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慢性原发性疼痛临床管理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4-29 13:08:21)
标签:
慢性原发性疼痛临床管理精神卫生领域 |
《慢性原发性疼痛临床管理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慢性原发性疼痛(CPP)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及社会功能,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随着国际疾病分类第11版(ICD11)将CPP作为独立疾病纳入分类目录,其普遍性、严重性逐渐受到公众重视,绝大多数CPP患者伴随焦虑、愤怒/沮丧或抑郁等情绪症状。但目前CPP临床实践指南多针对疼痛症状治疗,尚缺乏针对相关情绪症状的临床管理指南或专家共识。本专家共识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对精神科常用治疗措施进行证据等级和推荐强度分级,其中抗抑郁药、重复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认知行为治疗证据等级均为1A,是CPP重要治疗措施。该共识为临床工作者规范化诊疗CPP提供了证据支持。
疼痛是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的不愉快感觉和情绪体验,或与此相似的体验。世界卫生组织(WHO)于2018年重新修订了国际疾病分类(ICD11),首次将慢性疼痛作为独立的疾病纳入分类目录(MG30)。同时,ICD11还制定了一套全新的慢性疼痛分类系统,将慢性疼痛分为慢性原发性疼痛(CPP)、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慢性术后和创伤后疼痛、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慢性继发性内脏痛、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和慢性继发性头痛或颌面痛。其中CPP患病率高,病程迁延,伴随焦虑、愤怒/沮丧或抑郁等情绪症状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但目前CPP临床实践指南多以外科和麻醉科为主,针对疼痛症状治疗(比如各种镇痛技术、局部麻醉技术、神经阻滞技术等),尚缺乏精神科医生的介入,导致针对疼痛相关情绪症状、心理特征等因素未能给予有效关注和干预。
一、CPP的定义
CPP是指发生在身体的1个或多个部位的慢性疼痛,其特征是伴有显著的情绪异常(焦虑、愤怒/沮丧或抑郁情绪)和(或)功能障碍(日常活动受到影响、社会活动参与减少)。
二、CPP的相关因素及机制
CPP病因复杂,是由生物、心理、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疼痛综合征。生物学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组织损伤、慢性炎症和中枢敏化等;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也是CPP的重要影响因素,慢性疼痛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躯体化、失眠和认知功能减退等精神与心理问题;而患者的社会关系、生活事件(包括以前或现在遭受的身体或情感上的创伤)、生活方式和日常活动(包括工作、学习、饮食和睡眠等),以及个体的经济、文化、信仰、就业、居住、收入等社会因素也可能与患者慢性疼痛的发生发展相关。
CPP的具体机制不明,目前多认为与中枢敏化有关,即脊髓及脊髓上疼痛传递反应的放大,包括脊髓节段的中枢敏化和脊髓上的中枢敏化。
三、CPP的诊断、鉴别诊断和评估
(一)CPP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在诊断CPP 时,必须满足以下标准:
在诊断CPP之前需要排除的慢性继发性疼痛,主要包括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慢性术后或创伤后疼痛、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慢性继发性头痛或颌面痛、慢性继发性内脏痛及慢性继发性肌肉骨骼疼痛。
根据ICD11诊断目录,CPP还需鉴别以下精神与行为障碍:
(1)抑郁障碍:
(2)焦虑障碍:
(3)躯体痛苦或躯体体验的障碍(ICD10的躯体化障碍):
(4)此外,CPP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系统(如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等)、任何部位(头
面部、胸部、腹部、四肢等),所以必须排除继发性疼痛,比如非心源性胸痛、心脏病变、食管反流症、食管炎、胃溃疡、膀胱炎等疾病继发的疼痛障碍。
(二)CPP的评估
针对CPP患者,医生应采取“以患者为中心”的综合评估,主要包括: (1)导致疼痛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不良后果;(2)医务工作者或治疗师可提供的治疗和管理策略;(3)患者自身可以提供的自我管理的资源。在评估过程中,医生要鼓励患者积极加入到治疗决策的制定过程,通过有效沟通来共同制定疼痛管理方案。
四、CPP的临床管理
(一)临床管理原则
目前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任何心理、生物或社会因素可以预测CPP的治疗疗效和预后。床管理原则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全面综合评估,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综合管理方案。
(二)临床管理策略和方法
1. 记录疼痛日记(1A):
2. 建立医患联盟,与患者共同制订康复管理计划(2B)
3. 提供建议和相关信息(2B):
4. 回顾可能导致疼痛的生理和心理诱因(3B):
5. 评估疼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3B):
6. 治疗:
(1)药物治疗:
抗抑郁药(1A):
抗惊厥药(1B):
阿片类药(1C):
苯二氮类药(4D):
(2)物理治疗: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1A):
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1A):
经颅微电流刺激(CES)(2B):
生物反馈治疗(1A):
(3)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CBT)(1A):
正念治疗(1B):
(ACT)(2B):
(4)其他治疗:
五、展望
CPP症状多变,病程多迁延,影响因素众多,在治疗方面尚无足够的循证证据证实某种治疗方案确定有效,所以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疼痛临床管理模式被认为是管理慢性疼痛最有效的形式。未来需要多学科合作、针对患者制定个体化或更优化的干预方案,并开展相关研究验证其有效性、安全性及临床可操作性,最终形成具有高循证证据等级的临床管理实践指南,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慢性原发性疼痛临床管理精神卫生领域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精神科杂志》2023年第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