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盐敏感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4-24 11:05:21)《盐敏感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盐是高血压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高盐摄入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限盐已成为国内外高血压防控的重要措施。盐敏感性是关联盐与高血压的遗传基础,也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种中间表型。该共识从临床实践出发,侧重介绍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病因、病理生理机制、临床特点及盐敏感性的判断标准,并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预防和治疗给出相关建议。
流行病学
一、盐敏感者的人群分布
盐敏感性受人种、民族和社会环境因素等影响。盐敏感者在美国非洲裔黑人、高龄人群及高血压患者中检出率较高,在血压正常人群中检出率为15%~42% 不等,在高血压人群为 28%~74%,在我国北方血压正常人群、高血压人群则分别为28.57%和58%。
二、盐与高血压及心血管病风险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
一、病因
1. 遗传因素:
2. 获得性因素:
二、病理生理机制
钠的排泄和潴留受多种因素调控,是盐敏感性高血压病理生理学的重要基础,盐敏感性高血压的形成机制还在不断探索之中。
1. 肾性机制:
2. 血管机制:
3. 中枢机制:
4. 胰岛素抵抗:
5. 胃肠道机制:
三、病理生理特点
1. 与盐不敏感者相比,盐敏感者肾脏的压力利尿钠曲线斜率呈下降趋势,近曲小管重吸收钠增加,肾脏排钠延迟。
2. 盐敏感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现象,这将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激活以及肾脏钠重吸收增加。
3. 盐敏感者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强,血压的应激反应性增强,血浆去甲肾上腺素的水平明显增高。
4. 细胞膜钠离子转运异常:对血压偏高及血压正常的青少年进行随访发现外周血细胞的多种膜离子转运常,包括盐敏感离子通道激活、TRPV1、转化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亚家族C/成员3、上皮钠通道(ENaC)等转运的异常。
5. 盐敏感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增强,炎症激活。
6. 内皮功能受损:
盐敏感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
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特点包括:
盐敏感性的判断标准
目前尚无统一、规范的盐敏感性评估方法和判断标准。经典的盐敏感性的判断方法包括急性盐负荷试验和慢性盐负荷试验。推荐应用基于我国人群的盐敏感性试验方法用于临床研究诊断。
一、急性盐负荷试验
二、慢性盐负荷试验
盐敏感性高血压预防治疗建议
限盐是盐敏感性高血压防治的关键。补充钾离子、钙离子以及应用低钠替代盐也是行之有效的措施。选择适当的降压药物有利于高盐摄入、盐敏感性高血压的控制。联合药物治疗(优选单片固定复方制剂)可有效提高患者依从性。
一、限盐补钾
1. 限盐管理的目标(表2):
2. 限盐管理措施:
3. 低钠替代盐的应用和推广:
4. 摄盐量评价方法(表5):
5. 限盐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盐敏感性高血压药物治疗
1. 利尿剂:
2. 钙拮抗剂:
3.
RAAS抑制剂:
4. 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
5. 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
6. 联合药物治疗:
对高盐摄入、盐敏感性高血压最合理有效的联合治疗是钙拮抗剂+RAAS阻断剂或利尿剂+RAAS阻断剂的联合。由于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常合并交感神经兴奋,部分患者可以使用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或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治疗。
三、盐敏感性高血压防治管理的建议
对普通人群倡导低盐饮食,限制过多盐的摄入;对高血压患者提倡对盐限入促排,减少高盐的危害。
1.
2.
3. 改善盐敏感性的获得性因素,如胰岛素抵抗、糖皮质激素过量、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等。
4. 在临床中应识别盐敏感性高血压患者并对摄盐量较高者(>12g/d)优先选用包含利尿剂的联合治疗。
5. 摄盐行为的干预: 近几十年侧重强调减少盐的摄入,但结果并不理想。减盐的根本目的是防止高盐带来的危害,因此,促进潴留的盐从机体排泄更易实现。对普通人群建议多用具有利尿和利钠作用的食品,比如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白萝卜、韭菜、苦瓜等。而对高血压患者应优先选用与利尿剂联合的降压治疗方法。对难以改变高盐膳食行为的人群,可建议食用富含钾、钙等的食物以对抗高盐的作用,或用一些能增加对盐的感知的调味品以减少摄盐(如辣),或食用苦瓜以增加对高盐的厌恶反应。因此,建议人群层面的减盐策略应倡导“限入促排,多措并举”原则。
6. 利用App网络手段推广减盐措施有较好的效果。
总之,我国是高钠盐摄入大国,盐敏感性高血压人群众多。限盐是一种经济有效、利国利民的人群防治策略,是一项关乎全社会的大健康行为。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应提高对盐敏感性高血压的认知,从预防、治疗等多维度入手,着重提高我国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盐敏感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3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