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7.《中国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2020)要点
(2023-08-18 08:47:20)
标签:
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血管内介入 |
《中国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2020)要点
【提要】
颅内外大动脉闭塞与脑缺血性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对于急性大血管闭塞所致的缺血性卒中,
血管内介入治疗已被证实是时间窗内的有效治疗方案。而非急性大血管闭塞患者,临床表现可以是无症状或症状长期处于相对平稳状态,但应激状态下患者往往出现反复的脑缺血事件发作,或者卒中症状进行性恶化,还有患者可表现为认知、情感障碍等。如何处理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一直是神经科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国内对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的介入治疗缺乏统一的认识。
一、定义和流行病学
目前对于非急性颅内外大血管闭塞尚无严格定义。为区别急性颅内动脉闭塞治疗的时间窗,有研究将发病超过24h的大脑中动脉闭塞称为非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其中闭塞时间超过4周以上的称为慢性闭塞。导致颅内外动脉闭塞的病因较多,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血管夹层、烟雾病及脑血管炎等。
1. 颈动脉非急性闭塞:
2.
二、影像学评估
1.
2.
3.
推荐意见:
1.
2.
三、介入再通的病例选择和术前评估
1.
2.
3.
4.
推荐意见:
1. 药物治疗是颅内外大血管非急性闭塞的基础治疗。无症状性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病变,不建议血管再通治疗。症状性颅内外大血管非急性闭塞合并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患者可考虑血管 内再通。
2. 非急性闭塞一般在急性脑梗死2周后介入治疗,特殊情况下也可考虑 2 周内血管内再通
治疗。
3. 术前需要综合预估闭塞病变开通的成功率及其风险性,对于颅外血管,可以结合 CAO评分量表等工具来评估。闭塞远端在床突段及以上的非局限性闭塞病变的再通率相对低,且远期再闭塞率高,不建议行血管内介入再通。
4.
四、闭塞再通介入材料的选择
推荐意见:
1.
2.
3. 建议对于闭塞病变的扩张,球囊的选择,一般直径由小到大。
4.支架的选择,可结合血管直径、迂曲情况、成角情况选择合适的支架。
五、闭塞介入技术的选择
1.
2.
推荐意见:
1.
2.
3. 长节段 COICA,单纯血管内再通治疗失败后,可考虑尝试复合手术。
4.
5. 行闭塞血管再通术需在有良好团队的介入中心进行,术者应具备丰富的介入治疗经验。
六、围手术期管理及常见手术并发症的处理
1.
2.
推荐意见:
1.
2.
3.
4. 为减少高灌注风险,应严格控制围手术期血压。
5. 血管穿孔后予以弹簧圈治疗或球囊封堵并及时中和肝素是可行的。
6.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颅内外大动脉非急性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专家共识》(2020)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内科杂志》2020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