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7-23 20:04:25)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胸部ct检查及评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近年来胸部CT评价COPD的研究发展迅速,但缺乏一致性认识。为此,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牵头组织心胸学组专家,参考国际COPD的诊疗现状,结合我国胸部CT临床实践,经反复讨论形成以下共识,包括COPD临床诊断,胸CT检查前准备及扫描方案,胸部CT定性、定量、功能评价,COPD急性加重及合并症的胸部CT评价以及胸部CT结构化报告。

 

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2019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COPD是全球3大致死疾病。2018年中国国家慢病和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道,我国COPD患者高达1亿人,每分钟有1.9 人死于COPD,2004至2015年发病率增幅为65.9%,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为13.6%。与COPD严峻的诊疗现状相对应的却是我国民众对该病的低知晓率(仅0.9%),这直接导致了早诊早治的延误,疾病确诊时往往已是进展期,此时治疗效果明显下降。同时,不佳的疗效和迁延不愈的病程,会大大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造成了严重的医疗资源浪费和社会经济负担。

肺功能检测(PFT)目前临床诊断COPD的金标准,但早期诊断的灵敏度不高,通常肺结构破坏30% 以上,才会出现指标的异常,且不能反映COPD的异质性。此外PFT的单一阈值诊断标准[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0.70]在老年人中会造成过度诊断,在青年人群中会导致漏诊。2022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全球倡议(GOLD)指南指出应该重视20~50岁人群COPD的患病情况。目前由于对青年人群COPD的认知度低,青年COPD常被漏诊,故应强在青年人群中筛查COPD及COPD前期。COPD前期是指任何年龄段出现呼吸系统症状,伴或不伴肺结构损伤和(或)肺功能异常,不存在气流受限,但胸部CT可能会出现肺气肿表现。因此,国际及国内专家团队呼吁需要重视COPD的结构定量和功能影像综合评价 COPD前期患者,建立更敏感的诊断方法及定量指标。COPD是一种非均质性的病变,随着病情的进展,可以发生肺小血管和肺小气道的重塑,进而形成肺气肿。胸部CT不仅可通过COPD患者肺气肿程度、大小气道形态、结构改变评价肺功能受损情况,亦可通过量化肺实质、气道和肺血管改变来评价其严重程度并预测急性加重风险。使用双气相 CT(吸气末和呼气末CT)检测空气潴留,实现COPD的早期诊断及诊疗个性化评价,指导治疗和管理。但目前临床实践在此方面不够重视,胸部CT定量分析主要以评价肺结节为主,对肺气肿的分析以主观定性评价为主,对扫描方法和CT定量分析还缺乏一致性的认识。

一、COPD的临床诊断

凡是出现呼吸困难、慢性咳嗽或咳痰或有复发性下呼吸道感染史和(或)有接触该疾病危险因

素史的患者均应考虑COPD可能;确诊需进行PFT检查,当使用支气管扩张剂后 FEV1/FVC<0.70即可明确诊断,进而依据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预计值)进行严重程度分级(表1)。同时结合临床综合评价量表等进行疗效判断及急性加重风险的预测。

二、COPD胸部CT检查前准备及扫描方案

1.  CT检查前准备:

2.  CT扫描方案: 为了兼顾主观定性评价和客观定量评价的准确度,保证后续定量CT评价的准确性,议双气相扫描采用一致的扫描方案。

1)对COPD确诊患者,建议使用16层或以上多层螺旋CT进行扫描,根据不同医院CT设备的软硬件实际配置,选择常规剂量或低剂量的双气相胸部CT检查。

2)对COPD疑似但不够诊断标准或高危中老年人群,应采用双气相低剂量胸部CT检查进行早期筛查,扫描模式同确诊COPD患者的低剂量胸部CT扫描方案。

3)对20~40岁,存在早产儿史、儿童期哮喘或儿童期呼吸道感染史、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

或吸烟、被动吸烟、吸蒸气或电子烟的青年人群,建议行吸气末低剂量胸部CT扫描,低剂量方案同上。

推荐意见:  为了兼顾主观定性评价和客观定量评价的准确度,对于中老年人群建议双气相扫描采用一致的扫描方案:对于确诊COPD患者根据CT设备的软硬件实际配置,可选择常规剂量或低剂量的双气相胸部CT检查;对于疑似COPD但不够诊断标准或COPD的高危中老年人群建议进行双气相低剂量胸部CT检查。对20~40岁,存在早产儿史、儿童期哮喘或儿童期呼吸道感染史、呼吸系统疾病家族史或吸烟、被动吸烟、吸蒸气或电子烟的青年人群,建议进行吸气相低剂量胸部CT影像的定量分析以期提高对COPD的早期识别。

三、COPD的胸部CT定性评价

推荐意见:  对于肺气肿、气道和血管的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肺气肿建议注明具体类型和严重程度,通过半定量的方式(表2)进行严重度评价;明确气道内有无黏液栓;有无空气潴留。对于COPD确诊者,明确影像表型,提示是否存在肺动脉高压可能性,指导临床治疗。定性评价流程见图9。

四、COPD的胸部CT定量评价

推荐意见:  对于双气相扫描,推荐至少进行肺气肿、大气道、空气潴留、主肺动脉直径及同水平升主动脉直径的定量评价。对于功能小气道及血管定量评价视各单位后处理软件的功能情况,条件允许的鼓励开展。定量评价流程见图14。

五、COPD的胸部CT功能评价

推荐意见:  具备能量CT的单位建议开展COPD功能影像学检查研究,为COPD诊疗提供更多参考信息和循证医学依据。

六、COPD急性加重及合并症的胸部CT评价

推荐意见:  胸部CT扫描在定性、定量评价COPD同时,建议开展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主肺动脉及同水平主动脉直径、感染病灶、骨密度等的定量评价,实现“一站式”多器官的精准评价。

七、COPD的胸部CT结构化报告

  随着对疾病定量评价、临床诊疗规范化和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提升,结构化报告是目前发展的趋势,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提取肺密度、气道和小血管的量化指标,形成的定量、可视化的结构化报告,可以提供给临床更全面的定量数据,指导临床治疗和随访管理的策略。 

综上所述,伴随着CT技术的发展及人工智能算法的进步,使得COPD的CT定量评价在临床中的应用成为可能。随着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对放射影像数据库建设项目的发布,关于 COPD 的CT标准化多中心数据库构建正在有序开展中,本共识将会随着CT硬件、后处理软件的升级,高质量多中心临床科研成果的发布而逐步更新,逐步建立成更为科学合理的专家共识,使之成为我国广大放射工作人员及临床医务人员开展COPD定量CT 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参考和依据。本共识确立了COPD患者不同临床场景的扫描方案,胸部CT对肺密度、气道和小血管的定性、定量评价,及条件允许的单位同步进行肺通气/灌注等功能CT评价,对指导COPD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评价和疗效评价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加强对COPD的影像学评价,提高对COPD的认识水平,能够降低社会经济负担,为健康中国、精准诊疗做出重要贡献。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部CT检查及评价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放射学杂志》2023年第6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6.2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