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4.《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2023-04-20 08:51:08)
标签: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 |
《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2023)要点
【摘要】
1
TRA在外周介入中应用不足,需要加快推广和规范。
2
(1)TRA有局部严重并发症较少、 减少住院时间、经济、舒适等优势;
(2)对于桡动脉纤细(女性)、存在解剖学变异或需要使用≥7Fr导管鞘患者, 行外周介入诊疗时应慎重选择TRA; 选择TRA需完善术前评估;建议常规备股动脉入路。
3
(1)TRA术前应仔细评估桡动脉的代偿能力、直径、解剖学变异;
(2)Allen试验及Barbeau试验简单易行,推荐有条件的单位行超声评估桡动脉解剖和血流动力学。
4
(1)TRA适合大多数的外周介入诊疗;
(2)TRA尤其适用于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肥胖、制动困难、髂股动脉闭塞患者;
(3)TRA与TFA术中可互相转换,或联合应用。
5
5.1
5.2
5.3
5.4
5.5
5.6
6
6.1
6.2
6.3
6.4
6.5
(1)TRA的局部穿刺点出血相关严重并发症少于股动脉入路,采用小外径/薄壁鞘、充分抗凝、通畅压迫、减少压迫时间能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2)大部分RAO为无症状,及早发现RAO并及时处理有利于后续再次使用,需警惕筋膜室综合征等罕见但严重的并发症。
7
(1)辐射防护方式及术中辐射剂量可合理达到的尽量低原则是减少患者及术者辐射剂量的关键;
(2)增加术者 TRA 手术操作量可减少患者和术者的辐射暴露, 目前研究认为TRA患者及术者所接受的辐射剂量与 TFA 无明显差异。
8
(1)熟悉股动脉入路的介入医师在经过专业培训后能够快速掌握TRA技术;
(2)外周介入初学者可同时学习桡动脉入路、股动脉入路。
9
TRA行外周介入具有提高患者舒适性、减少局部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优势。 外周介入所含疾病种类多、靶血管位置及形态各异、手术器械种类多,术前详细评估合理选择桡动脉入路、 术中规范操作、选择合适的器械、术后重视桡动脉通畅压迫,能够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TRA外周介入专用器械的研发、桡动脉压迫与解压的最佳方式、导管长时间留置患者桡动脉的保护等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的探索。 TRA的学习曲线与辐射剂量与TFA 相似。 通过加强术者的教育与培训, 规范桡动脉入路操作、提高操作技能, 推广桡动脉入路在外周介入中的应用,能使更多的患者获益。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经桡动脉入路外周介入中国专家共识》(2023)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介入放射学杂志》2023年第3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