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要点
(2023-05-24 15:33:59)
标签:
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 |
1
1987年,Golstein发现了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随后,Allison在小鼠中证实CTLA-4抑制剂促使免疫系统杀伤肿瘤细胞。Honjo等于1992年发现了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并在后续研究中证实PD-1是免疫应答的负性调节因子。
1.1
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细胞表达相应配体,导致T细胞失能,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和清除。抗CTLA-4和抗PD-1/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的靶向药物通过解除肿瘤细胞对T细胞功能的抑制,从而发挥抗肿瘤效应。
1.2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3
寻找生物标志物旨在判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选择精准的治疗手段。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可筛选出从ICI治疗中获益的人群,监测其疗效和预后。
1.3.1
1.3.2
1.3.3
1.3.4
2
实体瘤临床疗效评价标准(RECIST)1.1是目前最常用的抗肿瘤药物治疗疗效的评价方法。
2.1
2.2
2.3
3
3.1
肿瘤的经典治疗多基于肿瘤起源的器官及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期等,泛瘤种是以生物标志物为导向而非病发部位来指导临床治疗。多种ICI获批泛瘤种适应证(表3)。
3.2
在妇科肿瘤领域,ICI在晚期/复发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的治疗中疗效较好,已获批适应证见表4。
3.2.1
3.2.1.1
3.2.1.2
3.2.1.2.1
3.2.1.2.2
3.2.2
3.2.2.1
3.2.2.1.1
3.2.2.1.2
基于以上研究证据,推荐帕博利珠单抗用于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既往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患者(2A类)。推荐纳武利尤单抗、赛帕利单抗用于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既往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患者(2B类)。推荐卡度尼利单抗用于治疗既往治疗失败的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患者(2A类)。
3.2.2.2
基于以上研究证据,推荐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含铂化疗(加或不加贝伐珠单抗)用于PD-L1阳性(CPS≥1分)的持续性、复发性或转移性子宫颈癌患者一线治疗(1类)。推荐卡度尼利单抗联合化疗、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同步放化疗或化疗用于转移/复发性子宫颈癌患者一线治疗(3类)。推荐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斯鲁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安罗替尼、信迪利单抗联合安罗替尼治疗既往治疗失败的转移/复发性子宫颈癌患者(3类)。
3.2.3
3.2.3.2
3.2.3.3
3.2.4
3.2.5
3.2.5.1
3.2.5.2
4
4.1
4.2
4.3
4.3.1
4.3.2
4.3.3
4.3.4
4.3.5
4.4
4.4.1
4.4.2
4.4.3
4.5
5
5.1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2
5.3
6
ICI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有效药物,目前主要用于转移/复发患者治疗失败的后线治疗,亦可用于转移/复发患者的一线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子宫内膜癌疗效较好,其次是子宫颈癌,而卵巢癌疗效较差。对于复发/耐药滋养细胞肿瘤应用ICI治疗,部分患者可取得显著疗效。应用ICI治疗有效者,可有较长的缓解期。应用ICI治疗,筛选治疗优势人群至关重要。目前ICI治疗妇科肿瘤单药疗效有限,其与化疗、抗血管生成治疗、PARP抑制剂联合治疗可以提高疗效。临床应用中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排除禁忌证,考虑指南推荐级别。应用ICI可能出现延迟效应、混合效应、假性进展或者超进展,其疗效评价具有特殊性,应进行合理的疗效评估。ICI在使患者获益的同时,也伴有irAEs的发生,可累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其不良事件谱独特,大多数不良事件可控,但有少数患者可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甚至危及生命,应引起高度重视。因此,应加强治疗前基线检查评估,提前预防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到早期诊断、全程监测、恰当处理。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妇科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2023年第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