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绝经相关失眠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5-25 14:22:46)
标签:
绝经相关失眠 |
《绝经相关失眠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绝经相关失眠是(围)绝经期女性常见的症状,临床多见却易被忽视,绝经相关失眠将影响女性(围)绝经期甚至老年期的健康水平。国内尚缺乏关于绝经相关失眠临床管理的共识及指南。为规范绝经相关失眠的管理,提高(围)绝经期睡眠健康管理水平,组织专家制订本共识。绝经相关失眠管理内容主要包括成立多学科专家团队、药物管理和非药物管理等,希望能对临床实践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失眠是睡眠不佳的症状之一。当该症状持续不能缓解时,就发展成一种疾病——失眠症。失眠症是指尽管有足够的睡眠机会和环境,但仍有持续的睡眠障碍,并伴有可归因于睡眠障碍的日间功能受损,且上述症状出现频次>3次/周,持续3个月以上。绝经相关失眠是指与绝经相关的、不能归因于其他原因的失眠。绝经相关失眠是常见的(围)绝经期症状之一,如果不及时干预,会演变成慢性失眠,导致更多的健康问题和更严重的功能损害,给女性(围)绝经期甚至老年期生活造成重大困扰。
1 绝经相关失眠的流行病学
失眠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成人失眠发生率为10%~15%。
2 绝经相关失眠的发生机制
睡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绝经相关失眠是在易感因素作用的基础上,受到促发因素作用时发生,在维持因素作用下持续存在,见图1。常见的易感因素为既往存在失眠或抑郁、性格追求完美、焦虑倾向、激素水平改变、失眠家族史等,促发因素有年龄增长、工作生活压力增大、发生应激事件(丧亲等)、健康状况差、疼痛、轮值夜班、血管舒缩症状等,维持因素有错误的睡眠认知和睡眠卫生习惯、负面情绪、血管舒缩症状。
3 绝经相关失眠对女性的影响
绝经相关失眠与女性内分泌系统密切相关,绝经和失眠存在独立的相关性。绝经相关失眠使正常的睡眠节律发生改变,对女性的生理、心理均会造成严重影响。短期失眠会引起注意力下降、记忆力减退。长期失眠不仅会增加肥胖、高血压、2型糖尿病、恶性肿瘤、冠心病、脑卒中和认知功能障碍的患病风险,还会使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骨折风险增加;导致或加重原有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性疾病的发生。
4 绝经相关失眠的临床筛查与诊断
4.1 病史采集
4.2 主观测评
4.3 客观检查
睡眠评估,包括
(1)多导睡眠监测(PSG):实时监测患者佩戴期间的
(2)腕部体动仪(wrist actigraphy):
4.4 绝经相关失眠的诊断
通过病史采集、量表评估和实验室检查得到的结果,结合美国睡眠医学会2014年发布的第三版国际睡眠障碍分类(ICSD3,见表1)可以进行绝经相关失眠的诊断。
5 绝经相关失眠管理
5.1 成立多学科专家团队
5.2 综合管理
5.2.1 药物管理 药物治疗失眠的短期疗效佳,但纠正失眠的主要方法是行为调整和心理调节,不宜长期依赖药物治疗。药物管理的总目标为患者能够知X晓使用药物的作用、使用方法和途径,遵医嘱按时按量用药,不错服、漏服,定期监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学会自行观察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做自我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按时复诊,根据用药效果动态调整药物用量,以最低的有效剂量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减少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5.2.2 非药物管理
5.2.2.1 睡眠卫生教育和健康教育 发挥多学科团队优势,全面综合评估绝经相关失眠患者的身心状况,给予疾病知识指导,使其全方面的了解(围)绝经期和失眠,消除担心和恐惧的思想,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减轻抑郁和焦虑情绪,放松身心。
5.2.2.2 心理疗法 心理疗法由受过专门训练的医护或心理治疗师开展。常用的心理疗法包括失眠的认知行为 治疗(CBT-I)、正念疗法、催眠、中医心理疗法等,其中CBT-I被多个指南推荐为绝经相关失眠的一线疗法。
5.2.2.3 适当运动 运动在改善失眠的同时也能缓解其他(围)绝经期症状,降低骨质疏松、肥胖等的发生率,增加生活幸福感。
5.2.2.4 饮食与营养管理 给予患者饮食指导,保证营养均衡不过剩,BMI保持在18.5~23.9kg/m2,腰围<80 cm。
5.2.2.5 中医管理
5.2.2.6 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是指使用物理因子(包括但不局限于磁、光、电、热)等对患者进行治疗。主要有经颅磁刺激疗法、光照疗法、脑电生物反馈疗法、小脑顶核电刺激、高压氧疗法等。
5.3 定期随访 根据个人就诊和用药记录档案,制定随访计划,由专人进行随访登记。
6 小结
绝经相关失眠发生率高,影响因素众多,在诊疗中需详细询问病史,全面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建立多学科团队,充分发挥多学科诊疗模式的优势,早期识别绝经相关失眠。根据患者的治疗意愿,制定个体化的药物治疗方案和非药物管理策略,提高(围)绝经期睡眠健康管理水平。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绝经相关失眠临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全科医学杂志》2023年第 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