT受者在移植后血型转换期间,ABO血型血清学表现与正常人及ABO血型完全相合的HSCT受者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即受者原有的红细胞不断凋亡,供者红细胞不断产生,红细胞血型逐步转变为供者血型。在造血功能尚未完 全恢复期间,输血支持治疗应选择配合型血液成分来保证移 植的顺利进行。 ABOi-HSCT受者移植后血型转换期应关注ABO血型的改变,动态监测IgM和IgG抗-A/B效价、直接抗球蛋白试验(DAT)等。
4.1
4.1.1
4.1.2
4.1.3
4.1.4
4.2
[推荐1]
[推荐2]
[推荐3]
[推荐4]
5
常规的输血策略即选择ABO血型同型且交叉配血相合的血液成分,不能满足ABOi-HSCT受者全程相容性输血原则的要求。
5.1
5.1.1
5.1.2
[推荐5]
[推荐6]
5.2
HSCT患者可使用去白细胞血液制品,或在输血时使用去除白细胞过滤器,预防输血不良反应。[推荐7]
6
随着ABOi-HSCT在临床广泛开展,输血科工作人员应选择最优的检测方法以实现移植后受者实时且精准的血型监测,出具信息全面的血型鉴定结果,可为ABOi-HSCT受者实现全程科学、安全的输血治疗提供实验室技术保障。
ABOi-HSCT受者移植后ABO血型的精准检测和准确的血液成分选择,有利于提高临床精准输血管理水平。本共识综合ABOi-HSCT的现状、ABO血型不合对干细胞移植的影响、血型检测方法和出具报告策略、移植前中后的血液成分选择等,并在国内外相关临床研究和指南的基础上提出了ABOi-HSCT受者血型检测方案和血液成分选择策略的推荐意见,将有利于提高干细胞移植患者精准输血管理水平,减少血型抗原及抗体对移植的影响,提高患者救治效率,推动相关的科研应用,提高临床输血水平。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体意识根据《ABO血型不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受者血型检测与血液成分输注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输血杂志》2023年1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