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6-24 16:25:07)
标签: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 |
《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为规范眩晕症的科学用药,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特成立专家小组,在纳入现有医学科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经反复讨论后形成《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本共识包括组胺类药物的药理基础以及甲磺酸倍他司汀在常见眩晕疾病(如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等)中的用药推荐等级、剂量、疗程、复查方法、特殊人群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等方面,旨在帮助医生提升临床实践水平。
目前眩晕疾病发病率高,但诊治困难,在这种现状下,如何更加合理的使用眩晕药物,目前尚无此类专家共识。甲磺酸倍他司汀是眩晕的常用药物之一。
1
2 理论基础
2.1 组胺能神经系统与倍他司汀
2.2 组胺受体与前庭功能的关系
3 药理学要点
3.1 倍他司汀的药理机制
倍他司汀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前庭代偿,见图 2。
3.2 甲磺酸倍他司汀和盐酸倍他司汀的区别
3.2.1 受体结合度
3.2.2 不同pH值的溶解度
3.2.3 药代动力学研究 甲磺酸倍他司汀比盐酸倍他司汀的达峰时间更短、药物t1/2更长。
3.3 甲磺酸倍他司汀剂量、疗程-效应
甲磺酸倍他司汀临床应用有很好的安全性、有效性,每日常规剂量为18~36mg,具体的用药剂量及疗程可依据不同类型的前庭疾病、治疗目的以及患者的耐受情况制订方案,最大可达108mg。
若患者受益情况较好,可适当延长用药至6个月或1年,预防眩晕发作。长期服用倍他司汀时,每隔1个月评估1次患者情况,监测药物耐受性或不良反应。
4 临床应用
4.1 倍他司汀在各类眩晕疾病中的应用
4.1.1 倍他司汀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
4.1.2 倍他司汀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
用药前评估:
4.1.3 倍他司汀在前庭性偏头痛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
4.1.4 倍他司汀在前庭神经炎(急性单侧前庭病)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
4.1.5 倍他司汀在血管源性眩晕/头晕中的应用
推荐意见:
倍他司汀在各眩晕疾病的推荐应用见表 4。
4.2 甲磺酸倍他司汀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
4.2.1 甲磺酸倍他司汀在老年人中的应用 老年患者,尤其是慢性肝肾功能损害患者,需酌情减量服用。
4.2.2 甲磺酸倍他司汀在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儿童中的应用 目前缺乏相关的可靠的参考文献。
5 安全性与不良反应
推荐意见:
6 小结
甲磺酸倍他司汀在眩晕症的临床治疗中使用最多,但缺少规范,本专家共识就其常见的临床使用提出建议,提高对其合理用药的认识,以求规范化眩晕症患者的药物使用。另外,在控制患者眩晕症状的同时,本专家共识强调对前庭功能恢复程度的关注,并推荐将其作为复查评估的指标,以规范用药。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眩晕症的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全科医学》2023年。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