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12-29 15:38:35)
标签:
心肌缺血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
《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要点
【摘要】
心绞痛是冠心病最常见的症状,中国心绞痛治疗方式调查协作组第二次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82.9%为劳力性心绞痛,但高达70%的心绞痛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CAG)后未检出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心外膜血管狭窄≥50%)。近20年的研究表明,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和冠状动脉痉挛(CAS)是导致心肌缺血的重要机制,但由于目前无法直观评估冠状动脉微血管,其功能异常引起的症状常被误认为是非心原性因素所致,从而导致误诊及治疗不足。临床上将这种具有缺血性胸痛症状和心肌缺血客观证据,但CAG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CCTA)未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的疾病,定义为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 (INOCA)。我国数据表明,在因心绞痛接受CAG的患者中,约20%为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Non-obCAD),而我国现有冠心病患者1 100万,据此推测我国INOCA疾病负担较重。
一、流行病学
INOCA患病率高,且存在显著的性别及年龄差异。
二、分型及发病机制
INOCA主要因CMD和/或CAS导致心肌需氧与供氧之间出现不匹配(图1),从而导致缺血相关表现。
1. 微血管性心绞痛(MVA):
2. VSA:
三、临床表现
MVA可表现为劳力性心绞痛,也可以出现气促、肩胛区疼痛、消化不良、恶心、乏力、虚弱、呕吐以及睡眠障碍等不典型表现,在中青年女性中不典型症状更为多见。VSA则更多见于男性,以静息性胸痛为主要表现,多在寒冷刺激、大量吸烟、过量饮酒、情绪波动等条件下诱发。由于INOCA患者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可能出现误诊。
四、预后
INOCA 患者如果没有得到明确的诊断和及时治疗,可能导致生活质量下降、残疾风险、医疗费用支出及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升高。特别是有确切心肌缺血证据的CMD患者,预后更差。
五、诊断
1. 无创检测方法: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对CMD诊断效能不佳,灵敏度仅为34.7%,特异度64.9%,多作为初步评估方法。对于疑诊INOCA患者,在排除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之后,可采用无创方法评估冠状动脉微循环功能,主要是通过对比静息和最大充血状态下冠状动脉血流量(CBF)比值从而获得 CFR。
目前可采取经胸超声冠状动脉血流显像、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正 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心脏磁共振成像(CMR)等无创功能性成像方法对 INOCA 患者的冠状动脉微循环进行评估。
2. 有创检测方法:
(1)选择性CAG:
(2)有创功能检查:
(3)血管反应性评估:
3. 诊断流程:
六、治疗及管理
目前关于INOCA患者管理的循证证据较为缺乏,本共识基于现有研究结果并采纳专家意见,推荐采用联合生活方式、危险因素控制及药物治疗的模式,对于INOCA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图6)。
1. 生活方式管理:
2. 危险因素管理:
3. 抗心绞痛治疗:
4. 其他治疗药物:
5. 非药物治疗方法:
6. INOCA患者的随访:
七、未来研究及展望
近年INOCA领域的研究已有较大进展,但仍然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缺血伴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22年第12期。如欲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