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7.《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二)》要点

(2023-08-24 18:02:08)
标签:

胃食管反流病

多学科诊疗

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二)要点

 

九、治疗

共识意见49:  GERD应采用阶梯式阶段化的治疗方式。治疗方法包括生活饮食调理、心理治疗、西药治疗、中医药、胃镜下治疗、腔镜抗反流手术治疗。这些方法层次明显,相互补充、相辅相成,构成了目前相对完整的抗反流治疗体系。[专家意见:A+(80.0%),A(14.5%),A-(5.5%);消化科认可度:91%,外科认可度:97%,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6%,儿科认可度:100%,中医科认可度:93%]

共识意见50:  生活调理和疾病的科普教育是GERD预防和治疗的基础,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法,生活调理应贯穿始终。[专家意见::A+(96.4%),A(1.8%),A-(1.8%);消化科认可度:99%,外科认可度:98%,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100%]

共识意见51:  药物治疗是GERD的一线疗法。联合用药的疗效通常优于单一用药。[专家意见:A+(70.9%),A(20.0%),A-(5.5%),D-(1.8%),D+(1.8%);消化科认可度:83%,外科认可度:97%,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8%]

共识意见52:  PPI和P-CAB是治疗GERD的首选药物,可缓解大部分GERD患者的症状和并发症。[专家意见:A+(78.2%),A(16.4%),A-(3.6%),弃权(1.8%);消化科认可度:98%,外科认可度:91%,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4%]

共识意见53:  P-CAB作为一种新型抑酸剂,可与PPI相互替代,并相互填补治疗的某些不足。[专家意见:A+(74.5%),A(14.5%),A-(7.3%),弃权(3.6%);消化科认可度:93%,外科认可度:97%,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6%]

共识意见54:  P-CAB在GERD治疗方面的应用已经得到了日本、韩国和中国等亚洲国家GERD相关指南的推荐。[专家意见:A+(76.4%),A(16.4%),A-(1.8%),D+(1.8%),弃权(3.6%);消化科认可度:90%,外科认可度:96%,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6%]

共识意见55:  对于PPI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需改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并优化药物和非药物治疗。[专家意见:A+(76.4%),A(18.2%),A-(3.6%),D(1.8%);消化科认可度:94%,外科认可度:94%,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4%]

共识意见56:  GERD患者对PPI等抑酸药物存在需求量大,长期应用、甚至过度使用的情况。故治疗有效的患者应考虑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减药和停药,治疗无效的患者可排除反流因素后停药或证实反流后考虑有创抗反流治疗。[专家意见:A+(85.5%),A(7.3%),A-(5.5%),弃权(1.8%);消化科认可度:93%,外科认可度:99%,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8%,儿科认可度:100%]

共识意见57:  长期服用PPI和P-CAB等药物的患者需警惕和监视药物不良反应。[专家意见::A+(94.5%),A(5.5%);消化科认可度:98%,外科认可度:99%,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100%]

共识意见58:  中医药作为一种综合治疗手段,通过辨病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方法对GERD进行治疗,具有一定特色优势。[专家意见:A+(54.5%),A(27.3%),A-(10.9%),弃权(7.3%);中医科认可度:100%,消化科认可度:85%,外科认可度:87%,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1%]

共识意见59:  针灸是治疗GERD的非药物疗法之一,临床须辨证选穴治疗。实证常用内关、足三里、公孙、中脘等穴;虚证常用膈俞、至阳、脾俞、胃俞、膻中、天枢、关元、三阴交等穴,分别采用泻法和补法或平补平泻法。[专家意见:A+(43.6%),A(21.8%),A-(9.1%),A-(1.8%),D(1.8%),弃权(21.8%);中医科认可度:93%,消化科认可度:85%,外科认可度:97%,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6%]

共识意见60:  抗反流手术通过修复和加强胃食管结合部抗反流功能复合体的解剖结构,通常可持久控制大多数形式的反流和反流症状,已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专家意见:A+(76.4%),A(20.0%),A-(3.6%);消化科认可度:93%,外科认可度:100%,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2%,儿科认可度:93%,中医科认可度:73%]

共识意见61:  对于需要长期用药、药物无法充分控制、有并发症和/或有食管裂孔疝,而出现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和/或疾病进展的GERD患者可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但术前应详细评估并严格把握适应证。[专家意见:A+(85.5%),A(9.1%),A-(3.6%),弃权(1.8%);消化科认可度:93%,外科认可度:100%,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100%,儿科认可度:100%,中医科认可度:73%]

共识意见62:  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症状通过详细的检查评估,包括酸暴露异常、重度反流性食管炎、合并食管裂孔疝、非酸反流过量、反流(regurgitation)症状为主、和/或反流-症状相关性阳性等明确了GERD诊断的患者,大多数可通过抗反流手术得到有效缓解。[专家意见:A+(63.6%),A(25.5%),A-(9.1%),D+(1.8%);消化科认可度:81%,外科认可度:97%,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2%]

共识意见63:  药物治疗有效但需要长期维持治疗,包括要求改善生活质量、不愿长期服药或认为药物治疗代价较大的患者,可结合患者的意愿选择抗反流手术治疗。[专家意见:A+(80.0%),A(20.0%);消化科认可度:95%,外科认可度:98%,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6%]

共识意见64:  合并明显并发症的GERD具有手术指征。如合并严重反流性食管炎(LA-C/D级)、食管炎性狭窄和长段Barrett食管等,此类患者往往需要长期药物维持治疗,并且通常合并食管裂孔疝。[专家意见:A+(72.7%),A(16.4%),A-(3.6%),D(5.5%),弃权(1.8%);消化科认可度:79%,外科认可度:97%,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8%]

共识意见65:  食管裂孔疝是导致的GERD慢性化和疾病加重的主要解剖学病因,慢性GERD合并食管裂孔疝具有良好的手术指征。[专家意见:A+(85.5%),A(12.7%),弃权(1.8%);消化科认可度:96%,外科认可度:100%,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8%,儿科认可度:100%,中医科认可度:80%]

共识意见66:  慢性或复发性食管外症状以及并发症的患者(包括反流性哮喘、咳嗽、耳鼻咽喉症状、喉痉挛、误吸和肺纤维化等)可考虑抗反流手术治疗。反流监测等检查阳性的慢性食管外综合征患者选择手术治疗效果良好。[专家意见:A+(67.3%),A(21.8%),A-(10.9%);消化科认可度:88%,外科认可度:98%,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88%]

共识意见67:  抗反流手术的术前、术中以及术后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风险,有效预防和处理并发症,是提高抗反流手术的应用价值和患者满意度的关键。[专家意见:A+(83.6%),A(14.5%),A-(1.8%);消化科认可度:94%,外科认可度:97%,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100%,儿科认可度:100%]

共识意见68:  MSA通过使用磁力环替代胃底折叠的方式增强LES的抗反流功能,明显简化了抗反流手术。疗效至少与胃底折叠术相当,并且优于PPI药物治疗。然而,MSA存在核磁检查的禁忌证,以及少数患者存在侵蚀和吞咽困难而需要二次手术取出的风险。目前,中国MSA产品仍处于上市前临床验证阶段。其长期疗效也须进一步验证。[专家意见:A+(56.4%),A(21.8%),A-(7.3%),D-(1.8%),D(1.8%),D+(1.8%),弃权(9.1%);消化科认可度:83%,外科认可度:86%,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5%]

共识意见69:  内镜下治疗是介于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相对简便、微创的抗反流治疗方式,虽然有效率略低于腹腔镜抗反流手术,但有其适用的特定人群,可替代部分患者的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专家意见:A+(67.3%),A(21.8%),A-(1.8%),D-(1.8%),D(3.6%),弃权(3.6%);消化科认可度:85%,外科认可度:91%,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6%]

十、GERD的多学科联合诊治

共识意见70:  GERD多学科诊疗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我国GERD临床和科研的快速发展。[专家意见:A+(94.5%),A(5.5%);消化科认可度:99%,外科认可度:99%,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100%,儿科认可度:100%,中医科认可度:93%]

共识意见71:  GERD食管外反流综合征往往首诊于耳鼻喉科和呼吸科等专科,首诊医师需要形成初步的诊断治疗,如果除外了本专科的相关病因、治疗效果不佳或GERD相关症状量表调查阳性,应考虑可能为GERD食管外表现,以及进行PPI试验性治疗和GERD客观检查(图12)。[专家意见:A+(81.8%),A(18.8%);消化科认可度:94%,外科认可度:98%,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6%,儿科认可度:100%,中医科认可度:93%]

共识意见72:  GERD食管外反流综合征在各专科之间转诊所获得的诊治结果应在学科间反馈,使各个学科均参与到诊治过程中,最终获得完整的诊治经验,取得良性循环。[专家意见:A+(92.7%),A(7.3%);消化科认可度:98%,外科认可度:100%,呼吸和耳鼻喉科认可度:98%,儿科认可度:100%,中医科认可度:93%]

十一、小结

20年来,GERD的普遍性和危害性逐渐被人们发现和认识,GERD也得到越来越多医师的关注和重视。特别是耳鼻喉科、呼吸科、微创外科和胃食管反流专科的加入,以及专科检查、治疗手段的完善和普及有效推动了GERD学科的临床研究进展。GERD的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完整而全面认识GERD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成为成功诊治GERD的关键。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胃食管反流病多学科诊疗共识2022(二)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胃食管反流病电子杂志2022年第3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8.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