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精简版)》要点
(2023-04-23 08:25:51)
标签:
甲状腺癌整合诊治 |
摘要 甲状腺癌(TC)是内分泌系统和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既往的30年中,全球范围内TC发病率大幅增加,成为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如何对TC进行筛查、诊断、规范化治疗,如何对持续/复发/转移性TC基于多学科会诊(MDT)客观评估地系统性整合治疗,以及规范、有效的治疗后动态评估及系统随访,将是提高中国TC 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重要保证,也是甲状腺领域专家肩负的重要责任。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TC的临床管理,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中国经验,撰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本指南涵盖不同病理类型TC的疾病管理,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癌、髓样癌、未分化癌,旨在为中国TC的规范化诊治提供指导与参考。
甲状腺癌(TC)已成为国内外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跃居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女性更是居前5位,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国TC的临床管理,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专家结合中国经验,撰写了《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指南》。
1 流行病学
TC起源于甲状腺D滤泡上皮细胞或滤泡旁细胞。滤泡细胞源性TC包括乳头状癌(PTC)、滤泡状癌(FTC)、低分化癌(PDTC)和未分化癌(ATC)、滤泡旁细胞源性TC即髓样癌(MTC)。PTC占所有TC的 80%~85%,FTC占 10%~15%,PDTC和ATC约<2%,MTC占甲状腺恶性病变的1%~5%。
不推荐对普通人群常规行TC筛选,对TC高风险人群(童年有辐射暴露史、遗传综合征病史者及其一级亲属、MEN-2及其一级亲属、携带胚系RET基因变异 MTC的一级亲属等)建议行TC筛查。
2 诊断
2.1
大多数TC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部分由于结节或颈淋巴结肿大,压迫周围组织,出现声音嘶哑、压迫感、呼吸/吞咽困难等。
2.2
2.2.1
2.2.2
2.3
术前应行甲状腺功能、甲状腺球蛋白(Tg)及甲状腺抗体检测,并作为动态监测的基线评估,怀疑 TC 患者术前常规检测血清降钙素(Ctn)对 MTC 进行鉴别筛查,Ctn 升高或考虑 MTC 应同时检测癌胚抗原(CEA)。
2.4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FNAB)是术前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佳方法。
2.5
经 FNAB 仍不能确定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可检测分子标记物BRAF突变、Ras突变、RET/PTC重排、PAX8/PPAPγ基因重排及进行基因联合检测等,能提高确诊率。
2.6
基于大量超声图像训练的人工智能模型可以辅助 TC 的诊断。
3 治疗
3.1 TC多学科整合诊疗原则
3.2
DTC和MTC总体治疗目标是改善总生存期(OS),降低疾病复发和转移风险,实现准确的疾病分期和风险分层,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率。
3.3
外科治疗是TC最核心的疗法,也是绝大多数患者唯一的根治手段。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4
3.5
DTC术后131I治疗分为清灶治疗、辅助治疗和清甲。辅助治疗可选择性用于无影像学异常而生化可疑疾病,以及对高风险特征存在潜在复发风险进行预防性治疗。
3.5.1 术后131I 治疗前的准备
131I 治疗前应保持低碘状态 2~4 周,避免使用影响碘摄取或代谢的药物;应停用L-T4 或使用rhTSH 使血清TSH升高至>30mU/L;并指导辐射安全防护,育龄期妇女须排除妊娠。
3.5.2
推荐清甲的131I 剂量为30~50mCi,若残甲较多等,可予较高剂量(100mCi);辅助治疗的131I剂量为 50~150mCi;清灶治疗的131I剂量为 100~200mCi,鼓励基于评估及病灶吸收剂量的个体化治疗剂量。
3.5.3
推荐对131I 治疗的血清学(Tg/TgAb)及影像学疗效反应进行客观评价,作为后续131I治疗与否的依据。对清灶治疗后评估为SIR者,若病灶仍摄碘,但无法手术根治且前次131I 治疗有效时,可行再次131I治疗。
3.5.4
放射性碘治疗抵抗DTC(RAIR-DTC)的界定需多学科整合判断,RAIR-DTC的判断预示患者从后续单一131I治疗获益的概率降低,建议TSH 抑制剂治疗后进行主动监测随访。
3.6
3.6.1
首选左甲状腺素(L-T4)口服制剂,早餐前 60 min空腹顿服,与可能干扰 L-T4 吸收和作用的食物和补充剂间隔4h以上。
3.6.2
3.6.3
3.6.4
3.7
对无法手术的局部病灶,不摄碘或碘治疗疗效不佳者,可行外放疗。
3.8
主要为热消融和经皮酒精注射治疗等。不推荐将热消融技术作为治疗 PTMC 的常规手段。对满足条件的 PTMC,不反对开展前瞻性临床研究。
3.9
3.9.1
3.9.2
3.9.3
3.10
对DTC、MTC不建议常规化疗;对无其他选择的转移性ATC建议化疗。
3.11
在DTC和MTC治疗中不建议常规使用免疫治疗。具有 PD-L1高表达的c期ATC,在无其他适用靶向药物时可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3.12
4 TC 的康复与随访
TC治疗后康复主要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康复。
4.1
对DTC应行长期随访、动态评估。
4.2
初次手术后3个月应检测Ctn及CEA水平,评估手术疗效,低于检测水平以下者,可随访观察,间隔可为 6~12个月。
4.3
接受系统治疗患者,应定期进行疗效评估,并根据肿瘤进展、稳定或缓解与否制定后续系统治疗方案。
4.4
主动监测(AS)即DTC确诊后不立即手术而先随访观察,在监测中发现肿瘤进展才积极手术。AS主要用于:1)极低危甲状腺 PTC;2)合并其他疾病需优先治疗;3)预期寿命较短;4)部分无法手术的晚期 DTC,瘤灶长期稳定,随访无进展征象。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抗癌协会甲状腺癌整合诊治指南(2022 精简版)》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国肿瘤临床》2023年第7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