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外周联合中枢双靶磁刺激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7-24 08:22:20)
标签:
外周联合中枢双靶磁刺激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 |
《外周联合中枢双靶磁刺激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专家共识》(2023)要点
1
1.1
rPMS是指使用磁刺激线圈直接干预外周神经和肌肉, 从而达到促进运动功能恢复的目的的新型磁刺激模式。 rPMS联合rTMS双靶磁刺激是指在同一患者外周和中枢先 后进行磁刺激治疗。感觉运动环路是rPMS发挥作用的结 构基础。rPMS通过线圈磁场形成环形微电流直接刺激周围神经及附近肌肉,通过促进感觉上传、激活外周神经肌肉提高运动功能。此外,近年来的rPMS技术也在不断优化,其中外周神经根刺激技术(rRMS),在诸多方面有特殊优势,包括对自下而上的本体感觉激活、脊髓小回路运动控制的调控、远端神经的功能维护等,已经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推广应用。
1.2
本次专家共识将通过既往研究结果及临床实践经验,对 外周磁刺激及其与中枢磁刺激联合使用方案进行优化和规 范,制定适合临床使用的外周联合中枢磁刺激干预方法和临 床流程。旨在提高外周联合中枢磁刺激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应证,推广外周联合中枢磁刺激康复治疗新技术,以 及为推动磁刺激康复治疗技术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模式。
1.3
rPMS/rRMS患者耐受性好,不良反应少,脑卒中患者生 命体征稳定后即可进行,是促进临床康复一体化工作的重要 适宜技术。
除外周禁忌证外,接受 rTMS 治疗患者均可同时施加 rPMS/rRMS治疗以提高疗效。 rPMS联合rTMS刺激需要在康复评定的基础上有序制 定康复方案,目前首推先外周后中枢的感觉运动环路时序刺 激方案,间歇期在刺激的有效延时效应内(20—30min内)。
1.4 疗效分析
外周磁刺激疗效已经得到诸多临床研究验证,外周磁刺 激作为中枢磁刺激的协同作用和生物行为的起点,在感觉运 动环路的重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双侧或患侧的外周磁刺 激可最大可能地自下而上通过本体感觉和浅感觉激活大脑 皮层,促进目标性运动学习和认知,继而有效激活运动皮层; 在临床实践中,很多患者无法测得患侧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刺激无法有效下传。
2
2.1
2.1.1
2.1.2
2.1.3
2.2
2.2.1
2.2.2
2.2.3
2.3
2.3.1
痉挛状态:
临床推荐方案:
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推荐方案:
2.3.2
临床推荐方案:
2.3.3
临床推荐方案:
2.3.4
痉挛状态:
临床推荐方案:
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推荐方案:
2.3.5
临床推荐方案:
2.3.6
临床推荐方案:
3
3.1
3.2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
4
rPMS对早期、重症、痉挛期的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通过远隔策略启动神经环路的调控和功 能重塑。rPMS还可以直接激活脊髓小回路和下游的神经通 路,维持肌张力和脊髓至肌肉的兴奋性。
rPMS作为新型神经调控模式,其发挥疗效的确切机制仍有待研究。作为rTMS衍生技术,目前尚无循证证据确认rPMS高低频差异与特定症状疗效的因果关系(如痉挛状态 的高频或低频选择)。在此基础上,外周联合中枢磁刺激可 以实现感觉运动全环路兴奋激活,对经典的rTMS技术实现 了协同与补偿的双层价值。此外,患者对rPMS具有较好的 耐受性,部分感觉rTMS刺激引起头皮痛患者可以进行rPMS 治疗。
神经环路调控中的远隔rPMS外周模式,推荐更大范围和精准协同的感觉上传激活,由此工作组创新性地通过脊旁神经根刺激,发挥了更精准靶标和协同增强的调控作用,为神经调控技术的临床应用,特别对脊髓损伤、周围神经损伤、急重症早期康复等提供了更适宜的技术手段。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外周联合中枢双靶磁刺激促进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康复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23年第7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