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68.《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2023)要点

(2023-06-13 10:57:35)
标签:

胰腺癌整合诊治

《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2023要点

 

摘要 胰腺癌在中国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10 位,女性居第12位,恶性肿瘤死亡率居第6位。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在“整合医学”理念的推动下,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制订指南,旨在以“防----为基础,全面、全程地指导胰腺癌的整合治疗和康复管理。期望本指南可以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意见,从而提高国内胰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

 

目前,全球胰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率和发病率相近,病死率极高。中国国家癌症中心2022年发布的2016年度统计数据显示,胰腺癌在国内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居第8位,女性居第12位,在恶性肿瘤死亡率中居第6位。胰腺癌早期诊断困难,手术切除率低,同时具有高度恶性的生物学行为,预后极差。近年来,在“整合医学”理念的推动下,多学科整合诊疗模式(MDT to HIM)深入人心,胰腺癌的预后也有缓慢改善的趋势。美国癌症协会发布数据显示,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已由10年前5%6%提高到目前的9%10%,但生存率仍是所有恶性肿瘤中最低。

1 预防与筛查

1.1  胰腺癌的病因与危险因素

胰腺癌发病的原因和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胰腺癌发病与多种危险因素有关,具体为个体因素(年龄、遗传易感性、遗传综合征等)、生活方式(吸烟、酗酒、肥胖)、损伤感染(职业暴露、微生物感染)、良性疾病(糖尿病、慢性胰腺炎)、癌前病变等。

1.2  胰腺癌的预防

尽可能通过干预胰腺癌发病危险因素,降低胰腺癌发生几率。 如:1)积极戒烟,避免二手烟;2)避免酗酒;3)尽量避免高糖饮料、饱和脂肪酸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和油腻高脂饮食,减少红肉和加工肉摄入,增加维生素丰富的新鲜水果摄入,提倡食用十字花科蔬菜 ;4)加强锻炼,提倡户外有氧活动;5)生活规律,减少熬夜,确保睡眠充足;6)体质量一旦超标,要积极减肥,尽可能控制在合理范围;7)增强对化工行业暴露人员的保护,尽量不接触杀虫剂及除草剂,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8)积极控制糖尿病;9)防止良性病恶化,有胰管结石、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黏液性囊腺瘤或其他胰腺良性病应及时就医,定期检查;10)注重定期体检。

1.3  胰腺癌的筛查

推荐对具有胰腺癌发病高度危险因素,一般对终生罹患胰腺癌风险高于 5% 的个体进行针对性筛查。

2 诊断

2.1  临床表现

多数胰腺癌起病隐匿,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可表现为上腹部饱胀不适、上腹疼痛、腰背部疼痛、恶心、食欲减退、大便性状改变、黄疸、新发糖尿病、偶发胰腺炎、体重减轻、乏力等。亦有部分患者无任何临床表现,通过体检偶然发现。

2.2  实验室检查

2.2.1  生化检查   早期无特异性血生化指标改变;胆管压迫或梗阻时可出现血胆红素升高,伴酶学改变;胰管压迫或梗阻时可能会有血淀粉酶一过性升高。

2.2.2  血清肿瘤标志物   临床上用于胰腺癌诊断的有CA19-9CEACA125CA242 等,其中 CA19-9最为常用,其诊断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达78.2%82.8%

2.2.3  液态活检标志物

2.3  影像学检查

常用影像学检查有B 超、CTMRIPET 等,特点各不相同。

2.3.1  B  

2.3.2  CT   

2.3.3  MRI/磁共振胰胆管成像

2.3.4  PET-CT/PET-MRI    

2.4  内镜检查

2.4.1  超声内镜

2.4.2  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  

2.5  腹腔镜探查

2.6  病理学诊断

2.7  临床诊断标准

鉴于胰腺特殊解剖位置和胰腺癌特殊生物学行为,部分高度怀疑胰腺癌却未能得到细胞学或组织学诊断者,经 MDT to HIM 讨论后,可慎重做出临床决策,开展合理治疗。推荐做到以下几点:1)完善临床资料,包括全面、多次血清学和各项高质量影像学检查,尤其是CA19-9 为主的肿瘤标志物检查,必要时加做PET-CT/PET-MRI2)介入科或内镜科专业医师多次穿刺活检,并由多名经验丰富的病理医师集中会诊。3)与患者及家属多次沟通治疗风险,签署知情同意书。4)由MDT to HIM 专家共同制订最终决策,治疗过程中严密监测。

3 治疗

3.1  分期和整合评估

3.1.1  分期

3.1.2  可切除性的解剖学评估

3.1.3  体能状态评估   

3.1.4  新辅助/转化治疗后的可切除性评估

3.1.5  新辅助治疗后手术切除标本的病理学评估   

3.2  外科治疗

3.2.1  外科治疗的原则   手术切除是胰腺癌获得治愈机会和长期生存的唯一有效方法,根治性手术范围包括原发肿瘤和区域淋巴结清扫。

3.2.2  术前减黄

3.2.3  胰腺癌根治术的淋巴结清扫范围

3.2.4  根治性顺行模块化胰脾切除术在胰体尾癌中的应用 

3.2.5  联合血管切除

3.2.6  腹腔镜和机器人手术

3.2.7  胰腺癌手术标本的标准化检测和切缘状态评估

3.3  化疗

3.3.1  化疗原则  化疗属于全身系统性治疗,可用于所有分期的胰腺癌,包括术后辅助化疗,可切除和交界可切除胰腺癌的新辅助化疗,局部进展期、合并远处转移及复发胰腺癌的一线、后续化疗等。

3.3.2  常用化疗药物与化疗方案

3.3.3  化疗的应用

3.4  放疗

3.4.1  放疗原则    胰腺癌对X线的放射抵抗性较高,其毗邻空腔脏器不能耐受高剂量照射。因此,胰腺癌是否进行放疗需由 MDT to HIM 整合评估后决定。

3.4.2  胰腺癌的放疗常用于6种临床情况

3.5  靶向和免疫治疗

3.5.1  靶向治疗   

厄洛替尼: 是EGFR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奥拉帕利:

3.5.2  免疫治疗

3.6  其他治疗

3.6.1  营养支持治疗  

3.6.2  疼痛治疗

3.6.3  姑息治疗

3.6.4  纳米刀   

3.6.5  中医药治疗  

3.6.6  介入治疗

3.6.7  针对间质的治疗

4 康复

4.1  术后康复

胰腺癌根治性切除术后需要在饮食、休息、活动等多方面加以注意,才能获得良好的术后康复效果。

4.2  术后随访

4.3  术后复发的治疗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抗癌协会胰腺癌整合诊治指南(精简版)》(2023)编写〕

(本指南(精简版)刊登于《中国肿瘤临床》2023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6.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