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28.《肌骨健康锻炼指南》(2023)要点

(2023-04-23 19:58:17)
标签:

肌骨健康锻炼

《肌骨健康锻炼指南》2023要点

 

[摘要]   肌肉骨骼疾病常涉及中老年、亚健康高危人群及慢性痛症患者,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导致肌肉骨骼健康(肌骨健康)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体质偏弱、静多动少和运动锻炼不足,运动锻炼是提高国民肌骨健康水平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然目前,其治疗、保健作用尚未充分发挥,且在增国民体质、防控疾病方面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导致这些局限的根本原因之一是我国尚缺乏相关的标准性文件,人民群众迫切希望制定出权威、专业的肌骨健康锻炼指南,指导科学运动锻炼。本指南旨在引导大众科学地从事肌骨健康锻炼,以期达到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防治疾病,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幸福指数,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效果。

 

21世纪以来,随着视屏显示终端的普及、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加剧以及运动性损伤的增加,我国社会疾病谱发生显著变化,与肌肉骨骼健康相关的疾病呈年轻化发病趋势。肌骨相关疾病常涉及中老年、慢性痛症以及亚健康高危人群。其中慢性肌肉骨骼疼痛(CMP)相关疾病发病率较高,以骨关节炎(OA)、腰椎间盘突出症(LDH)、颈椎病(CS)、骨质疏松症(OP),腰肌劳损(LMD),背部筋膜炎(FB)等最为常见,这些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运动锻炼是提高国民肌骨健康水平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运动锻炼在增强体质、提高健康水平、防治疾病等方面中的重要作用。

范围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肌骨健康锻炼方式

4.1  有氧运动

4.1.1  分类   有氧运动分为中等强度运动和大强度运动:

1)中等强度运动主要包括健身走、慢跑(6km/h8km/h)、骑自行车(12km/h16km/h)、登山、爬楼梯、游泳、传统功法(详见4.3)等。

2)大强度运动主要包括跑步(8km/h以上)、骑自行车(16km/h以上)等。

4.1.2  目标人群   以提高心肺功能、减轻体重、调节血压、改善血脂为主要目的的人群。

4.2  力量练习

4.2.1  分类   力量练习分为非器械力量练习和器械力量练习:

1)非器械力量练习是指克服自身阻力的力量练习,包括俯卧撑、原地纵跳、并腿左右横跳、仰卧起坐等。

2)器械力量练习是指人体在各种力量练习器械上进行的力量练习,包括哑铃、杠铃、拉力器、举重盘等。

4.2.2  目标人群   以提高肌肉力量、促进骨骼发育和骨健康为主要目的的青少年人群及以提高平衡能力、防止跌倒为主要目的的中老年人群。

4.3  传统功法锻炼

4.3.1  活动形式   传统功法锻炼包括太极拳(剑)、五禽戏、八段锦、六字诀等。

4.3.2  目标人群   以提高身体平衡能力、柔韧性、协调性和改善心肺功能、调节心理状态为主要目的的人群。

4.4  牵拉练习

4.4.1  分类   牵拉练习分为静力性牵拉练习和动力性牵拉练习:

1)静力性牵拉练习包括正压腿、侧压腿、压肩等。

2)动力性牵拉练习包括正踢腿、侧踢腿、甩腰、广播体操(第九套)、肌骨拉伸功、肌骨功法两对半、肌骨拳腿功等。

4.4.2  目标人群   以提高身体柔韧性、平衡能力为主要目的的人群。

5  锻炼强度

5.1  强度划分

5.1.1  小强度   小强度锻炼对身体的刺激作用较小,锻炼过程中心率一般不超过100/min,如正倒走等。

5.1.2  中等强度   中等强度锻炼对身体的刺激强度适中,锻炼过程中心率一般在100/min140/min,如健步走、慢跑、骑自行车、太极拳、肌骨拉伸功、肌骨功法两对半等。

5.1.3  大强度   大强度锻炼对身体的刺激强度较大,锻炼中心率超过140/min,如跑步、快速骑自行车、快节奏的肌骨拳腿功等。

5.2  强度监测

5.2.1  心率监测锻炼强度   可用最大心率百分数和锻炼中的实测心率监测锻炼强度。具体如下:

1)心率在最大心率85%及以上或实测心率在140/min以上,相当于大强度锻炼。

2)心率在最大心率60%85%范围内或实测心率在100/min140/min,相当于中等强度锻炼。

3)心率在最大心率50%60%范围内或实测心率低于100/min,相当于小强度锻炼。

4)最大心率公式: MHR=220-YY 表示年龄,单位为岁(y);MHR 表示最大心率,单位为次每分(次/min)。

5.2.2  呼吸监测锻炼强度   呼吸监测锻炼强度如下:

1)呼吸轻松: 与安静状态相比,锻炼时呼吸频率和呼吸深度变化不大,呼吸平稳,可以唱歌,相当于小强度锻炼;

2)呼吸比较轻松: 锻炼中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增加,可以正常语言交流,为中小强度锻炼;

3)呼吸比较急促: 锻炼中只能讲短句子,不能完整表述长句子,为中等强度锻炼;

4)呼吸急促: 锻炼中呼吸困难,不能用语言交谈,为大强度锻炼。

5.2.3  主观体力感觉监测锻炼强度   主观体力感觉监测锻炼强度如下:

1)小强度锻炼的主观体力感觉为轻松。

2)中等强度锻炼的主观体力感觉为稍累。

3)大强度锻炼的主观体力感觉为累。

6  锻炼时间

锻炼时间宜根据个人时间调整。上午和晚上宜小、中等强度锻炼,下午宜进行中等、高强度锻炼每天宜锻炼 30min90min,可分一次或多次进行,锻炼初期,时间可稍短,待适应后可延长时间。

7  锻炼活动

7.1  准备活动

时间宜为5min10min,主要包括:

1)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等。

2)各种牵拉练习。

7.2  基本活动

锻炼活动的主要形式,应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如有氧运动、力量练习、传统功法锻炼等),控制适宜的强度和时间。

7.3  放松活动

时间宜为5min10min,主要包括:

1)行走(或慢跑)等小强度活动。

2)各种牵拉练习。

8  锻炼方案

8.1  初期

刚进行锻炼的人,运动负荷宜小,初期锻炼的时间宜为8周,具体方案为:

1)锻炼方式: 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传统功法锻炼、牵拉练习。

2)锻炼强度: 55%最大心率,逐渐增加到60%最大心率。

3)持续时间: 每次锻炼10min20min,逐渐增加到30min40min

4)锻炼频率: 3/周,逐渐增加到5/周。

8.2  中期

初期过后,继续增加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时间逐渐增加到每周 150min或以上,使机体能够适应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中期锻炼的时间宜为8周,具体方案为:

1)锻炼方式: 保持初期的锻炼方式,适当增加力量练习。

2)锻炼强度: 逐渐增加到70%80%最大心率。

3)持续时间: 每次锻炼30min50min

4)锻炼频率: 3/周~5/周。

8.3  长期

适应中期锻炼后,应建立长期稳定、适合自身特点的锻炼方案。长期稳定的锻炼至少应包括

每周进行200min300min 的中等强度锻炼,或75min150min的大强度锻炼;每周进行2次~3次力量练习,不少于5次的牵拉练习。具体方案为:

1)锻炼方式: 保持中期的锻炼方式。

2)锻炼强度: 中等强度运动相当于60%80%最大心率,大强度运动达到80%以上最大心率。

3)持续时间: 每次中等强度锻炼30min60min,或大强度锻炼15min25min

4)锻炼频率: 5/周~7/周,大强度锻炼每周不超过3次。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肌骨健康锻炼指南》(2023)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按摩与康复医学》2023年第4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4.19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