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9.《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要点
(2022-12-16 16:42:42)
标签: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 |
《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要点
【摘要】
多年来,ABPA逐步引起我国临床医师的重视,病例资料不断见诸报道,但由于该病临床表现多样,诊断标准不一,且需要特殊的实验室检查,临床上存在诊断不及时、治疗不规范等情况。
一、发病机制
ABPA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相关研究涉及个体易感性、病原特点及病原-宿主相互作用几个方面。
二、临床表现
ABPA较常发生于哮喘患者,研究显示 ABPA在哮喘中所占比例为1.0%~3.5%。此外,ABPA还可发生于其他肺部疾病患者,例如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等。
ABPA常表现为控制不佳的哮喘、中央性支气管扩张或肺部反复感染。值得注意的是,有的患者可无典型的哮喘样症状。由于临床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被漏诊或误诊,往往发展至晚期出现不可逆性结构改变才得以确诊。
与其他过敏性疾病常见于儿童不同,ABPA发病率在成年人更高。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痰可为胶冻样黏痰或伴棕褐色黏冻样痰栓,还可见低热、消瘦、乏力或胸痛等。存在支气管扩张时,可有不同程度的咯血或血性痰。急性加重时出现较明显的咳嗽、喘息、咯血、咳大量黄黏痰等。缓解期上述症状可消失或明显减轻。
体检时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哮鸣音。晚期患者可出现杵状指和发绀。
三、实验室检查
(一)皮肤试验
皮肤试验是诊断烟曲霉致敏的传统方法,检测方法简单、快速,包括点刺试验和皮内试验,皮内试验比点刺试验更敏感。
(二)血清学检查
1.
血清总IgE测定:
2.
特异性IgE测定:
3.
烟曲霉特异性 IgG(sIgG)测定:
(三)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目前建议将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作为ABPA辅助诊断指标,诊断界值为>0.5×109个/L。
(四)痰液检查
痰液(特别是痰栓)显微镜检查可发现曲霉菌丝,偶而可见到分生孢子,嗜酸性粒细胞常见,有时可见夏科-莱登结晶。
(五)胸部影像学表现
ABPA的影像学表现为肺部浸润影和实变影,肺浸润呈均质性斑片状、片状或点片状,不伴叶间隙移位,上中下肺部均可分布。ABPA具有一定特征性的其他影像学表现。
气道黏液嵌塞在ABPA很常见,在胸部高分辨率CT(HRCT)上可表现为“牙膏征”或“指套征”或“树芽征”(图1,图2C)。
(六)肺功能检查
肺功能测定有助于ABPA的诊断及评估肺功
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常作为治疗效果的评价指标。
(七)病理学检查
ABPA的诊断一般不需要进行肺组织活检,但对于不典型的病例,肺活检有助于除外其他疾病例如肺结核、肺部肿瘤等。
四、诊断、鉴别诊断和疾病分期
(一)诊断
诊断ABPA应根据相应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和血清学检查结果,2013年国际人类和动物真菌学会(ISHAM)专家组提出了ABPA诊断标准,简洁实用,有助于及时或早期诊断ABPA,及时治疗,改善疾病预后。因此在这一诊断标准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疾病分布特点和临床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诊断标准。诊断ABPA须具备第1项、第2项和第3项中的至少2条(表1)。
表1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ABPA)诊断标准
1. 相关疾病
(1)哮喘
(2)其他:支气管扩张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囊性纤维化等
2. 必需条件
(1)烟曲霉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或烟曲霉皮肤试验速发反应阳性
(2)血清总IgE水平升高(通常>1 000 U/ml)
3. 其他条件
(1)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0.5×109个/Lb
(2)影像学与ABPA一致的肺部阴影
(3)血清曲霉特异IgG抗体升高
ABPA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尤其是在疾病的早期,可被误诊或漏诊多年,但哮喘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建议对所有哮喘患者进行血清曲霉sIgE检测和(或)曲霉变应原皮肤试验,以明确曲霉致敏情况。对于曲霉致敏的患者,应行进一步检查以及时明确是否存在ABPA。对于存在曲霉致敏,但尚未达到ABPA诊断标准的患者应定期随访,以便在出现支气管扩张或肺功能明显受损之前获得及时诊断。
(二)鉴别诊断
曲霉和其他真菌在呼吸道和肺部引起的反应,临床上可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真菌过敏性支气管炎、气道定植、SAFS、ABPA/ABPM、侵袭性肺真菌病等。
(三)疾病分期
根据临床表现、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ABPA的自然病程可分为~期,对于评价患者个体的疾病状况和转归有帮助。
五、治疗
ABPA的治疗目标包括控制症状,预防急性加重,防止或减轻肺功能受损,预防支气管肺结构出现不可逆性损害。ABPA患者应尽量避免接触曲霉等变应原,脱离过敏环境对于控制症状、减少急性发作非常重要。药物治疗在抑制机体曲霉变态反应的同时,清除气道内曲霉定植,防止支气管及肺组织出现不可逆损伤。
(一)激素治疗
口服激素是ABPA的基础治疗,能有效抑制过度免疫反应,并减轻曲霉引起的炎症损伤。早期应用口服激素治疗,可防止或减轻支气管扩张及肺纤维化。对于并发哮喘急性发作期的ABPA患者,推荐中等剂量口服激素,以尽量减少激素带来的不良反应。治疗时间依据疾病严重程度不同而有所差异,总疗程因人而异。
激素静脉冲击疗法可能对于难治性、长期使用激素但病情恶化的ABPA患儿有益;对于部分囊性纤维化合并ABPA的期患者,急性发作且对口服激素和抗真菌药物无反应时,短时间(3d)激素静脉冲击疗法可有效。
单独使用吸入激素(ICS)并无临床获益。但全身激素减量至≤10mg/d(泼尼松当量)时联合使用ICS可能有助于哮喘症状的控制,并减少全身激素用量。
(二)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药物通过减少气道真菌定植、减轻炎症反应而发挥治疗作用。抗真菌药物可以改善症状,减少口服激素的剂量,减少反复急性加重,对于具有中心性支气管扩张患者的初始治疗,口服激素依赖或激素治疗后复发的患者,建议使用抗真菌药物。伊曲康唑可减轻症状,减少口服激素用量,同时降低血清总IgE水平、减少痰嗜酸性粒细胞数目。由于口服伊曲康唑生物利用度的个体差异大,有条件者建议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其他唑类如伏立康唑、泊沙康唑也具有同样的疗效。
(三)生物制剂
1.
奥马珠单抗:
2.
其他生物制剂:
六、病情监测和预后
ABPA患者接受治疗后,最初每6~8周随访1次,评估症状、血清总IgE水平、X线胸片、肺功能等。症状缓解,肺部阴影消失,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降低,血清总IgE降低并稳定,可视为病情缓解。
总IgE水平是反映ABPA疾病活动性的重要指标,但通常难以恢复到正常范围,治疗目标是使患者总IgE水平下降50%以上。
ABPA如能早期诊断并规范治疗,病情可缓解并长期控制,预后较好。ABPA远期并发症包括严重气流受限、肺不张、侵袭性肺曲霉病及肺纤维化。
七、有待研究的问题
当前我国哮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但临床控制率不容乐观,重症哮喘仍属常见。
ABPA的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主要涉及免疫机制和遗传易感性,建议进一步探索真菌致敏激活免疫反应的信号通路,筛选可能的治疗靶点。
从国内文献报道可以看出ABPA存在较高的漏诊率和误诊率,治疗方案亦缺乏规范可循。因此有必要对我国ABPA的诊治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对于针对性地传播ABPA诊治知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制订适宜性诊治规范有重要意义。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诊治专家共识(2022年修订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22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