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84.《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11-03 10:18:06)
标签:

精神性头晕

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精神性头晕发生率较高,若临床医生对其认识程度不够,则易将精神性头晕误诊为后循环缺血发作、颈性头晕、前庭周围性眩晕等疾病,从而进行不适宜的检查及治疗。随着对心身疾病的不断重视,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整体健康协作学组结合国内外相关领域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心身、精神、眩晕等领域专家的意见,制定了《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该共识阐述了精神性头晕概念、病因与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评估及多种治疗方法,经过多学科专家交流最终达成一致,制定了本专家共识,旨在为精神性头晕的规范性诊治提供参考依据。

 

头晕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表现包括视物旋转、头重脚轻及闭眼时自身倾倒感等。近年来,随着前庭功能检查技术的发展,头晕的病因评估已经从简单的前庭-眼动反射功能评估发展到平衡与姿势的复杂测试等。然而,部分头晕患者尽管进行了全面的前庭功能检查,并未发现明显前庭功能异常,头晕症状多由于各种精神心理因素而引起的。精神性头晕有较高的发生率,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但临床医生对其认识程度不够。

1  共识制定的方法学

2  精神性头晕的概述

2.1  概念

精神性头晕是一个不断更新的概念,既往称为心因性头晕、慢性主观性头晕等,包括恐惧性姿势性眩晕、空间运动不适、视觉眩晕和慢性主观头晕等,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资料多以PPPD表达[5]。精神性头晕主要表现为精神心理因素可以完全或部分解释患者的头晕症状,可同时伴有前庭器官功能障碍或全身其他系统病变。

2.2  流行病学

精神性头晕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精神性眩晕的发病年龄较年轻,男性发病年龄多在2040岁,女性2050岁者居多,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

2.3  精神性头晕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目前,精神性头晕的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病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2.3.1  个性因素:

2.3.2  条件反射假说:

2.3.3  再适应失败假说:

2.3.4  皮质多感觉整合异常假说:

2.3.5  生化机制:

推荐意见1:  精神性头晕是一组以心理或精神因素为主要病因构成的,包括视觉性或姿势性眩晕和空间运动不适等主观的慢性恐惧性头晕症状群,既往因其概念模糊,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相对缺乏,有报道称精神性头晕可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无普通人群发生率晕可占门诊头晕患者的15%20%,无普通人群发生率的报道。精神性头晕的发生机制未明,个性心理因素、再适应失败、条件反射和皮质多感觉整合异常假说比较系统。

3  精神性头晕的临床表现

3.1  焦虑情感症状群:

表现为与处境不相符的紧张不安、过分担心、心烦、害怕或恐惧、易怒等。心理行为症状群:常见坐立不安、搓手顿足、颤抖、身体发紧僵硬、深长呼吸、经常叹气、反复询问、言语急促、过度要求医师给予安慰或保证、警觉性和敏感性增高、注意力难集中等。惊恐障碍的表现:患者表现惊恐发作时多首诊急诊,其惊恐发作是指在日常生活中无特殊的恐怖性处境时,突然感到突如其来的惊恐体验,强烈的紧张、恐惧、难以忍受的不适感、失控感。伴有心悸、呼吸困难、头晕、窒息感、濒死感,以及显著的自主神经症状。精神性头晕患者焦虑症状的特点:

(1)最常见的是广泛性焦虑或惊恐障碍;

(2)通常对恐惧、担忧及紧张情绪有否定;

(3)对于躯体不适较关注。

3.2  抑郁心理症状群:

焦虑、思维迟缓、认知症状(记忆力差、注意力集中困难、学习困难等)、自责自罪、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等症状。精神性头晕患者抑郁症状的特点:对于躯体的症状更为关注,对情感反应的否认,对愤怒的否认,隐藏的敌意升高。

3.3  头晕

包括头晕、眩晕、头昏等头部不适感或不稳感。精神性头晕患者病前也可有急性事件发作(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神经元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循环缺血等)的病史。

3.4  其他躯体

症状包括失眠、疼痛、乏力、出汗、心悸、胸闷、呼吸困难、喉部鼻腔堵塞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尿频、尿急、进食障碍、性功能障碍等一系列症状。

推荐意见2:  精神性头晕的临床特点可以是头晕、眩晕或头昏,多合并焦虑、抑郁及躯体化症状;同时要关注头晕伴发躯体疾病共病症状。

4  精神性头晕的诊断

4.1  症状特点

4.1.1  非精神科常见症状:

4.1.2  精神科常见描述症状:

4.1.3  发作形式特点:

4.1.4  诱发和维持因素

4.2  严重程度标准

头晕症状导致明显痛苦或功能障碍(包括社会功能障碍)。

4.3  排除标准

排除明确的单纯器质性眩晕(包括药物所致)、精神病性症状性眩晕。

4.4  病程标准

符合上述特点的头晕症状超过3个月,可考虑精神性头晕诊断。

4.5  辅助检查

4.5.1  常规检验:

4.5.2  心电图、心脏彩超;血压:

4.5.3  前庭功能检查:

4.5.4  影像学检查:

4.5.5  精神症状与人格的心理测试:

4.6  诊断精神性头晕需附注类型

4.6.1  单纯精神因素导致精神性头晕:

4.6.2  器质性疾病诱发的精神性头晕:

4.6.3  精神性因素与器质性因素相互影响的精神性头晕:

4.7  精神性头晕诊断流程

精神性头晕诊断流程见图1。

推荐意见3:  精神性头晕的诊断要素中,无论是精神科症状或非精神科症状的特异性均不强,需详细结合患者的人格特质、心理素质特点、认知模式等方面异常进行判断,同时要遵循临床关于功能性障碍与器质性障碍诊断的等级原则,在患者主诉头晕症状时,优先考虑器质性因素所致,然后再考虑精神性头晕,因此建议在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后做出精神性头晕诊断。多学科联合诊疗(MDT)后做出精神性头晕诊断。

5  精神性头晕的治疗及预防

5.1  精神性头晕的一般治疗治疗原则:

早识别,早诊断,早治疗;个体化、综合(多模态)治疗方案。

(1)急性期注意安静休息,避免声光刺激,减少头部位置变化,以免加重症状。

(2)心理教育及心理调适:详细告知患者精神心理因素对头晕的影响,了解心身关系,消除精神紧张情绪。

(3)明确诊断,包括分类和分型,包括躯体性病因的判断。

(4)对症支持治疗:  针对呕吐等紧急症状,采取相应的对症支持性处理。

(5)综合(多模态)治疗方案:综合分析患者的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及诱发因素,制定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其他疗法及原发病治疗。

5.2  精神性头晕的药物治疗

推荐使用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及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s)等可用于治疗精神相关性头晕。

推荐意见4:  推荐使用SSRIs及SNRIs等可用于治疗精神性头晕。前庭抑制药物如抗组胺药和苯二氮类药物可能会延迟前庭功能的康复及平衡控制系统的再适应,应尽量避免在精神性头晕患者中使用。但共病高焦虑水平的患者可短期使用苯二氮类药物。

5.3  精神性头晕的物理治疗

5.4  精神性头晕的心理治疗

5.5  精神性头晕的其他治疗

5.6  精神性头晕的预防

5.6.1  避免触发因素,包括学会觉察自己的情绪和体验,正视和接纳不良情绪,提升良好情绪。

5.6.2  自律训练,包括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如充足睡眠、规律进食、补充维生素以及适度锻炼。5.6.3  认知行为训练,

5.6.4  丰富生活内容,培养积极的兴趣爱好,提升社会价值。

5.6.5  增加社会学习,完善人格。

5.6.6  放松训练,掌控情绪

6  总结

本专家共识在现有循证医学基础上规范了精神性头晕的概念、病因、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和预防,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依据;随着未来研究证据的不断增加,本专家共识也将适时进行更新。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精神性头晕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全科医学》2024年第1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10.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