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3.《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11-07 19:17:04)《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朱医师特别推介医学新知识】
肝癌消融治疗是一种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灭活肿瘤的局部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微波消融、射频消融、激光消融、高强度超声聚焦消融、冷冻消融、不可逆电穿孔、经皮无水乙醇注射、经皮瘤内无水乙酸注射治疗等。早期肝癌可通过直接消融获得局部根治,而中期肝癌则基本采取局部消融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等技术的综合治疗策略。
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巧妙地整合了深低温冷冻治疗和高温热疗的优点,在同一微细消融针中实现了宽泛的温度控制(-196至80),突破了既往单一冷冻消融或热消融的局限性,其主要特点包括:
1
1.1
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康博刀)是我国自主研发的集深低温冷冻治疗与高温热疗功能于一体的先进肿瘤微创医疗设备,突破液氮消融针的微细化技术瓶颈,在同一微细消融针中实现了宽泛的温度控制(-196至80),使肿瘤组织发生不可逆坏死。
1.2
复合式冷热消融破坏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直接细胞损伤:
肿瘤微血管衰竭:
诱导机体免疫反应:
细胞凋亡:
1.3
研究表明,高低温多模态治疗后:
1.4
该治疗系统通过整合深低温冷冻消融和高温热疗优点,有效扩大了冷冻消融的作用范围,同时解决了以往冷冻消融存在的不足,如肿瘤坏死不够彻底、易复发、针道出血风险高及针道种植风险等,具有鲜明的临床优势。
2
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肝癌应遵循以下原则:
术前对患者一般身体情况、重要脏器功能、肿瘤特征等进行全面评估,明确治疗目标。根据肿瘤位置及大小选择合适的影像引导方式,确定穿刺路径、布针方案以及消融参数设置。消融过程中应密切监控患者的病情变化,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处置措施;术后及时预防和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合并症。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综合性、个体化治疗,并进行科学随访。
3
3.1
不适合或不愿外科切除,或术后复发的肝癌:直径≤5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3枚)且最大直径≤3cm;不伴有血管、胆管及邻近器官侵犯,无肝外转移;
单发大肝癌(直径>5 cm),或最大直径>3cm的多发肿瘤,复合式冷热消融可作为根治或姑息性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推荐消融联合经动脉化疗栓塞、药物等技术的综合治疗方案;
距离周围重要脏器或结构<0.5cm者,推荐采取“液体隔离带”、腹腔镜辅助下或开腹途径下消融,也可联合粒子植入、无水乙醇注射等技术。
3.2
弥漫性肝癌;一般情况差(ECOG>2分),或合并主要脏器严重的功能障碍;肝功能ChildPugh C级,经积极护肝治疗后无改善;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血小板计数(PLT)<60×109/L,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3 s;意识障碍、顽固性大量腹水或恶液质;活动性感染,尤其合并胆道系统感染。
4
4.1
4.2
4.3
5
依据肿瘤的大小、数目及位置选择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
6
7
8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9
9.1
消融治疗后1个月左右进行肝脏动态增强CT或MRI,或超声造影,以评估治疗效果。
9.2
完全消融后应定期随访复查,通常情况下每隔2~3个月复查超声、MRI或CT、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异常凝血酶原等),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肝内新发病灶。1年后复查时间间隔可延长至3~6个月。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1.2
原发性肝癌的危害及治疗难度是众所周知的。《复合式冷热消融系统治疗原发性肝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推介了治疗新方法,且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已得到验证,这对有此方法适应症的肝癌患者是一个好消息。我们深信,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防癌治癌的新药物、新技术会层出不穷。
2023.11.4
迄今,已发布的特别推介的医学新知识资料目录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