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8.《心电图身份识别在保险业应用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8-30 14:33:15)
标签:
心电图身份识别保险业应用 |
《心电图身份识别在保险业应用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现代社会保险业迅速发展,2022年中国新增保单554亿件,同比增长13.3% ,赔款与给付支出1.5万亿元。 客户身份识别是保险公司与客户进行保险交易的基石,是指义务机构在勤勉尽责的基础上采取合理手段了解客户及其交易情况,以防骗保、洗钱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发生,涉及客户新建、 投保、赔付等多个业务环节。 目前保险业主要采用有效身份证明文件,以及人脸、指纹、虹膜、DNA等生物识别技术进行客户身份识别,但这些方法相对单一,易于仿造和模仿,识别可靠性较低。 近年来,假借他人心脏病病例骗保案件频发,导致保险金大量流失,给保险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传统的客户身份识别手段和技术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保险业客户身份识别的需求,国内外保险业急需有效、快捷的活体个人身份识别技术。 心电图具有生物特征的普遍性、可携带性、唯一性和稳定性,可“跨界”到信息技术领域,应用于保险业的活体个人生物特征身份识别。 心电身份识别技术在国内保险行业已应用了近20年,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1
生物识别技术是将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等密切结合,通过对人体固有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的收集、汇总、对比和分析,进行个人身份鉴定的技术。 基于生物特征的普遍性、可携带性、唯一性和稳定性,基于人脸、指纹、虹膜、基因、手形、声纹、步态等的多种生物识别技术逐渐自成系统,应用于多个领域。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一般分为次级、高级、深奥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三类。 次级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人脸、掌形、掌纹、签名和语音识别。 由于此类生物特征易于仿造和模仿,识别可靠性相对较低,一般只能应用于安保级别要求较低的领域。 高级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是指视网膜、虹膜和指纹的识别。 由于此类生物特征比较复杂、不易仿造, 因此被公认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准确度,广泛应用于政府部门、军事机构、银行等安保级别要求较高 的应用场景。 深奥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主要包括血管纹理、人体气味和DNA识别。 此类生物特征极其复杂,不能仿造,一般被认为具有绝对的可信度和准确度。 由于血管纹理、人体气味特征不易采集, 因此识别技术还不成熟;DNA识别技术相对成熟, 但是费用较高,一般用于刑侦和亲子鉴定。 每种生物特征识别技术都有其局限性:视网膜识别对于眼疾患者误识率高;虹膜识别不易识别黑眼睛(深色眼球的虹膜)的个体和眼疾患者;指纹识别在手指有伤口或划痕而使指纹模糊不清,或是指纹过于纤细以致不能在照片上清晰显示的情况下存在误识, 且指纹易于乳胶复制,造假成本低。
采用一种简捷可靠的生物特征进行识别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目标。
2
心脏收缩之前先产生电激动,这种电激动被心电图机记录下来,形成随心动周期规律变化的动态 曲线,即心电图。 正常心电图波形一般包括P波、QRS 波、T波、U波、PR间期、QT间期和ST段, 其形态、电压、时限都有正常范围。由于心电图满足活体个人身份识别的4个基本条件,即普遍性、可携带性、唯一性和稳定性,因此可作为新的生物特征用于活体个人身份识别。
2.1
各级医疗单位都配备有心电图机,在心电专业人员的操作下,随时随地都能采集到活体个人心电图。
2.2
活体个人心电图具有可携带性,无论人们身处何处,只要有心电图机,就都能采集到心电图。
2.3
每一个体从出生后到18岁成年前,其心电波形尽管像人的容貌一样变化较大,但成年后的心电波形相对稳定、基本不变。
2.4
同一活体个人在不同时间、不同温度、不同地点、不同心率以及不同疾病情况下,心电图可能会有振幅、时限以及个别波形的改变,但不影响身份识别,尤其是QRS波形态基本保持不变,显示了活体个人心电生物特征的稳定性。 也就是说,每个活体个人心电图QRS波形态可作为身份识别的主要特征点和重要依据。
3
心电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是指利用心电图机,通过活体个人体表描记心脏的每一心动周期,记录电 活动变化的生物特征波形并将其作为特征点进行身份识别和认证。
该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
4.1
4.2
4.2.1
4.2.2
5
心电图身份识别应用于保险业的技术鉴定流程如图1所示。 在保险业客户身份识别过程中,需要将投保人的样本与检材进行比对,其中,检材是指投保人在投保前描记的12、15或18导联心电图, 可从心电图数据库中提取;样本是指投保人申请理 赔时单次或多次描记的疾病心电图。
投保人检材和样本主要比对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检材和样本心电图是否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采样频率成人0.05~150Hz、儿童0.05~250Hz。 (2)观察导联连接、安放位置是否正确,避免错 接及心电图描记干扰现象。 (3)观察心电图P-QRS-T-U波群是否稳定、清晰可辨。 (4)对两次或多次采集的心电图的形态、振幅、时限进行比对,并做定性和定量分析。 首先,定性标记12、15或18导联心电图上P-QRS-T-U波的形 态特征:用字母及符号记录心电图各波段的形态特 征,依照不同波形排序比对。 其次,对定性描述的P-QRS-T-U波形态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仔细比对样本和检材,自导联仔细观察和记录各波段的电压、时限、切迹、顿挫等,若导联波形描述相同,则观察导联;若导联波形描述仍相同,则观察导联,依此类推,直至所有导联全部分析完毕。 对各波形可采取绝对法和相对法,按振幅大小分别以大小写字母表示,后缀以具体的形态特征(如电压、时限,双峰、切迹、顿挫等)描述。 根据投保人样本和检材的比对结果,不仅可判定两次或多次采集的心电图是否来自同一人,而且可判定是否为同一人的疾病心电图,明确样本是否符合保险公司的疾病理赔标准。
6
前期研究已充分证明,心电图QRS波形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这是心电图身份识别的基石。 基于大型心电数据库,充分利用心电图的这一特性及计算机识别数字化心电生物特征,采用数字信号处理、逐级分类、模式识别等技术,研发个人身份识别软件系统,实现快速个人身份识别,是心电生物特征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期待未来的身份识别由专家识别逐步过渡到普通人识别,由人眼识别逐步过渡到机器识别,更希望心电生物特征识别技术在保险业普及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医保、银行、司法、公安、部队、政府等需要进行身份识别的部门和单位,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和维护国家安全。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心电图身份识别在保险业应用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实用心电学杂志》2023年第4期。如欲全面细节理解,请看全文)
2023.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