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要点
(2022-10-28 19:24:20)
标签:
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技术 |
《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要点
【摘要】 近年来,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作为介入治疗技术之一,应用于治疗进展期肝胆恶性肿的效果逐渐受到认可。但不同临床巾心的HAIC操作技术差别较大,缺乏行业规范,且多数以一次性穿刺留管形式完成。为了满足HAIC需长时间持续灌注、多次反复给药的特点,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系统比一次性穿刺留管更具优势。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系统植入术采用管头同定技术、肝内外血流再分布术,具有创伤小、导管移位率低、实现全肝灌注、患者舒适性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已在国内外多个临床中心得以证实。为了更好地规范HAIC治疗技术,通过回顾文献并经临床实践和充分讨论,参与本共识编写专家达成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术标准化操作流程、技术要点、HAIC方案、术后并发症防治、药盒系统维护及相关护理常规等共识
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是肝胆系统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胆管癌和转移性肝癌等)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在肝动脉直接灌注化疗药物.显著提高肝脏和肝脏肿瘤局部药物浓度并发挥抗肿瘤作用,得到多项临床研究验证,受到学术界越来越多关注。经皮肝动脉化疗留置导管药盒系统(简称肝动脉化疗药盒)是一套可供反复多次HAIC治疗的体内导管药盒系统,主要由头端位于肝动脉内的留置导管和埋于皮下的药盒组成,其安全性和植入成功率已在既往研究中得以证实。与常规一次性经皮穿刺肝动脉留管化疗相比,植人式肝动脉化疗药盒可避免股动脉反复穿刺置管,提高患者长时间持续HAIC和反复多次HAIC治疗的舒适性和依从性,时降低治疗费用。
传统的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术需通过全身麻醉下外科剖腹手术完成,近年随着介人治疗相关器材及技术发展,已有研究显示经皮植人肝动脉化疗药盒的可行性及其微创化、并发症少等优势,并逐渐发展出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术。传统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术尽管开展多年,但因留置导管头端游离,导致导管移位率较高,肝动脉闭塞率高眩,临床使用率不高。而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术采用管头固定技术和肝内外血流再分布术,具有创伤小、导管移位率低、实现全肝灌注、患者舒适性高、并发症少、药盒使用周期长等优点。由包括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介入治疗科在内的多个国内外中心完成的多项研究证实。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术可为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HAIC通路;多个前瞻性和回顾性临床研究显示,采用该技术完成的HAIC治疗进展期原发性肝癌、肝内胆管癌、肝门胆管癌、胆囊癌等安全有效,其中两个前瞻性研究发表于Radiology杂志。目前国内对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术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术后并发症防治及药盒维护缺乏统一认识,为推动这一术式标准化和规范化建设,现组织多名专家在充分文献检索和临床实践础上进行深入讨论并达成共识意见,制定本专家共识,以供从事该技术的介入科和相关专业医师参考。
1 适应证和禁忌证
1.1
需行多次HAIC治疗的进展期不可切除肝胆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包括原发性肝癌(伴门静脉等脉管癌栓、肿瘤巨大或多发且预估TACE治疗效差、TACE治疗后进展)、进展期肝内胆管癌、肝门胆管癌、胆囊癌伴肝内转移、转移性肝癌(如结直肠癌肝转移)等。
1.2
对比剂过敏;预穿刺部位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如脓毒血症、菌血症等;预穿刺部位曾接受放射治疗;存在严重不可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合并其他基础疾患如心肺疾患等不能耐受手术;不适合HAIC治疗,如肝脏肿瘤负荷>70%,Child-Pugh分级C级,美国东部肿瘤研究协作组(ECOG)评分>2分,大量腹水、肝外广泛转移、预计生存期<3个月,白细胞计数<3.0×109/L,血小板计数<60×109/L等。
2
2.1
2.2
2.3
3
3.1
3.2
3.3
3.4
4
5
5.1
5.2
5.3
6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6.10
7
8
9
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术是介入治疗技术之一.本共识旨在推动HAIC技术标准化、规范化建设,通过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规范化技术流程的共识形成和制定,使该技术能在国内各级医院规范化、合理化应用,提高HAIC有效性和安全性.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为HAIC介入技术在国内各级医院普及、推广和规范化应用提供条件。国内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技术应用及维护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多学科医师、护理团队及患者共同努力。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改良式经皮肝动脉化疗药盒植入技术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介入放射学杂志》2022年第7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