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318.《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3)要点

(2023-11-24 11:13:01)
标签:

急性肾损伤

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3要点

 

【摘要】  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患者中最常见且具有高死亡风险的危重症,其病因繁多,机制复杂,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巨大的特点。尽管多个国外指南对AKI的诊疗做出了规范,但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AKI整体指导建议。因此,国家慢性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联合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共同成立AKI临床实践指南专家组,结合国际指南推荐意见和中国临床实践现状,整合国内外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订了《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该指南系统介绍了AKI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AKI的诊断与监测、AKI的非血液净化治疗、AKI的肾脏替代治疗策略、特殊人群AKI诊治及AKI的转归和预后,旨在为各级临床医师提供指导建议,提高AKI诊疗水平。

 

急性肾损伤(AKI)是住院患者中最常见且具有高死亡风险的危重症。AKI病因繁多,机制复杂,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危害巨大的特征。研究证据表明,AKI患者新发或进展为慢性肾脏病(CKD)的风险增加2.67倍,尿毒症风险增加4.81倍,心血管事件风险增加38%,死亡风险增加1.80倍,5年再住院率达到32.4%,全球因AKI死亡人数超过200万/年,极大增加了医疗和财务成本,为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基层医务人员,对AKI的诊治仍缺乏足够认识,在AKI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存在许多盲区和误区,诊疗水平参差不齐。我国住院患者普遍存在肾脏功能监测不足的问题,不同等级医院均存在较高的AKI漏诊率及误诊率,导致患者预后不佳。因此,亟需建立我国AKI的诊断标准和诊疗规范。

第一部  分方法学简介

第二部分  AKI定义及流行病学

临床问题1:  AKI的定义及演变过程

临床问题2:  AKI如何分类?

1. 肾前性AKI:  由于肾前性因素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血流灌注不足引起肾功能受损,GFR减低,肾小管对尿素氮、水和钠的重吸收相对增加,使尿素氮升高、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尿钠排泄减少。

2. 肾性AKI:  可分为:(1)肾血管疾病:肾动脉血栓、栓塞,肾静脉血栓、受压等;(2)肾脏微血管疾病:溶血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高血压、系统性硬化症等;(3)肾小球疾病:伴有大量新月体形成的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等;(4)急性间质性肾炎:各种药物过敏(免疫介导的因素)所致;(5)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前性损伤因素持续存在、肾毒性药物等。

3. 肾后性AKI: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尿路梗阻。肾脏以下尿路梗阻,使梗阻上方的压力升高,甚至出现肾盂积水。

临床问题3:  中国AKI流行病学特征

AKI的漏诊率很高,仅有16.7%的AKI通过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上报。以上原因均导致中国AKI发病率被严重低估。

第三部分  AKI的诊断与监测

临床问题4:  AKI诊断标准是什么?

【推荐意见】

1. 推荐根据KDIGO的AKI诊断标准和分期明确是否发生AKI和严重程度(1B)。

2. 如患者无发病前7d内血肌酐值,建议使用发病前7365d可获得的平均血肌酐值作为基线水平(2C)。

3. 推荐所有诊断AKI的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除外肾后性梗阻(1A)。

4. 推荐疑诊肾前性AKI的患者接受诊断性容量支持治疗(1B)。

5. 推荐排除肾后性和肾前性AKI的患者有条件考虑接受肾活检检查(1A)。

6. 推荐所有AKI患者均全程评估并预防并发症(1A)。

专家组认为,目前AKI的诊断标准仍主要依赖于较容易获得的肾脏功能指标,即血肌酐值和尿量,但这两项指标存在明显缺点。如血肌酐受容量、年龄、肌肉含量和药物等影响,往往无法准确评价肾小球滤过功能的变化。且在肾损伤2436h后,血肌酐才逐渐上升。而尿量对AKI的灵敏度较低,还可能漏诊非少尿性AKI。

专家组认为,鉴于血肌酐和尿量在早期诊断AKI方面存在局限性,近10年来新型生物标志物在AKI诊断中的价值应引起重视,如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2(TIMP-2)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GFBP7)的组合对AKI的预测均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临床可考虑选用上述生物标志物进行辅助诊断,在拟诊AKI时减少漏诊率。

临床问题5:  AKI的诊断流程?

专家组推荐AKI的诊断流程如图1(专家共识),先明确AKI的诊断和分期,再鉴别AKI的病因。

临床问题6:  AKI如何监测?

一、血流动力学监测

【推荐意见】

1. AKI及其高危患者,建议在进行液体治疗时需密切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既要保证有效的肾脏灌注,又要避免因容量过负荷产生不良后果(1B)。

2. AKI及其高危患者,建议参照既定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合参数管理方案,建议使用动态而非静态的指标预测容量反应性,避免AKI发生、进展或恶化(2C)。

3. 血压靶标需要考虑发病前血压,需要权衡血管收缩导致肾灌注增加以及其他器官低灌注之间的利弊关系,关注腹腔内压对肾脏灌注压的影响(2C)。

4. 建议AKI及高危患者,有条件时可利用经皮氧测定、静脉-动脉CO2分压差(Pv-aCO2/动脉静脉氧含量差(Ca-vO2)比值(Pv-aCO2/Ca-vO2)测定及超声造影等方法对肾脏微循环与氧代谢进行必要的评估(2C)。

二、生物学标志物监测

【推荐意见】

1. 建议AKI高危患者(重大手术、CKD、脓毒症、应用肾毒性药物、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监测TIMP-2×IGFBP7水平,对尿TIMP-2×IGFBP7>0.3者开展AKI预防措施(2B)。

2. 建议对AKI患者监测血NGAL、尿NGAL、尿肾损伤分子1(KIM-1)和尿TIMP-2×IGFBP7(2C)。   

第四部分  AKI患者的非血液净化治疗

临床问题7: AKI患者非血液净化治疗的总体治疗原则

对于确诊的AKI患者,应尽早识别和去除病因,根据AKI病因和分级进行管理及时干预治疗;避免肾毒性药物,并根据估算GFR(eGFR)调整药物的使用剂量,避免肾脏进一步受损;加强容量管理和营养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积极防治其他并发症。若出现需紧急透析指征,如急性心力衰竭、严重高钾血症或酸中毒等,应及时进行RRT。

临床问题8:  如何预防AKI?

一、AKI危险因素的评估与预防

【推荐意见】

1. 推荐根据患者的易感性和暴露损伤进行AKI的风险分层(1B)。

2. 建议对存在AKI高风险的住院患者进行AKI危险因素的评估,住院期间监测肾功能和尿量变化(专家共识)。

3. 对于社区AKI高危人群(如血管造影、肾毒性药物使用等)应早期识别,并加强AKI的预防,减少AKI发生率(专家共识)。

二、预防AKI的药物

【推荐意见】

1. 目前暂无确切药物可以预防AKI(专家共识)。

2. 对于重症或手术需用镇静药物的患者,建议选择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进行短期镇静,可能降低AKI的发生(2C)。

3. 推荐短期使用他汀类药物预防血管造影相关AKI(1B),不建议心脏手术围手术期使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预防术后AKI(2B)。

4. 除了纠正液体超负荷外,不建议使用利尿剂治疗AKI(2A)。

临床问题9:  AKI的营养支持治疗

【推荐意见】

1. 建议通过肠内营养为AKI患者提供营养支持治疗(1B)。

2. 建议AKI患者总能量摄入为2030kcal·kg-1·d-12C)。

3. 建议非高分解代谢、不需透析治疗AKI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量为0.81.0 g·kg-1·d-1;需要RRT及高分解代谢的患者适当增加每日蛋白摄入(2D)。

4. 建议控制血糖<10mmol/L,预防高血糖相关的肾损害(1B)。

5. 建议造影剂暴露前可以补充维生素E预防造影剂相关AKI(1B)。

临床问题10:AKI的容量管理

一、容量状态评估容量状态评估详见第三部分血流动力学监测。

二、容量管理措施

【推荐意见】

1. 对于非失血性休克的AKI高危患者,推荐用等张晶体补液而非胶体(白蛋白、羟乙基淀粉)扩容(1B);建议白蛋白可用于肝肾综合征的患者(2B)。

2. 初始液体复苏时可考虑使用晶体液复苏,推荐优先使用平衡盐溶液,需监测血清氯化物水平以避免高氯血症(1B);有容量反应性而对晶体无反应的难治性休克患者,可考虑早期复苏时少量使用胶体(2B)。

3. 建议应采取初始充分液体复苏与后续保守液体管理(CLFM)的联合应用,管控液体治疗速度与剂量(2B)。

临床问题11:如何应用抗休克药物?

【推荐意见】

1. 建议感染性休克患者维持MAP在6570mmHg(1B),既往有高血压的患者维持MAP在8085mmHg(2B)。

2. 推荐使用去甲肾上腺素(1B)或血管加压素(1B)治疗伴血管源性休克的AKI患者。

3. 不推荐使用低剂量多巴胺预防和治疗AKI(1A)。

4. 不推荐使用非诺多巴/心房利钠肽(ANP)、脑利钠肽(BNP)/左西孟旦治疗AKI(1A)。

临床问题12:  AKI药物应用的注意事项

【推荐意见】

1. 建议对有AKI风险或已发生AKI的患者,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1A)。

2. 药物使用剂量需根据AKI时肾功能的变化而调整(1C)。

3. AKI患者中使用潜在肾毒性药物时,推荐密切监测血清药物浓度(1C)。

第五部分  AKI的肾脏替代治疗

临床问题13:  AKI患者RRT的总体原则

RRT是AKI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间歇性血液透析(IHD)、CRRT、延长间歇RRT(PIRRT)、缓慢低效血液透析(SLED)和腹膜透析等杂合式血液净化治疗。目前对于AKI患者的RRT治疗方案,尤其是开始和停止时机仍然存在争议。AKI患者理想的RRT治疗模式是缓慢、温和地清除毒素,调节容量平衡,避免血液动力学的显著波动,尽可能模拟人体肾脏生理过程。每一种肾脏替代方式都各有特点,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的可行性选择合适的治疗模式和剂量。

临床问题14: AKI血管通路的选择与维护

【推荐意见】

1. 对于拟行RRT的AKI患者,建议由专科医师介入,对当前病情、RRT的方案进行系统性评估,制定完善的血管通路计划(1C)。

2. 置管前需超声评估拟置管部位的血管条件,推荐右侧颈内静脉及股静脉作为优先选择的置管部位,不推荐留置锁骨下静脉导管(1A)。体质指数(BMI)>28.4kg/m2的患者,建议颈内静脉作为首选的导管置管部位。BMI<24.0kg/m2的患者,建议股静脉作为首选的导管置管部位(2B)。对于明确患有烈性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推荐股静脉作为首选的导管置管部位(1C)。

3. 对于预期RRT时间<1个月的患者,推荐使用无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NCC)作为血管通路;对于预期RRT时间>3个月,或有长期RRT需要的患者,推荐使用带隧道和涤纶套的透析导管(TCC)作为血管通路或及时将NCC更换为TCC(1A)。

4. 推荐正常成年患者使用周径1012Fr的双腔NCC或周径1114 Fr的双腔TCC作为RRT的血管通路(1B)。

5. 推荐在无菌操作室或者手术室,心电监护下进行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1A);对于ICU内的AKI患者,建议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床边置管(2B)。

6. 推荐在超声定位或超声实时引导下进行穿刺置管建立血管通路;在置管完成后行胸部或腹部摄片明确导管尖端位置(1A)。

7. 推荐每次血液净化治疗前对导管穿刺部位及TCC的外口进行护理,并在每次治疗结束后使用恰当的封管液进行封管(1A);推荐使用10mg/ml以上浓度的普通肝素溶液或4%30%枸橼酸溶液作为封管液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1B)。

8. 出现导管功能不良,在排除导管位置不佳的前提下,建议使用至少5 00010 000U/ml的单链尿激酶或12mg/ml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溶栓治疗。如溶栓治疗无效,建议在排除导管尖端血栓后行导丝引导下的原位导管置换(2B)。

9. 如出现导管相关感染,NCC患者建议立即拔管并留置导管尖端培养;TCC患者如仅为外口感染,可考虑行局部及全身抗生素治疗,如为隧道及导管相关菌血症,建议立即拔除导管。如患者有继续行血液净化治疗的需求,建议更换位置后重新使用NCC建立血管通路。如患者拔管后仍有全身感染症状,建议根据培养结果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12周(2B)。

  多项研究指出,有肾内科医师参与或建立的血管通路质量高于无肾内科医师参与的血管通 。因此,对于拟行RRT的AKI患者,建议由肾脏专科医师对当前病情、RRT方案进行系统性评估,制定完善的血管通路计划。

1. 置管部位的选择:

2. 导管类型选择:

3. 置管条件与环境:

4. 导管的护理与封管液选择:

临床问题15: AKI患者血液净化的抗凝治疗

【推荐意见】

1. 对需要实施血液净化的AKI患者,血液净化治疗前应评估患者的凝血状态,合理选择抗凝剂及其剂量(专家共识)。

2. 合并凝血活性亢进和(或)血栓栓塞风险或疾病,除外肝素类药物禁忌的患者,推荐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必要时可将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作为基础抗凝治疗(2B)。既往或合并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的患者,除外枸橼酸盐或阿加曲班禁忌的患者,推荐选择局部枸橼酸盐或阿加曲班抗凝;慎用达那肝素钠;不建议应用磺达肝癸钠(1A)。

3. 伴有活动性出血或高危出血风险患者,除外枸橼酸盐禁忌的患者,首选局部枸橼酸盐抗凝(1A);存在枸橼酸盐禁忌的患者,除外阿加曲班禁忌,建议选择阿加曲班(2B);同时存在枸橼酸盐或阿加曲班禁忌的患者,除外甲磺酸萘莫司他禁忌,建议选择甲磺酸萘莫司他;存在甲磺酸萘莫司他禁忌,可采用无抗凝药物方式进行血液净化治疗(2B)。

4. 建议个体化选择抗凝药物剂量,并依据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患者体内和体外循环凝血状态以及治疗结束后体内凝血状态的监测结果进行调整(专家共识)

5. 发生抗凝治疗不良事件时,应重新评估患者凝血状态,重新选择抗凝药物及其剂量,并针对不良反应给予处理(专家共识)。

临床问题16:  AKI患者RRT开始和停止时机及治疗模式与治疗剂量

【推荐意见】

1. AKI紧急RRT指征:  容量负荷超载、高钾血症(血钾>6.5mmol/L)、尿毒症症状,包括尿毒症心包炎、尿毒症脑病或其他不能解释的意识状态下降、严重代谢性酸中毒(pH<7.1)(专家共识)。

2. 不推荐AKI患者早期启动RRT治疗(1B)。

3. AKI进行RRT开始时机取决于患者临床表现和疾病状态(专家共识)。

4. AKI患者自身肾功能恢复到满足患者需求或RRT和治疗目标不一致时,可考虑停止RRT治疗(专家共识)。

临床问题17:  AKI患者RRT模式的选择和应用

AKI患者RRT模式包括:

(1)IHD;(2)CRRT;(3)特殊血液净化治疗,如PIRRT、SLED;(4)组合血液净化治疗,包括血液灌流、内毒素吸附、血浆吸附(PA)、血浆透析滤过(PDF)、血浆置换、双膜血浆置换(DFPP)、体外CO2清除技术(ECCO2R)、并联体外膜肺氧合(ECMO)及人工肝技术;(5)腹膜透析治疗。目前尚无证据支持AKI患者应用特定RRT模式的优势。

一、治疗模式的选择原则

【推荐意见】

1. AKI患者应用IHD和CRRT治疗的临床获益无差异(1B)。

2.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推荐应用CRRT,而非IHD(1B)。

二、血液透析治疗

【推荐意见】

1. 推荐IHD治疗的适应证包括:血钾>6.0mmol/L或存在持续组织破坏,如横纹肌溶解、挤压伤等血钾>5.5mmol/L;经过补碱治疗仍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pH<7.2);经过大剂量利尿剂治疗后仍存在严重的容量超负荷;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KI患者(1A)。

2. 建议IHD的禁忌证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和各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升高、脑水肿患者(2D)。 

3. 推荐IHD治疗方案为每周3次或隔日1次,透析治疗剂量尿素清除指数(Kt/V)≥1.2/次(1B)。

三、CRRT治疗

【推荐意见】

1. 推荐CRRT的适应证包括: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AKI患者,或合并急性脑损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升高,广泛脑水肿的AKI患者(2B)。

2. CRRT无绝对禁忌证,建议下列情况应慎用:(1)无法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2)难以纠正的低血压;(3)恶病质,如恶性肿瘤伴全身转移(3D)。

3. 推荐CRRT置换液流量为2025ml·kg-1·h-12B)。

四、特殊血液净化技术

【推荐意见】

1. 建议PIRRT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且无法耐受标准IHD治疗而需要透析的AKI患者(2D)。 

2. 急性脑损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升高的AKI患者建议使用CRRT治疗,包括PIRRT(2D)。 

3. SLED可以适用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AKI(2B)、外科术后AKI(2C)和肿瘤合并重症AKI(2C)。

五、组合血液净化治疗

【推荐意见】

1. 不建议采用两台CRRT设备串联的方式完成杂合血液净化模式(2A)。

2. 内毒素吸附技术建议用于革兰阴性菌感染的脓毒血症或感染性休克的患者,特别是腹腔术后感染性休克合并AKI的患者(2B)。

3. 不推荐在脓毒症AKI患者中常规使用高容量血液滤过(1A)。

4. 血液灌流与血浆吸附技术可用于清除体内蛋白结合毒素或中大分子毒素(2C)。

5. 体外CO2清除技术可用于难以纠正的高碳酸血症合并AKI的患者,有助于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2C)。

6. 人工肝技术可用于合并肝衰竭的AKI患者(2C)。

7. 血浆置换与DFPP可用于清除体内蛋白结合毒素或大分子毒素,DFPP可用于血脂清除(2B)。

六、腹膜透析

【推荐意见】

1. 建议对以下AKI患者可行腹膜透析治疗,包括:(1)AKI患者所在区域无法行血液透析或CRRT;(2)高危出血风险;(3)无血管通路;(4)药物治疗无效心力衰竭且需要透析者;(5)肝硬化大量腹水的患者(2D)。

2. 对以下AKI患者不建议行腹膜透析治疗,包括:(1)既往有腹部手术病史;(2)存在胸腹膜漏,或腹腔感染,或腹壁蜂窝组织炎;(3)存在严重呼吸困难;(4)血钾快速升高者(2D)。  

第六部分  特殊人群AKI的防治

临床问题18:  老年AKI如何防治?

【推荐意见】

1. 推荐应用KDIGO 2012标准诊断老年AKI(1A);建议对基线血肌酐水平>0.7mg/dl(61.9μmol/L)的老年患者,采用KDIGO 2012标准对AKI进行分期(2B)。

2. 建议对伴有衰弱/肌少症的老年患者,采用慢性肾脏疾病流行病学协作组基于血肌酐和血清胱抑素C联合公式(CKD-EPIscr-cyst)估算eGFR,评估患者的基础肾功能(2B)。

3. 建议对AKI高风险患者定期监测血肌酐、血清胱抑素C、尿N-乙酰-β-葡萄糖苷酶(NAG)和尿量,以早期诊断AKI(专家共识)。

4. 对老年AKI患者的一般治疗参照临床问题10(AKI患者容量管理)及临床问题11(抗休克治疗)(1A)。

5. 建议当存在危及生命的水、电解质、酸碱紊乱时,紧急启动RRT(2C)。

6. 建议采用PIRRT治疗老年AKI(2B),每周Kt/V值应达到3.9(2B)

7. 建议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合并肝衰竭、急性脑损伤或广泛脑水肿的老年AKI患者采用CRRT(2B),治疗剂量推荐为2025ml·kg-1·h-11A)。

8. 建议加强对老年AKI患者肾功能监测和随访(2B);加强高危因素监测,及时纠正可逆性危险因素,防止AKI再发(2C)。

一、老年AKI的预防与一般治疗

二、老年AKI的血液净化治疗

三、老年AKI的预后

临床问题19:  儿童AKI如何防治?

【推荐意见】

1. 建议联合生物标志物(如血清胱抑素C、尿NGAL等)对早期儿童AKI进行科学评估(专家共识)。

2. 建议对儿童AKI进行风险评估,如基础疾病、药物等,是预防儿童AKI的关键之一(专家共识)。

3. 儿童AKI的一般治疗:(1)对AKI高危患儿或AKI患儿,应停止或减少可能存在肾脏损害的药物,动态监测和调整药物剂量(专家共识)。(2)使用适当的液体疗法优化血液动力学状态,并酌情使用升压药(1C)。(3)个体化评估儿童AKI的营养状态,建议AKI患儿优先选择肠内营养(2C)。(4)除用于控制容量超负荷,不建议使用利尿剂治疗AKI(2C)。

4. 儿童AKI的RRT:(1)RRT治疗时机:同成人(专家共识)。(2)RRT方式的选择:取决于临床情况及RRT技术的可及性(专家共识)。

5. AKI已恢复患儿仍需定期随访尿蛋白、血肌酐和血压(专家共识)。

一、儿童AKI的定义和分期

二、儿童AKI的预防

三、儿童AKI的治疗

四、儿童AKI预后

第七部分  AKI的转归和预后

临床问题20:  AKI整体转归与预后?

【推荐意见】

1. AKI疾病特征、严重程度和出院后的远期不良事件相关,如AKI再发、进展为CKD或ESRD、心血管事件、死亡等(1A)。

2. AKI再发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较低的基础eGFR、糖尿病、肝脏疾病、心力衰竭、较高的AKI分级、容量不足、急性冠脉综合征、恶性肿瘤、化疗等(2C)。

3. AKI进展为CKD或ESRD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女性、糖尿病、心力衰竭、较高的基线血肌酐/较低的基线eGFR、白蛋白尿、较高的AKI分期、起病10d或出院时肾脏功能仍未恢复等(2C)。

4. AKI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包括:心血管手术史、重症监护、较高的AKI分期、基础CKD、基线eGFR<30ml·min-1·(1.73m2-1、大量蛋白尿等,最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2C)。

5. 优化对血脂、血压、血糖等因素的管理有助于改善AKI患者预后(2B)。

6. 鉴于再发AKI的风险,不建议对合并高血压的AKI患者采用强化降血压方案(收缩压目标值<120 mmHg)(2C)。

7. 建议根据年龄、性别、基础肾功能、AKI分期等临床指标以及NGAL、IL-18、KIM-1等新型生物标志物协助对AKI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管理(2C)。

第八部分  小结与展望

AKI是肾脏病领域的急危重症,需要临床医师重点关注,提高认识。自2012年KDIGO指南发布后,近10年再无AKI指南更新,且缺乏适合我国国情的AKI整体指导建议。本指南结合了最新的临床研究成果和中国临床实践现状,重点介绍了AKI的定义及流行病学特点、AKI的诊断与监测、AKI的非血液净化治疗、AKI的RRT策略、特殊人群AKI诊治及AKI的转归和预后,旨在推动AKI诊疗的规范化和最新成果的临床应用,改善患者预后。总体而言,目前AKI诊疗的临床证据仍较少,部分治疗策略仍有争议,例如重症AKI启动RRT的最佳时机、特殊血液净化、组合血液净化的应用等,仍需要我国专家学者行动起来,继续推进高质量的多中心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为AKI的临床实践指南提供更多的循证医学依据。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本指南不具备强制性,不作为医疗事故鉴定和医学责任认定依据,仅供相关医护人员参考。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急性肾损伤临床实践指南》(2023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医学杂志2023年第4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1.2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