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1.
(2022-10-29 15:35:40)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 |
[摘要] 近年来,随着妇科恶性肿瘤综合治疗新策略的不断涌现,以及生殖肿瘤学和遗传肿瘤理念的演进,传统的“单学科诊疗”模式已难于以最优的方案解决患者的诊疗问题。多学科诊疗(MDT)可以使患者获得最科学、最合理的诊疗,有利于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治疗方式,从而提高医疗效率及质量。基于MDT领域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临床实践经验,中国抗癌协会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组织国内妇科肿瘤及相关领域的专家针对妇科恶性肿瘤MDT运行流程、监测评估及质量控制,制订了《妇科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希望通过本共识,提高中国临床工作者对于妇科恶性肿瘤MDT的认识,以指导和规范MDT在妇科恶性肿瘤诊疗中的临床运用。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占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15%~20%,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为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总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中宫颈癌发病率上升趋势最为明显,子宫内膜癌发病率紧随其后,并均呈现年轻化趋势,而卵巢癌早诊率低,晚期患者多,是死亡率最高的妇科恶性肿瘤。因此,早期发现、规范化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重要途径。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治疗等,但妇科恶性肿瘤的病理学类型繁多,表现各异,对治疗的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有些肿瘤即使处于晚期,通过放疗或化疗也能获得长期控制,而有些肿瘤只能获得姑息治疗效果,传统的“单学科诊疗”模式已难于以最优的方案解决患者的诊疗问题。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殖肿瘤学和遗传肿瘤理念的推进,使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从而使单维度的疾病治疗,上升到全流程的医疗决策及健康管理方案的制订。欧美发达国家多学科诊疗(MDT)模式运行结果显示,MDT能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并提升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中国的肿瘤MDT模式也已有20余年的发展历程,但至今尚未形成妇科恶性肿瘤MDT专家共识。
MDT即通过固定时间和地点的会议,汇集各科室的最新发展动态,结合患者的疾病分期、家庭经济状况、身体状况及心理承受能力,权衡利弊后,制订出科学、合理、规范的诊疗方案。
1 MDT的目的、责任和义务
1.1 主要目的
MDT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全流程的医疗决策和健康管理方案,包括明确诊断、针对疾病各阶段制订治疗计划、管理诊疗过程相关的并发症、参与患者生育决策选择及后续激素替代治疗、健康生活指导,最终改善患者的预后及生活质量。同时,MDT将整合医疗资源,促进临床跨学科交流和融合,以及不同学科、不同医院医师之间的交流学习,提高医师的专业水平及学术水平,改善区域间的医疗水平不均衡局面。
1.2 责任和义务
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一站式医疗服务,充分考虑到患者个体差异、肿瘤异质性,保证治疗方案的科学性,以及治疗方案实施的完整性、公允性、实用性、可追溯性和时效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妇科肿瘤患者的生存预期和生活质量(QOL),降低治疗费用。
以MDT为平台整合医疗资源,促进不同学科交流及跨学科团队合作,成为区域性诊疗的人才培养基地。开展高质量的临床及转化研究,成为各学科的新技术交流及学术推广平台。
参与全国性的MDT网络和服务模式的构建,与国际先进诊治服务及模式接轨,并将高水平的诊治服务落实到本地化的实施层面。
2 MDT制度管理
2.1 行政和临床共同管理
2.2 MDT的运行制度
2.3 MDT运行中的质量管理
3 MDT团队的组织建设
3.1 MDT组织构架
MDT团队由MDT主席、首席专家、MDT成员及协调员组成,MDT成员可分为核心成员和扩展成员,核心成员包括肿瘤妇科、放疗科、化疗科、外科(腹部、泌尿或胸部外科)、影像诊断科(放射科、超声影像科)、病理科及临床药剂科等。扩展成员即特殊病例需要邀请的相关专业人员(包括但不仅限于本单位),包括麻醉科、重症医学科,介入治疗科、生殖内分泌科、产科、临床研究机构、伦理机构、遗传学咨询专家团队、生物信息分析专家团队,以及护理、营养、康复、心理、中医等学科。
3.2 MDT团队成员基本要求
核心团队成员应具备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资格,具备团队精神,尊重同行发言,善于合作、学习,能够及时掌握本领域的最新进展和诊疗指南,在临床及科研方面拥有较高水准。
如果相应学科尚不具备以上级别医师或人力资源有限时,应推荐本学科的高年资主治医师暂行替代,并督促相应学科落实核心团队成员的培养。
3.3 MDT团队的成员职责
MDT主席:
首席专家:
MDT成员:
MDT协调员包括会议秘书和记录员。
3.4 基础设施的配置
工作场地:
技术和设备:
4 MDT的组织及实施
4.1 MDT会议时间安排及患者纳入标准
4.1.1 MDT会议时间安排
4.1.2 MDT患者纳入标准
4.2 MDT的标准化流程(图1、2)
4.2.1 MDT会议前准备
预约:
病例筛选:
准备:
4.2.2 MDT会议的流程及讨论路线
MDT会议的流程:
MDT的讨论路线:
4.2.3 MDT讨论需要明确的问题
卵巢癌MDT需要明确的问题:
宫颈癌MDT需要明确的问题:
子宫内膜癌MDT需要明确的问题:
决策方案的制订:
4.2.4 MDT会议后的工作
患者及家属会谈:
方案实施及修订:
随访跟踪:
5 MDT监测评估及质量控制指标
5.1 肿瘤诊疗规范性指标
5.2 MDT运行情况指标
5.3 MDT病例疗效指标
5.4 卫生经济学指标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妇科恶性肿瘤多学科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癌症杂志》2022年第8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