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95.《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7-23 18:27:11)
标签:

肺结节

多学科微创诊疗

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随着高分辨率、低辐射剂量计算机断层扫描(CT)的广泛应用,特别是参加肺癌筛查项目或健康体 检的人群增加,肺结节的检出越来越多。目前,关于肺结节的相关指南侧重于如何随访、如何诊断,但是如何处 理则语焉不详;并且欧美国家的指南并不适合中国国情。为规范肺结节的诊疗行为,解决现有指南与临床实践 脱节的问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癌医学教育委员会组织国内多学科专家,以东亚专家发表的文献为主要依据, 参考国际指南或共识,经过反复磋商和充分讨论形成了《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主要内容包括 肺结节的流行病学、自然病程、恶性概率、随访策略、影像诊断、病理活检、手术切除、热消融和术后处理等部分。

 

1  共识背景

   肺结节常用的诊断方法有: 影像学包括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CT)扫描,病理诊断包括经皮和支气管肺活检等。常用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和热消融,由于本共识以微创技术为主,故不包括 SBRT。 为规范肺结节的诊疗行为,解决现有指南与临 床实践脱节的问题,通过多学科团队(MDT)工作模式和医患共同决策SDM),提高工作效率和患者参与度,提高肺结节的诊治水平,降低过度诊治和诊治不足的问题。

共识1:  肺结节的诊断和处理要采用 MDT工作模式和 SDM(2A类证据,级推荐)。

2  流行病学

共识2:  肺癌筛查建议采用LDCT,筛查间隔2年,检出肺结节分为基线筛查和年重复筛查;不建议采用胸部X线(1A类证据,级推荐)。

共识3: 1B类证据,级推荐)

1)肺结节分为pGGN、mGGN(也称为PSN)、实性结节和囊腔型结节(VN);

2)结节大小和实性成分大小均指最大径; 结节大小为肺窗下测量;实性成分定义为完全遮

盖了支气管血管结构的区域,大小测量采用肺窗 和纵隔窗相结合,以肺窗为主;单位精确至mm,

记录为最接近的整数。 

3  自然病程

3.1  吸收消散

共识4:  筛查或偶然发现或者不完整CT扫描(没有在指定层厚或厚层>2 mm)发现的肺结节吸 收消散的概率为20%~70%,首次(1~3个月)复查常规剂量薄层 HRCT 是必要的(1B 类证据, 级推荐)。

3.2   假性收缩

3.3   稳定增长

  共识5:  即使是直径<6mm的肺结节也应该每年复查1次(2B 类证据,级推荐)。 

共识6  大部分pGGN至少随访7年;大部分PSN至少随访3年(2A类证据,级推荐)。 

共识 7  预测肺结节增长的主要因素是初始最大径,阈值定义为结节最大径或实性成分最大径 增长≥2mm(2A 类证据,级推荐)。

4  恶性概率

4.1  结节大小

共识8  持续性肺结节大小与恶性概率明显相关(2A 类证据,级推荐)。

4.2  结节密度

共识9  一般来说,SSN 的恶性概率高于实性结节,PSN 的恶性概率高于 pGGN(2A类证据,级推荐)。

4.3  结节形态

共识10 2A 类证据,级推荐)

1)持续性肺结节影像学表现为分叶、毛刺、胸膜改变(胸膜牵拉、胸膜皱缩、胸膜附

着、胸膜凹陷)、空泡征和血管征(扭曲/扩张/僵硬)及囊腔型等征象者恶性概率高;

2)在普通人群中,当叶间裂旁结节表现出肺内淋巴结典型征象时,通常不建议进行CT

随访。

4.4  容积倍增时间

4.5  实性成分占比

5  随访策略

5.1  抗生素应用

共识11  对新发现的肺结节,除非强烈怀疑感染性病变,否则不建议使用抗生素(2A类证据,级推荐)。 

5.2  随访流程

共识12 2A 类证据,级推荐)

1)阴性结果是指未检出肺内非钙化结节,或者检出的非钙化结节<4mm;

2)对可疑感染者,应在1~3个月内复查常规剂量薄层 HRCT,没有感染风险或排除感染可能者应根据肺结节类型及大小采取不同的随访方案(见表 1);

3)随访中实性成分增加2mm或者新发结节平均直径≥4mm 定义为变化;

4)随访中未发生变化的结节恶性可能性较低,建议采取较相同直径大小的初次筛查检出结

节随访周期更长的随访策略(降级策略);

5)随访中出现新发结节或结节增大或实性成分增加,高度疑似恶性,建议采取较相同直径

大小的初次筛查检出结节随访周期更短的随访策略(升级策略);

6)随访中增大且直径≥15mm的pGGN,建议间隔 3 个月复查常规剂量薄层 HRCT,亦建议

选择病理活检或者手术切除明确诊断,活检确定非肺癌者则更改随访策略为每年 1 次常规剂量薄

HRCT(关于随访持续及终止时间尚无明确定论);

7)常规剂量增强CT和/或 PET-CT 检查高度疑似恶性者,考虑选择病理活检或手术切除明

确诊断,活检确定非肺癌者则更改随访策略为每年 1 次常规剂量薄层 HRCT(关于随访持续及终止

时间尚无明确定论);恶性可能性较低者建议间隔3个月复查常规剂量薄层HRCT。

6  影像诊断

6.1  PET-CT

共识13  PET-CT对pGGN诊断价值不大; 对≥8mm 的实性结节或实性成分≥5mm的PSN有诊断价值(2A 类证据,级推荐)。

6.2  胸部增强CT扫描

共识14  pGGN 原则上不建议做增强CT扫描,但是直径超过8mm 的实性结节或实性成分≥5 mm 的PSN以及与肺血管关系密切或者怀疑淋 巴结转移者建议行常规剂量增强 CT 检查明确结节性质(2A 类证据,级推荐)。

6.3  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系统

6.4  分期检查

7  病理活检

共识15  对直径≥15mm 的持续性pGGN,直径≥8 mm 的实性结节或实性成分≥5 mm 的持续性PSN,建议活检(2A 类证据,级推荐)。 

7.1  经皮肺穿刺活检

7.2  经支气管肺活检 

共识16 1)TTNA 主要用于周围型持续性肺结节的病理诊断,不推荐用于直径<10mm 的

SSN(2A 类证据,级推荐);

2)经支气管肺活检对多个周围型持续性肺结节的诊断有很大潜力和应用前景,并发症发生

率低于TTNA,建议在设备和技术可及的情况下首选(2A 类证据,级推荐)。

8  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是处理疑似早期 NSCLC 肺结节的首选手段。

8.1  适应证

共识17 2A 类证据,级推荐)

1)对直径≥15 mm的持续性pGGN,直径≥8mm 的实性结节或实性成分≥5mm的持续性PSN,高度疑似恶性者;

2)影像学形态如毛刺、分叶、胸膜改变(胸膜牵拉、胸膜皱缩、胸膜附着、胸膜凹陷)、空泡征、血管征(扭曲/扩张/僵硬)及囊腔型等恶性征象者;

3)动态随访后稳定或增长(结节最大径或实性成分最大径增长≥2mm)者。

8.2  辅助定位

8.2.1  经皮肺穿刺

8.2.2  经支气管穿刺

8.2.3   CT 三维重建:

共识18 1B 类证据,级推荐)

1)肺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适应证: 直径<10mm 的肺内单发或多发周围型结节:且结节到

脏层胸膜最小距离>15 mm; 影像学表现为SSN; 术者在术前判断术中结节定位困难者;

2)肺小结节术前辅助定位技术要求: 手术需要完全切除穿刺路径和定位材料;手术在

确保切缘为阴性的同时,尽可能保留正常的肺组织,因此,穿刺路径选择从脏层胸膜到结节的最

短距离。

8.3  手术方式

共识19 1)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是治疗早期 NSCLC 的标准术式(2A类证据,级推荐);

2)只要无解剖学变异和手术禁忌证,在外科技术可行且不违反肿瘤治疗标准和胸部外科手

术原则的前提下,建议采用微创手术(包括胸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2A类证据,级推

荐);

3)对位于肺外 1/3、直径≤20mm,CTR≤0.25 的 SSN 首选楔形切除(2A 类证据,级推

荐);

4)对位于肺外1/3 、直径≤20mm, CTR>0.5的SSN首选肺段切除加肺门和纵隔淋巴结清扫;当出现切缘不足或淋巴结转移时,应进行肺叶切除(1A 类证据,级推荐);

5)对包括肺 2/3、直径≤20 mm、CTR>0.25且≤0.5,或直径介于20~30 mm、CTR≤

0.5的SSN首选肺段切除加肺门和肺内淋巴结清扫,而不强制纵隔淋巴结清扫;当出现切缘不足

或淋巴结转移时,应进行肺叶切除(2A 类证据,级推荐)。

8.4  淋巴结清扫 

共识20  淋巴结常规系统清扫或系统采样至少包括 3 组纵隔淋巴结+3 组肺内淋巴结,术前影像学显示 GGO 为主或术中冰冻病理提示贴壁为主型浸润性腺癌者可考虑不清扫淋巴结(2A 类证据,级推荐)。 

8.5  切除标准

共识21 1A 类证据,级推荐)

1)完整切除包括切缘(支气管、血管、肿瘤附近组织)阴性。无论何时,如有切缘阳性和

未切除的转移淋巴结即为不完整切除;

2)完整切除为R0,镜下发现不完整切除或 淋巴结包膜外浸润为 R1,肉眼可见肿瘤残留为 R2。

9  热消融

共识22  建议经过至少包括胸外科医生的MDT 综合评估和医患共同决策,对A 期 NSCLC患者可以采用非手术疗法如经皮热消融(2A类证据,级推荐)。

共识23  作为手术切除的补充手段之一,在满足下列条件下,热消融治疗A 期 NSCLC 安全有效: 因心肺功能差或高龄不能耐受手术切除; 拒绝行手术切除; 外科切除后新发结节或残留结节,患者无法耐受再次手术或拒绝再次手术; 多原发 NSCLC; 各种原因导致的一侧肺缺如; 病灶未达到手术切除标准,但患者重度焦虑,经过药物或心理治疗无法缓解(2A类证据,级推荐)。

10  术后处理

10.1  辅助治疗

共识24  不建议对A 期 NSCLC 术后做基因检测和常规辅助治疗(2A类证据,级推荐)。

10.2  手术后随访

共识25 1)对A期 NSCLC术后,前2年每 3~6 个月复查 1 次,第2年后每年复查

1次。复查项目包括病史、查体、胸部 CT±增强扫描,以及腹腔、颅脑、骨骼或全身PET-CT检查以除外转移(1A类证据,级推荐);

2)考虑到 SSN良好的预后,采用较低强度的术后监测随访策略更合适,不建议常规行 PET

CT或头颅MRI检查(2A类证据,级推荐);

3)建议采用二代测序(NGS)技术检测循环肿瘤 DNA(ctDNA)等可用于监测微小残留病灶(MRD)、预测疗效和预警复发等(2B类证据,级推荐)。

10.3  热消融后随访

共识 26  热消融后1个月、3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是否完全消融以及并发症等。此后,每 6个月复查1次胸部增强CT或 PET-CT,观察消融病灶是否复发、是否形成疤痕、肺内是否有新发结节等。2年后改为年度复查 CT(2B类证据,级推荐)。 

10.4  残留或新发结节

共识27  新发或增大肺结节建议根据随访的升级策略,定期复查常规剂量薄层HRCT;随访中新发或增大实性结节直径≥8mm,或者新发或增大PSN实性成分≥5mm时,建议行常规剂量增强CT和/或 PET-CT检查明确结节性质(2B类证据,级推荐)。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肺结节多学科微创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2023年第8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情况全文)《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2023.7.2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