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9.《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4-24 09:20:20)
标签:

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我国是胃癌高发国家,由于早期胃癌无明显症状,临床发现的胃癌约90%属于进展期,严重降低了5年生存率。胃镜和活检是公认的诊断胃癌的金标准,但我国人口众多,资源分配有限,难以实现大规模筛查,而早期诊断相关检验技术具有无创、便捷、灵敏度高等特点,能够实现早期胃癌的筛查。通过分析近年来已用于临床早期诊断胃癌的相关检验技术,包括呼气检测、血清学免疫检测和分子检测技术,探讨早期胃癌相关标志物,例如幽门螺杆菌、胃蛋白酶原、胃泌素、肿瘤标志物及DNA甲基化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及特点,并提出了共识性意见,旨在为患者、临床医师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规范、临床应用价值高的检验技术指导和筛查策略。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第一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根据《2020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478 508万例,发病率约33.06/10万,居中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2位;死亡373 789万例,死亡率约25.82/10 万,位列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第3位。幽门螺杆菌(Hp)感染和胃癌筛查不足是我国胃癌高发的关键因素。我国目前 Hp 感染率达50%56%,约7亿人被感染。在过去60年,西欧和北美的胃癌发病率逐渐下降,部分原因归功于分餐制控制了Hp传播,降低了胃癌发生风险。除胃癌风险因素减少和生活习惯改善等因素,对胃癌高危人群进行胃癌筛查已成为有效方法之一。据数据统计显示,胃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16个月,为了延长患者5年生存率,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无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提升我国早期胃癌检验技术水平,提高早期胃癌筛查覆盖率是降低我国胃癌死亡率和提升早期胃癌检出率的重要措施。早期胃癌预后良好,5 年总生存率达90% 以上,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仅为30%。而我国早期胃癌诊断率低于10%,这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居于前列的重要原因。

  早期胃癌的检出是我国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在胃癌发生早期,患者往往无明显症状和体征,因此大部分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且常伴有远处转移。晚期患者通常具有吞咽困难、虚弱、消化不良、呕吐、体重减轻、早期饱腹感和/或缺铁性贫血等症状,这些非特异性症状容易被忽略,严重耽误了病情控制和治疗的最佳时间。胃镜和活检是目前诊断胃癌的金标准,是临床上常用的胃肠道黏膜病变诊断方式。但中国胃癌危险人群超3亿人,现有的医疗资源只能完成每年3 000万例的胃镜检查。同时患者对侵入性检查依从性低,因此胃镜与活检难以应用于大规模胃癌筛查。尿素呼气检测、基因甲基化检测、胃蛋白酶原(PG)检测、胃泌素17G17)检测等属于无创检验,将可能筛选患有胃部疾病的人群,从而进行精准预防。

    一、胃癌高危因素

胃癌的发展是一个慢性、多因素参与的恶性上皮黏膜病变,病理学上胃癌的连续发展过程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胃癌,其中胃癌常见的癌前病变是指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的病理学概念,位于胃癌发展过程中的肠上皮化生阶段。

  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我国学者建议将40岁作为胃癌筛查的起始年龄。胃癌高危人群一般指年龄40岁及以上,且有胃癌高发区、Hp感染、既往胃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的人群。

二、早期胃癌的检验技术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提出内镜精查策略,以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早期胃癌检验技术根据检验样品及检测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呼气检测技术、血清学免疫检测技术和分子检测技术。

(一)呼气检测技术

呼气检测即通过检测呼出的气体进行疾病诊断。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尿素呼气试验(UBT)检测Hp,灵敏度可达90%以上,该呼气检测技术可进一步评估早期胃癌发生的风险因素。

共识1   呼气检测技术主要检测 Hp 感染,可用于早期胃癌风险评估和胃部健康监测。

(二)血清学免疫检测技术

血清学免疫检测技术是以血液为样本,在体外进行的抗原抗体反应,在胃癌早期检验中,具有非侵入性、依从性好、操作方便等优势。应用比较广泛的是化学发光免疫分析(CL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

共识2   血清学免疫检测技术可用于多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及胃特异性蛋白的检测,以辅助早期胃癌的筛查。

(三)分子检测技术

分子检测技术是应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分析受检者基因是否有缺陷或者表达产物是否异常,以此达到疾病诊断的目的。目前应用于胃癌早期诊断的分子检测技术有荧光定量PCR检测、二代测序(NGS)以及质谱检测技术。

1.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

2.  NGS检测技术:

3.  质谱检测技术:

共识3   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适于现阶段早期胃癌检验技术的发展需求;NGS目前更多应用于前瞻性临床试验;质谱检测技术可用于早期胃癌差异蛋白的筛选。

(四)检验技术优劣势比较

各种常见的早期胃癌检验技术各有优势和局限性(表1)。

三、早期胃癌检验标志物

早期胃癌检验技术促进了相关标志物的发现与应用性发展,分为Hp标志物、PG 和胃泌素等胃相关标志物、肿瘤标志物和基因甲基化标志物。

(一)Hp标志物

由于患者依从性高和操作简便等优势,UBT和血清Hp抗体检测是常用的2种检测方式。

1.  UBT

2.  血清Hp抗体检测:

共识4   Hp感染是胃癌防治中可控的危险因素,可通过UBT和血清Hp抗体检测来评估胃癌高危人群。UBT 中的C13检测辐射量小,更适用于儿童和孕妇群体。血清Hp抗体在Hp根除后仍能持续存在半年以上,不适用于疗效监测。

(二)胃相关标志物

共识5   PG主要检测萎缩性胃炎,G17检测覆盖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等多种胃肠道疾病。Hp感染患者的血清PGIPGR呈降低表达,建议根除Hp后,再做胃癌癌前病变的PG筛查。PGG17联合检测对胃部疾病诊断价值高,可用于胃癌风险提示。

(三)肿瘤标志物

传统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包括CEACA199CA724等。

共识6   CEACA199CA724等作为胃癌辅助诊断肿瘤标志物,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有限。监测上述肿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有助于胃癌预后评估,且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可降低胃癌漏诊率。

(四) 基因甲基化标志物

共识7   RS19基因甲基化可用于检测早期胃癌,阳性受检者应及时进行胃镜检查;RS19基因甲基化联合肿瘤标志物可进一步提升胃癌诊断灵敏度。

(五)早期胃癌标志物综合评价

对利用这些技术进行早期胃癌检测的标志物进行综合评价,包括检测性能(灵敏度、特异度)、早期胃癌检出能力、患者依从性、操作简便性、检测成本等(表2),供临床诊断选择参考。

四、早期胃癌检验推荐流程

共识8   PGG17Hp检测可作为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初筛项目,RS19 基因甲基化检测作为胃癌高危筛查辅助诊断,胃部不适或 RS19 基因甲基化检测阳性的患者建议胃镜检查和活检。

综上,本共识探讨了呼气检测、血清免疫学、分子检测等早期胃癌检验技术。呼气检测技术中应用最为成熟的是UBT检测Hp。血清免疫学检测中的CLIA技术在临床应用中优于ELISA,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由于仪器成本高,适用于大型三甲医院或检测机构;而ELISA技术更适于基层医疗机构。分子检测技术包括荧光定量PCRNGS和质谱检测等,NGS侧重于DNA检测,但仍处于发展阶段,如何降低筛查成本、解读海量数据等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不仅可检测DNA,也可应用于基因甲基化检测,以辅助诊断早期胃癌。由于PCR仪器的大量出现和广泛使用,也使荧光定量PCR技术普遍适用于所有检测实验室;质谱可通过蛋白筛选来达到发现早期胃癌的目的,在揭示癌症发生的分子机制中将持续发挥作用。

在临床实际应用时,对于以上早期胃癌检验技术和标志物,在选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受检者的依从性、实际健康状况、医疗成本支出等因素,选择其中一种或多种检验方法,以惠及更多患者。目前临床早期胃癌的确诊率仍远远不够,因此提升检验技术,优化标志物势在必行。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检验技术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3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4.2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