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
(2023-07-23 15:20:30)
标签:
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治疗胰腺癌 |
《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要点
[摘要]
胰腺癌起病隐匿,确诊时约60%已发生远处转移,可手术切除者仅占15%;2020年全球胰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恶性肿瘤第14位和第7位。 作为微创技术,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已用于治疗无法手术切除的胰腺癌;但胰腺位置较深,毗邻大血管、胆管和消化道等重要结构,徒手穿刺植入难以实现剂 量学要求,使其应用受限。以模板辅助是提高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精度的常用手段,但常规模板进针角度和路径均属固定,无法根据病灶加以调整。近年来3D打印技术日臻成熟,已可通过构建高精度术 前模型或术中模板而使放射性粒子植入符合个体化要求,现已用于制备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模板,以提高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效果。
1
放射性粒子植入又称组织间近距离治疗,指通过影像学引导技术将密封的放射源直接植入肿瘤病灶内,并持续释放射线而杀伤肿瘤细胞。常用放射性粒子包括125I、192Ir及103Pd等;其中,125I粒子半衰期为59.6天,可发射平均能量为35.5keV的γ射线,伴随释放能量为27.4keV和31.4keV的特征X线。γ射线能有效破坏肿瘤细胞dna、干扰DNA合成,以 杀伤肿瘤细胞。如无特殊说明,下述“放射性粒子”均指“放射性125I粒子”。
2
2.1
可用于引导经皮穿刺的影像学技术包括 CT、超声及超声内镜等。
2.2
经皮经肝胆道植入粒子支架或粒子条指在胆道支架外置粒子携带装置或装载粒子管状物,主要用于胰头癌合并梗阻性黄疸;前者剂量分布较均匀,适用于全层型狭窄,后者剂量欠均匀,适用于偏心型狭窄。
2.3
胰腺癌病灶邻近重要结构,如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脾动脉、胆总管及十二指肠等, 若开腹后发现不能切除肿瘤,多于超声引导下植入放射性粒子。
3
3.1
3.2
术前以治疗计划系统(TPS)基于标准胰腺CT图制定治疗计划。
4
4.1
4.2
4.3
5
5.1
术前以增强CT进行评估,观察肿瘤大小、位置及其与邻近重要组织和器官的关系。
5.2
5.3
将 CT图像导入TPS,勾画PTV和肿瘤周边危及器官(OAR),以 TPS计算达到处方剂量所需粒子活度和数量;以剂量体积直方图(DVH)评估剂量。
5.4
患者或受托人签署知情同意书。嘱患者术前18h进流质饮食,术前15h口服缓泻剂(如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术前12h禁食,术前2h予以生长抑素3mg。
5.5
基于术前增强CT和TPS制定穿刺路径,将CT
6
6.1
6.2
6.3
6.4
7
7.1
7.2
7.3
7.4
7.5
8
8.1
8.2
治疗后半年内每2个月随访1次,半年至2年内每3个月1次,2~5年每半年1次,5年后每年随访1次,包括上腹部增强CT、血常规、肝肾功能和肿瘤指标等,记录不良反应及患者生存情况。
9
10
3D打印设备尚未普及,且在多省尚未进入医保目录。随着技术进步、设备模块化及对3D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3D打印模板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胰腺癌中国专家共识(2023年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2023年第7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