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6.《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要点
(2023-06-18 14:46:29)
标签: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前期干预 |
糖尿病前期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本共识基于WHO1999和ADA 2022 的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制定了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表1)。
表1
•空腹血糖(mmol/L)
•加上糖负荷后2
h血糖(mmol/L)
•和(或)加上HbA1c(%)
推荐意见1
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病学
一、糖尿病前期的流行特点
二、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的影响因素
1. 老龄化:
2. 城市化和生活方式改变:
3. 超重或肥胖患病率增加:
4. 血脂异常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增高:
推荐意见2
糖尿病前期的危害
一、糖尿病前期标志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
二、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三、糖尿病前期人群罹患微血管病变风险增加
四、糖尿病前期人群肿瘤发生风险增加
五、糖尿病前期人群痴呆发生风险增加
六、其他
推荐意见3
糖尿病前期的筛查和管理
一、糖尿病前期的筛查策略
1. 基层医疗机构:
2. 体检机构:
3. 糖尿病高危人群可能就诊的相关科室:
4. 管理方面:
推荐意见4
二、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筛查方法
糖尿病前期是在糖尿病筛查的过程中发现的。《中国 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推荐,在成年人(>18岁)中,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的糖尿病危险因素者,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具体包括:(1)有糖尿病前期史;(2)年龄≥40岁;(3)BMI≥24kg/m2和(或)中心型肥胖(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4)一级亲属中有糖尿病史;(5)缺乏体力活动者;(6)有巨大儿分娩史或有妊娠期糖尿病病史的女性;(7)有PCOS病史的女性;(8)有黑棘皮病者;(9)有高血压史或正在接受降压治疗者;(10)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90mmol/L 和(或)甘油三酯>2.22mmol/L,或正在接受调脂药物治疗者;(11)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史;(12)有类固醇药物使用史;(13)长期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症药物治疗;(14)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CDRS)总分≥25分。
对于具有至少一项危险因素的高危人群应进一步进行FP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2h血糖或HbA1c检测,其中FPG筛查是简单易行的方法,宜作为常规的筛查方法,但有漏诊的可能性。
推荐意见5
推荐意见6
糖尿病前期的干预
一、糖尿病前期干预的目标和原则
糖尿病前期个体的干预目标是通过适当的干预方法控制体重,超重或肥胖者体重减轻3%~5%是体重管理的基本要求,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更严格的减重目标,使BMI达到或接近23kg/m2或体重至少下降7%,男性腰围<85cm,女性腰围<80cm,腰围身高比<0.49,并长期维持改善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使血糖逆转为正常,预防或延缓其进展为糖尿病。
干预原则应依据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低进行分层管理,具体包括: (1)极高风险人群:HbA1c>6%者;(2)高风险人群:IFG+IGT人群(无论是否合并其他的糖尿病危险因素),或者单纯 IFG或IGT合并1种及以上的其他糖尿病危险因素者;(3)低风险人群:单纯的IFG或IGT人群(表 2)。生活方式干预应作为预防糖尿病的基石并贯穿于糖尿病前期干预的始终。低风险人群进行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高风险和极高风险人群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考虑联合药物治疗。
二、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健康教育
(一)教育管理的要点
(二)教育管理的实施
推荐意见7
三、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
(一)糖尿病前期人群接受生活方式干预可延迟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二)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医学营养干预
(三)糖尿病前期人群的运动干预
推荐意见8
(四)糖尿病前期的药物干预时机和原则
推荐意见9
糖尿病前期的预防
一、体重管理
超重或肥胖患者的短期减重目标为 3~6 个月减轻体重的5%~10%,对于已经实现短期目标的患者,应进一步制定长期(例如 1 年)综合减重计划。超重或肥胖成人患者的体重管理策略包括饮食、运动、心理干预、药物治疗、中医治疗、代谢手术等手段。
二、高甘油三酯血症的干预
推荐意见10
糖尿病前期人群的随访
一、建档
收集糖尿病前期个体基本信息、体检表、随访记录表、其他卫生服务记录表等,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依托建立个人档案。
二、随访
每 6个月面对面或电话随访,了解个体饮食和运动执行情况、有无并发症或合并症、血糖控制情况、健康状况改善与否等;登记体检的情况,进行动态比较,制订或修订诊疗方案。
三、监测
至少每年进行1次OGTT复查;已进行药物干预者,每次随访时需检测FPG及2hPG;定期监测体重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
综上,糖尿病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问题。本共识专家组在梳理既往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糖尿病防控新形势制订了本共识,希望对我国糖尿病前期干预提供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建议,以推动糖尿病防控工作的不断进步。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成人糖尿病前期干预的专家共识(2023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糖尿病杂志》2023年第6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