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4.《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7-25 09:44:44)
标签:
夜间高血压管理 |
《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夜间高血压通常指在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中发现的夜间血压升高的一种临床情况。研究显示,中国、日本等亚裔人群夜间高血压患病率高于白种人,可能与高盐膳食、盐敏感等有关。夜间高血压危害巨大,且可独立于日间血压预测心血管死亡及总死亡。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夜间高血压由于采用常规诊室血压测量及家庭血压监测难以识别、极易漏诊,长期以来未得到充分重视,患者暴露在较高心血管风险中。
1
按照2018年中国和欧洲高血压指南,夜间平均收缩压≥120mmHg和/或舒张压≥70mmHg即可定义为夜间高血压,不论其血压节律为杓型或非杓型,以及白天血压如何。单纯夜间高血压是指夜 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20/70mmHg,但白天收缩压/舒张压<135/85mmHg的一种特殊类型,更加隐匿、不易识别。对于已接受降压药治疗的高血压患者,如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20/70mmHg,但白天收缩压/舒张压<135/85mmHg,可定义为“未控制的夜间高血压”。
夜间高血压的患病情况,缺乏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
2
夜间高血压的发生与多种神经-体液调节因素改变有关,循环容量负荷增加和夜间异常交感神经激活是关键因素。
3
夜间高血压的患病率存在人口学差异,亚洲和非洲人种、老年人群相对较高。高盐膳食、睡眠障碍或频繁起夜者易发生夜间高血压;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慢性心力衰竭、脑血管病或外周动脉疾病及OSAS患者,以及伴有焦虑抑郁情绪者,是夜间高血压的易患人群。
3.1
高血压患者经ABPM提示日间和夜间血压均高于正常水平,即日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35/85mmHg,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20/70mmHg。
3.2
未使用降压药情况下,ABPM夜间平均收缩压/舒张压≥120/70mmHg,而日间血压未达到高血压标准称为单纯夜间高血压。直立性低血压合并夜间卧位高血压,多与大动脉僵硬度增加、压力反射敏感性降低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
4
多项研究显示,夜间血压升高与正常血压人群、高血压、糖尿病及CKD患者无症状靶器官损害如脉搏波传导速度增快、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心肌肥厚等及心、肾事件风险增加密切相关(表1,2)。
5
6
6.1
6.2
普通高血压患者改善生活方式的措施,包括限盐、合理膳食、戒除烟酒嗜好、适当体力活动、控制体重、改善睡眠、减轻精神压力等,均适用于夜间高血压患者。
6.3
应用长效降压药是控制夜间血压的重要手段。时间治疗学是指根据生物节律在不同时段给药,以期获取最大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甚至改善预后的治疗策略。
6.4
时间治疗学是指根据生物节律在不同时段给药,以期获取最大疗 效、降低不良反应甚至改善预后的治疗策略。
近期国际高血压学会的共识声明中也建议长效降压药早晨一次服用以实现24h血压控制,不常规推荐夜间服药。
6.5
近年来的研究显示,一些创新药物具有较好的降低夜间血压作用。
(1)阿利沙坦酯是我国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是一种新型非肽类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药。
(3)Esaxerenone是新一代非甾体高选择性盐皮质激素受体(MR)拮抗剂。
(4)新型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SGLT2i)也有降低白天及夜间血压的作用。
(5)Aprocitentan(阿普替坦)是双重内皮素受体A/B拮抗剂,新近发表的难治性高血压治疗研究——Aprocitenta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平行组三期研(PRECISION) 临床试验报道了Aprocitentan降低血压的短期和长期疗效。
6.6
CPAP、去肾神经术(RDN)、颈动脉窦刺激压力反射激活治疗(BAT)、髂动 静脉吻合术等器械与手术治疗均有研究报道能降低24h、白天和夜间血压。
上述问题,多需要通过开展大样本、多中心RCT进一步明确。
7
当前对于夜间高血压,尤其是单纯夜间高血压的管理,还有诸多问题尚待解决。如夜间高血压的诊断,
8
(1)24hABPM夜间平均收缩压≥120mmHg和/或舒张压≥70mmHg,诊断为夜间高血压。
(2)推荐初诊及血压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进行24hABPM,以筛查有无夜间高血压;高盐膳食者、老年人、肥胖、糖尿病、CKD、OSAS、睡眠障碍及继发性高血压等夜间高血压易患人群,应重点筛查。
(3)经认证的具有夜间血压测量功能的家庭血压监测设备,可以用于夜间高血压日常随访管理。
(4)原则上,应将夜间平均血压控制在120/70mmHg以下。
(5)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及伴发的临床疾病,如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糖尿病、CKD、OSAS等。
(6)生活方式干预,如低钠富钾膳食、改善睡眠、减重等,有助于夜间血压控制。
(7)推荐长效降压药足量使用或两种及多种药物联合,以控制夜间高血压。
(8)在可及前提下,优先采用具有控制夜间血压优势的降压药。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夜间高血压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高血压杂志》2023年底7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