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3.《基于“同一健康”理念的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9-30 12:46:02)
标签:
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体 |
《基于“同一健康”理念的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建设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相关机构参考使用。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陆续发现了数十种传染病。从AIDS、SARS、MERS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传染病对人类的威胁日益增强。美国在20世纪中叶首次系统阐明了疾病监测原理及其应用于疾病预防控制实践的重要性。在WHO的推动下,“对传染病展开监测是预警传染病疫情防控的基石”这一理念被广泛接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不断完善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
1
1.1
在重点传染病中,未知新病原体的传播与流行风险日益增大。
1.2
传染病病原体尤其是呼吸道病原体传播范围广、速度快,极易造成跨国界、跨洲甚至全球性流行,不仅严重危及全球人民健康与生命安全,还会带来医疗资源不足、人道主义伤害等一系列问题,严重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甚至威胁社会稳定。
2
2.1
传染病监测是指对特定环境、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血清学、病原学、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有关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预测有关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根据监测方式分为主动监测(如哨点监测、专项调查)和被动监测(如病例报告、数据收集);根据监测内容可分为第一、二、三、四代监测。
2.2
一是对传染性疾病进行研究,了解疾病自然史,为疾病诊疗提供依据。二是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研究,分析疾病在人群中的流行特征,总结疫情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三是结合多因素、多维度的传染病监测数据,全面分析病原体的来源、流行传播因素,为及时预警疫情,确保国家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保障。
2.3
2.3.1
2.3.2
2.3.3
2.3.4
2.3.4
2.3.5
3
3.1
3.1.1
3.1.2
3.2
分子生物学检测技术常用于病原体的核酸检测。
3.3
免疫学检测方法是一种通过检测人体免疫系统对特定病原体的反应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4
4.1
其定义为:基于人类、动物、环境卫生保健,研讨多学科、跨地域协作交流的新策略,共同促进人与动物健康,维护、改善生态环境。“同一健康”是一种以减少人类和动物健康风险为整体目标,辅以综合环境、生态、社会和经济因素的多部门、跨学科的理念。
4.2
关注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人畜共患病的流行、热带病和虫媒疾病、食品安全、抗生素耐药性流行、动植物和生态系统健康等。
4.3
针对流行传播规律、检测发现、临床诊疗等特征清晰明确的已知重点传染病,重点做好一级预防,抓实二级预防。同时考虑当前重点传染病流行及其影响因素,亟须从五个维度考虑人群预防的关口前移问题:一是时间关口前移,二是地理关口前移;三是监测内容前移,;四是防控对象前移,;五是检测窗口前移。
4.4
新发传染病大多源自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所携带的病原体种类繁多,包括寄生虫、细菌、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等,其中以病毒较为常见,特别是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埃博拉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RNA病毒。
4.5
病原体可通过媒介生物向人传播,动物、媒介生物的种间斗争所引起的种群消长变化会影响疾病媒介的数量、进化速度、多样性和病原体致病力,从而影响疾病传播风险。
5
综合监测体系的建立与思考构建基于“同一健康”的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就是要以多部门、多维度、多因素、多病原的系统性、综合性监测为基础,以数据融合、互通互联为支撑,以多领域合作为契机,以多学科结合应用为依托,全面提升我国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预测预警能力。新时期下为完善监测体系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
5.1
5.1.1
5.1.2
5.1.3
一是样本采集与送检机制。
二是信息报告与互通共享机制。
三是监测评估和预测预警机制。
四是分析决策与应对处置机制。
五是信息发布与风险沟通机制。
5.2
根据第四代传染病监测理念,对人、动物等主要疫源宿主和相关环境展开综合监测。在既往监测网络上,持续完善监测工作。
监测内容:
监测对象:
监测病原体:
监测部门:
5.3
从远端风险态势感知,近端输入风险防控以及本地发生风险监测和传播风险阻断三个层面构建监测网络。
5.4
5.4.1
5.4.2
5.4.3
测序(tNGS)、宏基因组测序(mNGS)等测序技术为基础的生物信息分析技术,从基于本地数据分析处理到基于云计算的人工智能分析技术,从单一病原体鉴定到快速高通量、多病原体同时鉴定的现代病原体鉴定技术,从现场和实验室监测分离到人群监测大数据与基因组学微观大数据相结合,从已知传染病病原体快速检测到未知新发传染病病原体鉴别。
5.5
传染病监测涉及到多个环节,包括样本采集、运送、保存、处理,病原体检测、数据分析处理,病例救治、随访管理、检疫隔离,个体和群体风险评估,消毒防护用品等。针对不同的传染病,需要研发各种快速、特异、敏感、便利、高低通量适配的检测技术以及检测仪器和特异性疫苗等[29]。这需要生物医药企业与医疗卫生机构、研究机构和大数据公司等联合创新,将各自的技术优势发挥到极致。
6
6.1
6.2
6.3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基于“同一健康”理念的重点传染病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2023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