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40.《中国蕈样肉芽肿诊疗及管理专家指南》(2022)要点

(2023-05-24 09:51:19)
标签:

蕈样肉芽肿

《中国蕈样肉芽肿诊疗及管理专家指南》2022要点

 

摘要】  蕈样肉芽肿 (MF) 是原发于记忆性辅助 T 细胞的皮肤淋巴瘤。典型的MF皮损具有典型的3期表现,早期为斑片,逐渐形成浸润性斑块,晚期可出现肿瘤、红皮病,也可能累及淋巴结和其他脏器,自然病程可达数十年。M早期诊断困难,需要定期随访、重复活检,并结合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免疫表型、分子生物学进行综合判断。MF患者的治疗应根据分期决定,早期MF可选择外用药物、光疗、放疗等皮肤定向治疗,晚期 MF 或复发难治性早期 MF需进行系统治疗,系统治疗均可联合皮肤定向治疗以缓解症状。多学科诊疗模式对于 MF 患者的管理十分重要,在制订治疗方案时应由多学科诊疗团队对患者进行整体评估,充分权衡可的获益、患者耐受性及治疗副反应,以延缓疾病进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本指南参考国外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和专家经验制定,旨在规范中国MF 的诊断、治疗与管理流程。

 

  蕈样肉芽肿(MF)是原发于皮肤记忆性辅助T细胞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皮肤T细胞淋巴瘤 (CTCL) 最为常见的亚型,约占CTCL60%早期MF。 病情进展缓慢,疾病表现与湿疹、银屑病等常见皮肤疾病相似,易漏诊或误诊; 晚期呈侵袭性进展,可出现淋巴结、血液系统或其他脏器受累,患者生存期明显缩短。

疾病概述及分类

MF是最常见的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约占所有原发性皮肤淋巴瘤的50%,其早期组织病理学特征为中小型T 淋巴细胞亲表皮性浸润。MF 好发于中老年人,诊断时中位年龄为5560岁,男女比例为 (1.62.0)1

发病机制

MF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与遗传、环境、感染及免疫功能的改变等因素相关。

临床表现

3.1  皮肤

经典型MF具有典型的3期表现: 斑片期、斑块期和肿瘤期,但部分患者可由于斑片期十分短暂而在起病初期即表现为斑块。MF临床病程发展缓慢,通常要经过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进展,早期表现为斑片、斑块,晚期可出现肿瘤或红皮病,也可能出现皮肤外受累。

(1) 色素减退型MF

(2) 色素增加型MF

(3) 皮肤异色病样MF

(4) 紫癜样MF。临床表现为紫癜性损害,此类皮损可能为本病的唯一表现,也可能与经典型MF皮损或其他MF变型同时出现。

(5) 大疱型MF

(6) 红皮病型MF

3.2  淋巴结

MF患者可出现区域淋巴结肿大,早期通常为反应性淋巴结肿大,随疾病进展可出现淋巴结受累。在体格检查时应常规进行全身浅表淋巴结触诊。

3.3  血液

MF血液受累表现为外周血中出现具有脑回状核的异型淋巴细胞和 () 免疫表型异常的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的绝对值、在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占比及其克隆性与疾病分期相关。

3.4  脏器

晚期MF可能出现内脏器官受累,几乎所有脏器均可受到侵犯,其中以肝、脾、肺受累较为多见。

辅助检查

4.1  皮损的检查

4.1.1  组织病理

组织病理表现是诊断 MF 的重要依据,对于早期MF,往往需要多点取材、重复活检以明确诊断,为避免药物因素可能造成的干扰,在活检前应暂停局部治疗 2 周以上。建议选取浸润最明显的部位进行皮肤活检,手术活检优于环钻活检。

4.1.2  免疫组化

目前研究认为大多数MF肿瘤细胞来源于α/β亚群的辅助性记忆T细胞,免疫表型为 CD3+CD4+CD5+CD8CD45RO+、βF1+TIA-1TCRγ,少数病例表现为细胞毒性T 细胞表型 (TCRγCD3+CD4CD5+CD8+TIA-1+TCRγ+CD3+CD4CD5+CD8+TIA-1+),极少数病例为 CD4+ /CD8+CD4 /CD8表型。

4.1.3  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

T细胞受体 (TCR) 基因重排检测可作为MF的辅助诊断依据。

4.2  系统受累的评估

4.2.1  实验室检查

4.2.2.  影像学检查

4.2.3  淋巴结活检

4.2.4  骨髓活检

4.3  其他有助诊断的检查方法

4.3.1  皮肤影像学

4.3.2  二代测序

4.3.3  分子标志物

诊断与鉴别诊断

5.1  诊断

MF 的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组织学表现、免疫表型及分子检测进行综合判断。对于斑片期和部分斑块期 MF,由于临床表现与良性炎症性皮肤病相似且组织病理学表现不典型,诊断较为困难。

5.2  鉴别诊断

5.2.1  斑片期和斑块期MF

5.2.2  肿瘤期MF

5.2.3  红皮病型MF

评估与分期

6.1  评估

在体格检查时应明确皮损类型及不同类型皮损所占体表面积的比例 [手掌+手指的面积≈1%体表面积 (BSA)]。推荐使用改良的严重程度加权评估工具 (mSWAT,表2) 对患者全身皮损情况进行评估。

6.2  分期

MF的分期采用TNMB系统,该系统包括对皮肤(T)、淋巴结 (N)、内脏(M)和血液 (B)受累的评估 (34)

治疗

7.1  MF治疗原则及目标

7.1.1  延缓进展

7.1.2  控制症状

7.1.3  改善预后

7.2  MF治疗方法

7.2.1  皮肤定向治疗

7.2.2  系统治疗

7.2.3  其他治疗

7.3  MF治疗方案

MF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临床分期和全身情况而定,根据2022年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及中国临床实践,推荐的治疗方案见图 1

7.3.1  早期MF (AA)

7.3.2  晚期MF (BB)

7.4  特殊人群及特殊类型MF的治疗

7.4.1  特殊人群的治疗

7.4.2  MF变异型的治疗

7.5  疗效评估

ISCL、美国皮肤淋巴瘤协会以及 EORTC淋巴瘤小组共同提出了针对 MF的疗效判断标准。分别定义了皮肤、淋巴结、内脏和血液的治疗反应,包括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和复发。根据各项评估结果可对患者的总体反应进行评价 (9)

7.5.1  皮肤

7.5.2  淋巴结

7.5.3  内脏

7.5.4  血液

预后

MF的预后与TNMB分期密切相关,A期患者其预后极好,总体长期期望寿命与年龄、性别和种族相匹配的对照人群相近,BA期中位生存期超过11年。

MF的管理

9.1  疑似MF患者的管理

9.2  多学科诊疗模式

9.3  患者随访

9.4  患者宣教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蕈样肉芽肿诊疗及管理专家指南》(2022)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罕见病研究》2023年第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5.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