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8.《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2023)要点
(2023-06-13 10:57:35)
标签:
胰腺癌整合诊治 |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2023)要点
摘要 胰腺癌在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10 位,女性居第12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第6位。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在“整合医学”理念的推动下,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订指南,旨在以“防-筛-诊-治-康”为基础,全面、全程地指导胰腺癌的整合治疗和康复管理。期望本指南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提高国内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前,全球胰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和发病率相近,病死率极高。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2016年度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在国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8位,女性居第12位,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6位。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同时具有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极差。近年来,在“整合医学”理念的推动下,多学科整合诊疗模式(MDT to HIM)深入人心,胰腺癌的预后也有缓慢改善的趋势。美国癌症协会发布数据显示,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由10年前5%~6%提高到目前的9%~10%,但生存率仍是所有恶性肿瘤中最低。
1 预防与筛查
1.1
胰腺癌发病的原因和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具体为个体因素(年龄、遗传易感性、遗传综合征等)、生活方式(吸烟、酗酒、肥胖)、损伤感染(职业暴露、微生物感染)、良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癌前病变等。
1.2
尽可能通过干预胰腺癌发病危险因素,降低胰腺癌发生几率。 如:1)积极戒烟,避免二手烟;2)避免酗酒;3)尽量避免高糖饮料、饱和脂肪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高脂饮食,减少红肉和加工肉摄入,增加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摄入,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 ;4)加强锻炼,提倡户外有氧活动;5)生活规律,减少熬夜,确保睡眠充足;6)体质量一旦超标,要积极减肥,尽可能控制在合理范围;7)增强对化工行业暴露人员的保护,尽量不接触杀虫剂及除草剂,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8)积极控制糖尿病;9)防止良性病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黏液性囊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10)注重定期体检。
1.3
推荐对具有胰腺癌发病高度危险因素,一般对终生罹患胰腺癌风险高于 5% 的个体进行针对性筛查。
2 诊断
2.1
多数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可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疼痛、腰背部疼痛、恶心、食欲减退、大便性状改变、黄疸、新发糖尿病、偶发胰腺炎、体重减轻、乏力等。亦有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通过体检偶然发现。
2.2
2.2.1
2.2.2
2.2.3
2.3
常用影像学检查有B 超、CT、MRI、PET 等,特点各不相同。
2.3.1
2.3.2
2.3.3
2.3.4
2.4
2.4.1
2.4.2
2.5
2.6
2.7
鉴于胰腺特殊解剖位置和胰腺癌特殊生物学行为,部分高度怀疑胰腺癌却未能得到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者,经 MDT to HIM 讨论后,可慎重做出临床决策,开展合理治疗。推荐做到以下几点:1)完善临床资料,包括全面、多次血清学和各项高质量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A19-9 为主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必要时加做PET-CT/PET-MRI。2)介入科或内镜科专业医师多次穿刺活检,并由多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集中会诊。3)与患者及家属多次沟通治疗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4)由MDT to HIM 专家共同制订最终决策,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
3 治疗
3.1
3.1.1
3.1.2
3.1.3
3.1.4
3.1.5
3.2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3
3.3.1
3.3.2
3.3.3
3.4
3.4.1
3.4.2
3.5
3.5.1
厄洛替尼: 是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奥拉帕利:
3.5.2
3.6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4 康复
4.1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需要在饮食、休息、活动等多方面加以注意,才能获得良好的术后康复效果。
4.2
4.3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2023)编写〕
(本指南(精简版)刊登于《中国肿瘤临床》2023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