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93.《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2023)要点

(2023-04-17 18:50:33)
标签:

《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

《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2023)要点

 

摘要   临床血脂检测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结果准确是有效开展血脂异常管理工作的基础。该指南从临床血脂检测相关概述、检验前阶段、检验阶段、检验后阶段及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以多学科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意见,旨在促进我国临床血脂检测与应用的进一步规范化与标准化,保障血脂异常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

 

  临床血脂检测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检测结果准确是有效开展临床血脂异常管理工作的基础。多种因素影响血脂检测的准确性,包括受试者和样品情况、检测系统等。

概述

要点提示

1. TCTGLDLCHDLC 为临床血脂检测基本项目,ApoAApoBLp(a)等项目已被越来越多临床实验室作为常规血脂检测项目。

2. 其他如sdLDLCoxLDLRLPCFFA、磷脂、LpPLA2,脂蛋白颗粒或亚组分分析及非 HDLC等项目的临床检测也日益受到关注。

一、血脂、脂蛋白及载脂蛋白

二、脂蛋白代谢

三、临床血脂检测项目

检验前阶段

要点提示

1.  检验前阶段影响血脂检测的因素主要包括生物学因素、行为因素、临床因素及样品因素,应采取措施减少检验前因素对血脂检测结果的影响。

2. 早期发现血脂异常和监测其水平变化,是有效实施ASCVD防治措施的重要基础。

3. 推荐采用空腹血清样品进行临床血脂检测以减少样品类型对结果的影响。

4. 非空腹血脂检测主要适用于ASCVD风险评估、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血脂状况、诊断高 TG血症、筛查FH 患者,儿童、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以及其他一些特殊状况时了解血脂水平。

一、血脂水平的影响因素

(一)生物学因素

1. 年龄:  随着年龄增加,血清TCTG水平增加,6070岁后升高的趋势逐渐减弱。

2. 性别:  绝经前妇女的血清HDLC水平高于同龄男性;TC 低于男性;绝经后,同龄的两性 HDLC水平相似,女性的TC水平高于男性。

3.  季节因素:  血清TCTG以冬季最高而夏季降低,季节差异分别可达0.31mmol/L0.23mmol/L男性血脂随季节变化较女性明显。

(二)行为因素

血脂水平受饮食、运动、饮酒、吸烟、精神因素等影响。

(三)临床因素

1. 疾病因素:  影响甲状腺、肝脏、肾脏、胰腺、免疫系统的慢性疾病和组织损伤均与血脂和脂蛋白浓度的变化有关,如甲状腺功能减低、肝功能不全、肾病综合征、糖尿病、感染、创伤等。

2.  药物干扰:  除调脂药物外,抗肿瘤药物(尤其是抗乳腺癌药物)、抗高血压药、免疫抑制剂及雌激素等药物也可导致血脂水平发生改变。

(四)样品因素

1. 禁食时间:

2. 样品类型:

3. 样品处理:

4. 其他:

二、受检者准备及血液样品采集与处理

三、非空腹血脂测定

检验阶段

要点提示

1.  目前建议临床常规采用酶法进行血清 TCTG 测定,匀相法进行血清HDLCLDLC测定,免疫比浊法进行血清ApoAApoBLpa)测定。

2. 临床实验室应对血脂检测系统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性能指标进行定期验证及日常监测。

3. 临床实验室应进行内部质量控制,定期参加国家或地区认可的室间质量评价计划,重视血脂检测的标准化和一致性。

一、检测方法选择

1. 血清TC测定:

2. 血清TG测定:

3. 血清HDLC测定:

4. 血清LDLC测定:

5. 血清ApoAApoBLpa)测定:

二、检测系统选择

(一)检测系统类型

(二)检测系统质量指标

1. 精密度、正确度和准确度:

2. 特异性:特异性是影响准确度的重要因素。

3. 测量区间:

(三)检测系统性能验证

(四)血脂检测

三、质量保证

四、量值溯源及标准化

1. 血脂测定的参考系统:

2. 血脂测定的标准化计划:

检验后阶段

要点提示

1.  临床血脂检验结果报告中除了为医生或患者提供准确、及时和可靠的检测数据外,还应包括解释结果所必需的信息。

2.  国内外主张以显著增高冠心病危险的血脂水平作为血脂异常划分标准,同时也根据危险水平进行干预制定治疗目标。

3. 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主要适用于一般普通人群。

4. 血脂检测项目是ASCVD危险因素指标,不是诊断指标;对血脂测定结果的解释,需考虑生物学变异和临床指征,并结合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判断分析。

一、结果报告

(一)血脂检验结果报告内容

1. 临床信息:

2. 检测信息:

(二)检测结果的表达形式

二、血脂合适水平和异常切点

三、血脂分析的临床意义

1. TC  指血液中各种脂蛋白所含胆固醇之总和。TCASCVD 的危险评估和预测价值不及LDLC 精准。TC 升高可见于遗传因素和多种临床因素,如各种高脂蛋白血症、梗阻性黄疸、肾病综合征、甲状腺功能低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TC降低可见于各种脂蛋白缺陷状态、肝硬化、恶性肿瘤、营养不良、巨幼细胞性贫血等。

2.  TG  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TG平个体内与个体间变异大,同一个体的TG水平受饮食和不同采血时间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时间的 TG 值可能有较大差异。

3.  LDLC  LDLC升高是 AS 的主要危险因素,在ASCVD致病中起着核心作用。提倡以降低血清LDLC水平来防控ASCVD,也是目前国内外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的调脂治疗首要干预靶点(类推荐,A 级证据)。LDLC 升高可见于 FH、家族性 ApoB 缺陷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甲状腺功能低下、肾病综合征等。LDLC 降低可见于家族性无β或低β脂蛋白血症、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亢进、消化吸收不良、肝硬化、慢性消耗性疾病、恶性肿瘤等。

4. HDLC  HDLC水平与ASCVD发病危险呈负相关。TG升高常伴随着 HDLC的降低,严重营养不良者伴随血清TC明显降低,HDLC也低下。HDLC降低还可见于急性感染、糖尿病、肥胖、慢性肾功能衰竭、肝炎和肝硬化等疾病。但也需注意,HDLC水平过高(如>2.07mmol/L)被定义为过高HDLC,与全因死亡增加相关。

5. HDLC  这一指标包含了所有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脂蛋白中含有的胆固醇水平,其中LDLC70% 以上。国内外血脂异常防治指南推荐其作为调脂治疗的次要干预靶点(a 类推荐,B 级证据),适用于TG水平 轻中度升高(2.265.65mmol/L),特别是 VLDLC增高、HDLC偏低而LDLC不高或已达治疗目标的个体,尤其是糖尿病、代谢综合征或慢性肾病伴高非HDLC的患者。非HDLC治疗目标值比LDLC高约0.78mmol/L

6. ApoA 血清 ApoAHDLC水平常呈正相关,其临床意义大体相似。

7. ApoB  ApoB反映血液中致AS脂蛋白颗粒的总数量,与血清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两者临床意义相似。

8. Lpa):  血清 Lpa)浓度主要与遗传有关,基本不受性别、年龄、体重、适度体育锻炼和大多数降胆固醇药物的影响。通常以300 mg/L为切点,高于此水平者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明显增高,提示Lpa)可能具有致AS作用,但尚缺乏临床干预疗效的研究证据。此外,Lpa)增高还可见于各种急性时相反应、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妊娠和服用生长激素等。在排除各种应激性升高的情况下,Lpa)被认为是 ASCVD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

四、异常结果解释处理及其他注意事项

1.  LDLC计算法与直接测定结果不一致:

2.  HDLCLDLC之和大于TC

3. 同一样品 LDLCApoB结果、或HDLCApoA结果不一致:

3.  脂血样品血脂结果的处理:

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要点提示

1.  TCTGLDLCHDLC是临床上筛查血脂异常患者和服用降脂药物疗效评估的基本项目组合,结合ApoAApoBLpa)是血脂检测关注对象的 ASCVD 风险评估的常规组合。

1.  LDLPRLPC等血脂亚组分分析有利于ASCVD风险评估,基因检测可用于诊断 FH 患者或辅助个体化降脂治疗。

2.  VAPNMR 等血脂检测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日益受到关注。

一、血脂测定项目的合理选择

二、其他血脂测定项目

三、新的血脂测定技术与应用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临床血脂检测指南》(2023)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22年第10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3.3.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