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在库欣综合征诊断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9-06 16:55:33)
标签:
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库欣综合征诊断 |
《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在库欣综合征诊断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库欣综合征(CS),又称皮质醇增多症,由多种病因导致。其临床表现包括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高血压、血糖升高、凝血功能障碍、男性性功能低减或女性月经紊乱、低钾血症和骨质疏松等。CS可分为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和ACTH非依赖性,其中前者主要包括垂体腺瘤导致ACTH分泌过多导致的库欣病(CD)和外周神经内分泌肿瘤组织(如肺类癌)分泌过多ACTH导致的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EAS)。CD首选治疗为手术切除垂体瘤,而EAS需查找异位病灶以决定后续治疗。因病灶位置不同,治疗方案不同,CD与EAS的鉴别诊断十分重要。因CD的肿瘤通常微小且隐匿,应用常规影像学检查如垂体增强MRI等影像学检查常难以进行定位,分子影像学检查如奥曲肽扫描、PET/CT等检查针对EAS的敏感性也难达到100%,故病灶隐匿的CD和EAS较难鉴别,需要其他检查以协助鉴别。
对于CD患者,分泌ACTH的垂体瘤引流静脉,即岩下窦静脉中ACTH浓度较高,与外周静脉中的ACTH浓度可形成梯度,而EAS患者的岩下窦静脉和外周静脉的ACTH浓度梯度不明显。利用这一特点,从20世纪70年代,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BIPSS)的建立,成为鉴别CD与EAS的金标准。由于BIPSS结果在正常人、假性CS和CD患者之间有较大重叠,所以BIPSS对CS的定性诊断无鉴别意义。
对于周期性CS患者,ACTH呈间歇性分泌,而在两次分泌之间的ACTH低谷期进行BIPSS,可能会导致中枢和外周(IPS/P)ACTH浓度之间的比值呈现假阴性的结果。因垂体ACTH腺瘤表面可表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受体和血管加压素2型(V2)受体,在BIPSS中使用CRH或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激发,可进一步提高其鉴别诊断CD和EAS的灵敏度(97%~100%)和特异度(100%)。目前多数研究显示DDAVP与CRH刺激垂体分泌ACTH的效果无显著差异,因CRH不易获得,故国内多采用DDAVP进行激发试验。
综上,BIPSS是目前最可靠的鉴别诊断CD和EAS的诊断方法,需在有经验的医疗中心进行。
为进一步明确BIPSS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操作流程、注意事项及结果解读,内分泌科、放射介入科、神经外科和检验科等相关领域专家,以循证医学为基础,制订了本共识,旨在帮助相关领域的临床医师制订规范化的BIPSS临床操作指导。
1
2
推荐意见1:
2.1
针对上述争议,BIPSS适应证推荐如下(图1)。
(1)行BIPSS前患者必须确诊为ACTH依赖性CS。
(2)患者必须为高皮质醇血症的活动状态。
(3)影像学方面: 对于所有垂体影像学显示无明确占位或垂体占位<6 mm的ACTH依赖性CS患者,有必要行BIPSS检查。对影像学提示≥6 mm垂体占位的患者,当HDDST不被抑制时(服药后血皮质醇或24 h尿皮质醇>对照值的50%),或者临床特点高度怀疑EAS不能除外时,仍建议行BIPSS检查。
2.2
BIPSS的禁忌证包括:
3
推荐意见2:
3.1
3.2
3.2.1
3.2.2
3.2.3
3.2.4
4
推荐意见3:
4.1
4.2
4.3
4.4
4.5
4.5.1
4.5.2
4.5.3
5
6
6.1
6.2
6.3
7
BIPSS是目前区分CD与EAS的最佳鉴别诊断方法;尽管在临床实践中其准确性未及100%,但与其他生化检测相比,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BIPSS是一种有创操作,但不良事件的发生极为罕见。为了提高测试的准确性和减少风险,需要满足其适应证。因该方法不能可靠地区分正常人或假性库欣状态与轻度CD患者,因此,在进行BIPSS之前必须确定ACTH依赖性CS的诊断,并尽量在插管前仍保持持续性高皮质醇血症状态。BIPSS必须由具有介入资质的有经验的操作者进行,操作中需要注意重要的技术要点,包括仔细辨别患者的静脉解剖结构、正确的导管放置等。对BIPSS的结果解读包括基线水平和激发后水平,在常规切点不能达到CD的诊断下,对高度怀疑的病例推荐使用PRL校正BIPSS方法可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而BIPSS假阴性可能与操作、岩下窦静脉解剖变异、周期性CS等多种因素相关。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双侧岩下窦静脉采血在库欣综合征诊断中应用的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罕见病研究》2023年第3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