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恶性胸膜间皮瘤(MPM)诊治共识(2022,杭州)》要点
(2022-12-09 08:59:42)
标签:
恶性胸膜间皮瘤 |
【摘要】: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是一种发病率较低的恶性肿瘤,近 20 年来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恶性胸膜间皮瘤高风险人群及患者的早诊早治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治疗至关重要。 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恶性胸膜间皮瘤的诊治共识指南,将促进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早期诊断的同质性和规范性。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诊治共识(2022,杭州)》由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发起,联合多学科专家,根据《世界卫组织指南制定手册》的原则和方法,整合近年来国内外在恶性胸膜间皮瘤诊断与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同时结合恶性胸膜间皮瘤临床实践经验。 针对恶性胸膜间皮瘤的流行病学、病理学、辅助检查、手术、放疗、内科治疗、电场治疗、姑息支持治疗等关键问题给出了详细的循证推荐。 旨在规范恶性胸膜间皮瘤筛查与早诊早治实践,进一步提升中国恶性胸膜间皮瘤患者的生存率。
一、引言
恶性胸膜间皮瘤(MPM)起源于胸膜的表面浆膜细胞,是一类相对罕见而高度致命的恶性肿瘤。间皮瘤的确切发病率、 患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大部分地区尚不清楚,特别是在那些仍然使用石棉的国家,包括东欧、亚洲、南美和非洲大部分地区。由于其潜伏期长,诊断数据收集不足,以及死亡率高,很多患者在确诊前就已死亡,目前很难确定这类肿瘤的全球流行数据。
MPM的临床表现通常为非特异性和隐匿性,其组织学类型呈多样化,如何鉴别良恶性胸膜间皮瘤,以及其他实体瘤的胸膜转移,成为临床诊治的难点。
二、证据水平和推荐强度
三、MPM 风险筛查
【共识1】 我国的MPM临床诊断不足,误诊率高,需重视对高风险人群和高风险地区的疾病筛查 (强推荐,类证据)。
四、辅助检查的应用更新
【共识2】 胸腹部增强CT是目前MPM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超声检查、PET/CT和 MRI 等影像学方法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 可根据不同情况优先选择使用(强推荐,类证据):
·在对胸膜结节进行评估、鉴别和穿刺活检,或对胸腔积液及心包积液抽取定位时, 推荐使用超声检查。
·在观察胸壁、膈肌和大血管侵犯等特殊情况时,推荐使用胸部MRI检查。
· 在治疗前可考虑完善 PET/CT检查, 以进行更加精确的分期和指导后续治疗。
·由于检查费用昂贵,目前不推荐将 PET/CT和MRI检查作为常规随访的检查手段。
(一)增强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
(二)超声检查
(三)磁共振成像(MRI)
(四)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
五、胸膜活检和病理学检查的常规及特殊操作
【共识3】 推荐将超声和CT引导的穿刺活检作为标准操作,包括疑似MPM锁骨上、肝脏等处转移时。推荐将胸腔镜检查和活检作为在特定情况下的有效补充手段, 以及进行胸膜肿瘤扩散镜检分期的标准操作(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4】 肉瘤样MPM细胞通常不会脱落至浆膜腔, 因此不常规推荐胸腔积液细胞学检查作为确诊依据。 在难以获取足量组织标本的情况下, 推荐通过胸腔积液脱落细胞学检查明确诊断, 但需要对反应性间皮增生、 恶性间皮瘤和转移癌的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区分(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5】 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 MPM 的金标准。不同组织学亚型预后不同, 因此组织样本的病理诊断应提示组织学亚型。 原位间皮瘤已被列入2021版WHO分类中,可通过免疫组化检测BAP1和/或MTAP丢失,和/或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检测 CDKN2A纯合子缺失辅助诊断。 上皮样弥漫性间皮瘤的核分级, 建议在病理报告中记录核分级和其他组织学预后特征(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6】 免疫组化在恶性间皮瘤的诊断中尤为重要,推荐至少选用 3 个间皮瘤标记和3个其他肿瘤标记。 免疫组化检测BAP1、EZH2和MTAP可用于鉴别良性间皮增生和恶性间皮瘤。 MPM中最常见的基因改变包括BAP1、CDKN2A、NF2、TP53、SETD2和SETDB1。 对于无石棉暴露史、发病年龄低、有多种肿瘤家族聚集现象的患者,推荐BAP1胚系检测(强推荐,类证据)。
(一)超声或 CT 引导的经皮穿刺活检
(二)胸腔镜检查
(三)细胞学检查
(四)组织学诊断
六、手术治疗
【共识7】 较早期(~期)的上皮样 MPM 患者首选手术治疗。胸膜外全肺切除术由于手术创伤大,对生活质量影响大,目前国内外临床已较少使用。对于可手术的MPM患者, 专家组建议采用胸膜切除术或剥脱术(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8】 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患者,如需处理胸腔积液,推荐使用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或胸膜导管引流。在支持治疗中, 推荐使用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来预防恶性胸腔积液复发(强推荐,类证据)。
七、 内科治疗
【共识9】 对于不可手术切除的MPM患者, 一线治疗优先推荐培美曲塞联合铂类以及贝伐珠单抗或者使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肉瘤型优先推荐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10】 在有条件开展的机构, 对不可手术切除的MPM患者一线治疗可考虑使用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联合化疗(培美曲塞+铂类)(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11】 对于一线未接受过免疫治疗的患者,纳武利尤单抗+伊匹木单抗、 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单药也推荐作为 MPM 的二线及以上治疗选择(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12】 对于一线治疗未使用培美曲塞的不可切除晚期MPM患者,二线可选用培美曲塞(强推荐,类证据)。
(一)一线治疗
(二)二线治疗
八、 放射治疗
【共识13】 对术后患者,如体能评分良好,肺功能和肾功能良好, 腹部、 对侧胸部或其他部位不存在病变, 可考虑术后半侧胸腔辅助放疗以降低局部复发率,延长生存期需吸氧治疗的患者,不考虑术后辅助放疗(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14】 半胸辅助放疗需在有丰富放疗经验的中心进行, 临床可使用的方式主要包括调强适形放疗(IMRT)和容积弧形调强放疗(VAMT)(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15】 化疗前确定大体肿瘤体积(GTV)和计划靶体积(PTV)以 CT 扫描为基础。 在配备了磁共振图像融合成像技术的机构,可参考 MRI 扫描结果作为补充(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16】 局部复发好发于胸腔手术区域 (如胸膜抽吸、活检、胸腔引流和胸腔镜检查),专家组建议对胸部手术部位应及早接受低剂量放射治疗(8Gy单次),以预防和降低手术或穿刺部位种植转移(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 17】 对存在明显疼痛和纵隔综合征的晚期MPM 患者,可进行姑息性放疗,目前国外推荐的剂量方案包括8Gy单次、4Gy5次或3Gy10次,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的耐受性和止痛效果进行剂量调整(强推荐,类证据)。
九、 姑息和支持治疗
【共识18】 MPM 患者姑息和支持治疗的重点是疼痛管理,以及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强推荐,类证据)。
【共识19】 MPM患者的癌症疼痛管理方法有药物治疗(参考WHO癌症疼痛缓解三阶梯治疗方法)和姑息性放疗。 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应用 TTFields。
【共识20】 因肿瘤分期或疾病状态而不适合接受肉眼完全切除手术,但有临床症状,且胸腔穿刺和导管引流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保留实质的减瘤手术。以释放受压的肺,改善呼吸功能(弱推荐,类证据)。MPM患者的姑息和支持治疗重点是疼痛管理,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
(一)疼痛管理
(二)缓解呼吸困难和缺氧症状
十、总结与展望
本共识讨论和制定的目的在于将MPM诊疗领域近年来的新进展整合到临床实践中。 我们希望通过本文帮助临床医师了解这些新方法的应用原理,并规范使用,提高我国 MPM 患者的确诊率,改善临床预后。在临床实践中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个体化使用不同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未来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包括规范MPM的筛查流程;探讨可靠的筛查指标和疗效生物标志物;建立数据平台, 勾画我国MPM患者的病理特征和基因图谱。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 自成体系的医学科学,在 MPM 的诊疗中,也需要重视并合理使用中西医结合方法。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恶性胸膜间皮瘤(MPM)诊治共识(2022,杭州)》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肿瘤》2022年第12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