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7-23 20:04:25)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COPD是全球第3大致死疾病。2018年中国国家慢病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我国COPD患者高达1亿人,每分钟有1.9 人死于COPD,2004至2015年发病率增幅为65.9%,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3.6%。与COPD严峻的诊疗现状相对应的却是我国民众对该病的低知晓率(仅0.9%),这直接导致了早诊早治的延误,疾病确诊时往往已是进展期,此时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同时,不佳的疗效和迁延不愈的病程,会大大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资源浪费和社会经济负担。
肺功能检测(PFT)是目前临床诊断COPD的金标准,但早期诊断的灵敏度不高,通常肺结构破坏30%
以上,才会出现指标的异常,且不能反映COPD的异质性。此外PFT的单一阈值诊断标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0.70]在老年人中会造成过度诊断,在青年人群中会导致漏诊。202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指出应该重视20~50岁人群COPD的患病情况。目前由于对青年人群COPD的认知度低,青年COPD常被漏诊,故应加强在青年人群中筛查COPD及COPD前期。COPD前期是指任何年龄段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伴或不伴肺结构损伤和(或)肺功能异常,不存在气流受限,但胸部CT可能会出现肺气肿表现。因此,国际及国内专家团队呼吁需要重视COPD的结构定量和功能影像综合评价
一、COPD的临床诊断
凡是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或有复发性下呼吸道感染史和(或)有接触该疾病危险因
素史的患者均应考虑COPD可能;确诊需进行PFT检查,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
二、COPD胸部CT检查前准备及扫描方案
1.
2.
(1)对COPD确诊患者,建议使用16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根据不同医院CT设备的软硬件实际配置,选择常规剂量或低剂量的双气相胸部CT检查。
(2)对COPD疑似但不够诊断标准或高危中老年人群,应采用双气相低剂量胸部CT检查进行早期筛查,扫描模式同确诊COPD患者的低剂量胸部CT扫描方案。
(3)对20~40岁,存在早产儿史、儿童期哮喘或儿童期呼吸道感染史、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
或吸烟、被动吸烟、吸蒸气或电子烟的青年人群,建议行吸气末低剂量胸部CT扫描,低剂量方案同上。
推荐意见:
三、COPD的胸部CT定性评价
推荐意见:
四、COPD的胸部CT定量评价
推荐意见:
五、COPD的胸部CT功能评价
推荐意见:
六、COPD急性加重及合并症的胸部CT评价
推荐意见:
七、COPD的胸部CT结构化报告
综上所述,伴随着CT技术的发展及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使得COPD的CT定量评价在临床中的应用成为可能。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对放射影像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发布,关于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放射学杂志》2023年第6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