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6-16 20:47:54)
标签: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 |
《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我国心血管病现患人数约为3.3亿例,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冠心病推算为1 139万例且患病率呈逐年增加态势,及时准确地诊断和精准治疗至关重要。冠心病常用的影像检查手段为有创冠状动脉造影(ICA)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CTA)。常规ICA和CCTA主要提供解剖信息,单凭视觉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心肌缺血无明确相关性,难以从功能学角度评价狭窄对心肌供血的影响。
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学检测方法有很多,包括心电图负荷试验、超声负荷试验、同位素或磁共振负荷试验等。1993年Pijls等提出通过压力测定推算冠状动脉血流的新指标,即血流储备分数(FFR)。FFR是指心外膜冠状动脉存在狭窄时,该血管所供应区域能获得的最大心肌血流量与同一区域理论上无狭窄时最大心肌血流量的比值。多项大型临床研究表明,FFR指导的血运重建(FFR≤0.80的患者进行血运重建)显著减少了支架置入,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也改善了患者的长期预后。经过长期临床研究及实践,目前FFR已被认为是心外膜冠状动脉狭窄功能性评价的“金标准”,得到各类血运重建相关指南的推荐。
FFR在冠状动脉功能学评估上具有独特的优势,然而在实际临床中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近年来,基于CCTA影像数据应用高级计算流体力学及深度学习等方法获得的冠状动脉CT血流储备分数(CT-FFR)能在单次检查期间同时提供冠状动脉的解剖和生理学信息,成为临床研究和应用的新热点。国内已有数家公司的CT-FFR产品获得注册批准,但在国内临床实践中的使用仍处于探索阶段。
1
1.1
CT-FFR是一项无创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基于常规CCTA所获得的冠状动脉三维图像,辅以计算机专用软件,即可根据冠状动脉解剖模型,联合冠状动脉生理学的数学模型、流体动力学的物理定律,模拟冠状动脉血流情况,计算冠状动脉流速和压力,提供模拟FFR结果。CT-FFR将冠状动脉狭窄的解剖严重程度与其生理效应耦合起来,提供了狭窄病变的生理学信息,使临床医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冠状动脉的供血情况。
1.1.1
1.1.2
1.1.3
1.2
CCTA对于心肌缺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阴性预测值,但阳性预测值低,因此CCTA识别血流动力学有意义的冠状动脉病变的特异性相对较差。由此会导致许多并不存在心肌缺血的检查者因为CCTA的阳性结果而进行ICA检查,而CT-FFR能明显提高对心肌缺血的诊断特异度,可减少不必要的ICA检查。
2
2.1
推荐意见:
2.2
2.3
推荐意见:
3
3.1
3.2
4
本共识设定的临床情境是患者已经进行了CCTA检查,且CCTA图像也适合进行CT-FFR测量。
4.1
4.1.1
4.1.2
4.1.3
4.1.4
推荐意见:
4.2
推荐意见:
4.3
4.3.1
推荐意见:
4.3.2
推荐意见:
5
虽然CT-FFR在冠心病诊断、治疗决策方面得到了一定验证,但目前CT-FFR还有一些局限性。 (1)CT-FFR获得的临床证据来源于不同的软件,将某一软件的研究结果外推至其他软件产品需慎重。(2)CT-FFR对CCTA的图像质量要求较高,仍有不少比例的CCTA图像无法进行CT-FFR计算。(3)CT-FFR对严重钙化病变的诊断效能不确定。(4)CT-FFR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还缺乏临床证据。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冠状动脉 CT 血流储备分数应用临床路径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23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