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2.《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
(2023-11-07 18:20:45)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 |
《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
[摘要]
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第4大抗肿瘤治疗方法,已在癌症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早在201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学突破之首。目前,妇科肿瘤的免疫治疗主要围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性疫苗和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ACT)等。其中,最为广泛使用和开展研究最多的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是ICI。ICI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信号传递,恢复T细胞功能,诱导免疫细胞的肿瘤杀伤作用。目前已发现10多种免疫检查点,其中研究尤为广泛而深入的是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及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及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目前用于预测PD-1/PD-L1免疫疗法的生物标志物众多,但尚未有统一标准。PD-1/PD-L1抑制剂对于PD-L1表达阳性的肿瘤总体效果较好,PD-1/PD-L1在子宫内膜癌、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及子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广泛。由于肿瘤异质性和不同平台检测方法的差异,PD-L1阳性率差异大,对于临床患者筛选也存在限制。肿瘤突变负荷(TMB)由于肿瘤基因突变的局限性及临界值尚不明确,是否能作为筛选免疫获益指标仍存在争议。DNA错配修复(MMR)缺陷(dMMR)使DNA复制过程中的修复功能缺失,出现微卫星不稳定,MMR正常的子宫内膜癌中PD-L1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dMMR型子宫内膜癌,MMR状态可以用于预测PD-1/PD-L1抑制剂对肿瘤的治疗效果。目前进口或国产ICI药物不断被推荐用于妇科恶性肿瘤。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如何选择免疫治疗优势人群、确定治疗方案、评估疗效、处理不良反应(AE)等方面的临床应用尚缺乏专业推荐。
1 共识指定方法
2 子宫内膜癌免疫治疗临床应用推荐
2.1 ICI单药治疗
2.1.1帕博利珠单抗
共识:
2.1.2
共识:
2.1.3
共识:
2.1.4
共识:
2.2 ICI联合
2.2.1
共识:
2.2.2
共识:
2.2.3
3 子宫颈癌免疫治疗临床应用推荐
3.1 ICI单药
3.1.1
共识:
3.1.2
共识:
3.1.3
共识:
3.1.4
共识:
3.2 免疫联合
3.2.1
3.2.1.1
共识:
3.2.1.2
共识:
3.2.2
共识:基于当前数据,暂不推荐ICI联合小分子TKI药物在子宫颈癌中联合应用。证据级别:低
4 卵巢癌免疫治疗临床应用推荐
4.1 ICI单药
4.2 免疫联合
4.2.1
4.2.2
4.2.3
4.3
4.4 肿瘤疫苗
共识:
5 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
5.1 外阴、阴道癌
共识:
5.2 外阴阴道黑色素瘤
共识:
5.3 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与临床应用
共识:
6 妇科肿瘤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及管理
6.1 irAE的发生机制
6.2 irAE的发生特点
6.3 妇科肿瘤患者常见的irAE
6.4 irAE的全程化管理策略
6.4.1
6.4.2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妇科恶性肿瘤免疫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癌症杂志》2023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