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20.《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要点

(2022-08-04 19:41:08)
标签:

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

《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要点

 

一、引 言

胃癌是威胁我国居民生命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 世界卫生组织 (WHO)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胃癌新发病例47.9万例,死亡病例37.4万例,分别占全球胃癌发病和死亡的 44.0%48.6%。在我国,胃癌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发病率的第4位,死亡率的第3位,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胃癌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胃癌防治是我国恶性肿瘤防控面临的重大挑战。

  2003—2015年,我国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有所升高,从27.4%提高至35.1%,但仍然明显低于日本(80.1%)。和韩国(75.4%)。 胃癌患者的生存时间与其临床诊断发现的早晚密切相关。 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即使是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其5年生存率仍低于30%,而早期病例经过及时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 90%以上。

开展胃癌筛查可显著提高人群胃癌早期病变检出率,改善患者预后,大幅提高患者生存率。 民众对于胃癌及其筛查的认知程度低等现状制约着我国胃癌筛查早诊早治工作的效果与收益。

二、指南形成方法

三、关键问题及推荐意见

(一) 流行病学问题

临床问题1: 我国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

A 我国胃癌负担严重, 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B 我国胃癌发病率呈现出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

C 我国胃癌死亡率呈现出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

临床问题2: 我国胃癌患者的生存率

我国胃癌5年相对生存率近年来有所升高,但总体依然较低

临床问题3: 胃癌相关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危险因素

A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B 长期高盐饮食、烟熏煎炸食品、红肉与加工肉的摄入及不良饮食习惯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C 吸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D 重度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E 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保护因素

足量摄入蔬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1. 目前研究已经明确的主要危险因素

1Hp感染

早在1994年,WHO国际癌症研究署(IARC)将 Hp列为类致癌因子。Hp在胃部的长期存在会引起慢性胃炎, 并在胃黏膜萎缩和肠化生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2)饮食与饮食习惯

饮食与饮食习惯是胃癌发病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具体包括高盐饮食、经常摄入腌熏煎烤炸食品、红肉及加工肉类、不良饮食习惯等。

3)吸烟

吸烟可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 且吸烟与胃癌发生风险呈剂量反应关系。

4)饮酒

饮酒是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5)一级亲属胃癌家族史一级亲属(FDR)胃癌家族史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

2. 足量摄入蔬菜、水果是胃癌的保护因素

(二) 筛查和早诊早治结局

临床问题4:  筛查相关胃部肿瘤病变组织学分型和病理学分期

A 胃癌的组织学分型包括:乳头状腺癌、低黏附性癌(包括印戒细胞癌和非印戒细胞癌)、管状腺癌、黏液腺癌等

B 根据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TNM 分期系统(第8版),胃癌病理学分期分为0期、期、期、期和期

临床问题5: 胃早期癌和癌前病变定义

A 胃早期癌指癌组织仅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论是否有区域性淋巴结转移

B 胃癌前病变指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学变化, 即胃黏膜上皮内瘤变, 根据病变程度,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 和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

临床问题6: 胃癌前病变检出率情况

我国胃癌前病变检出率男性高于女性, 且年龄越大癌前病变检出率越高, 同时具有明显地区差异,胃癌高发区检出率往往高于低发区

临床问题7: 胃癌筛查不良结局事件指标

A 胃癌筛查的危害是指与未筛查比较, 个体或群体在参与筛查过程中产生的任何负面效应

B 胃癌筛查的潜在危害主要有过度诊断、假阳性、假阴性以及筛查相关并发症和感染

(三) 人群风险分类

临床问题8: 胃癌高发区定义

建议将胃癌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R≥20/10万的地区定义为胃癌高发区(强推荐,证据分级:中)

临床问题9: 胃癌高风险人群定义

年龄45岁及以上, 且符合下列任一条件者为胃癌高风险人群:(强推荐,证据分级:中)

1. 长期居住于胃癌高发区;

2. Hp感染;

3. 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 一级亲属有胃癌病史;

5. 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四) 筛查起止年龄

临床问题10: 胃癌筛查目标人群的推荐起止年龄

推荐高风险人群胃癌筛查起始年龄为45岁,至75岁或预期寿命<5年时终止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中)

(五) 筛查和检测方法

临床问题11Hp 感染检测

A 推荐在胃癌高发地区人群进行Hp感染检测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B 推荐首选尿素呼气试验(UBT)进行Hp的检测,血清Hp抗体检测和粪便抗原检测作为UBT的辅助诊断措施,或不能配合UBT者的二线诊断措施(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临床问题12Hp感染以外的胃癌其他生物标志物筛查

A 不建议将血清胃蛋白酶原(PG)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B 不建议将血清胃泌素-17G-17)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C 不建议将血清胃癌相关抗原MG7-Ag检测单独用于胃癌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D PGG-17MG7-Ag和血清 Hp-Ag等联合检测,配合评分系统或许有利于胃癌的精准筛查,但需要考虑经济效益问题(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临床问题13: 胃癌筛查人群

A 推荐胃癌高风险人群接受胃癌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B 不建议胃癌非高风险人群接受胃癌筛查(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临床问题14: 胃癌筛查与监测间隔

根据 ABC 分级

A 级:PG-)、Hp-)患者可不行内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B 级:PG-)、Hp+)患者至少每3年行1次内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C 级:PG+)、Hp+)患者至少每2年行1次内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D 级:PG+)、Hp-)患者应每年行1次内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根据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A 胃癌高危人群(1723 分),建议每年1次胃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B 胃癌中危人群(1216 分),建议每21次胃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C 胃癌低危人群(011 分),建议每31次胃镜检查(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早期胃病变和胃癌术后患者

A 局限于胃窦或胃体的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建议每3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B 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萎缩评估(OLGA)和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上皮化生评估(OLGIM)分期级以上的高危慢性萎缩性胃炎或肠上皮化生患者,建议每2年接受 1次内镜检查(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C 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切除且未接受其他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建议术后6个月内复查内镜,然后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监测策略(强推荐,证据分级:中)

D ESD切除的上皮内瘤变或常规手术切除的早期胃癌患者, 建议术后6个月内复查内镜,然后根据内镜检查结果制定下一步监测策略(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临床问题15: 内镜种类的选择

A 推荐首选普通白光胃镜联合窄带成像放大胃镜进行筛查, 尤其是存在以下任一情况时: 胃萎缩、胃肠上皮化生、怀疑早期胃癌(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B 对于不能接受常规内镜检查者, 可考虑使用磁控胶囊胃镜(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C 建议根据医院设备和医师水平, 灵活选择色素内镜、蓝激光成像放大内镜、荧光内镜等新型内镜成像技术(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临床问题16: 胃镜检查操作过程

A 推荐对内镜医生进行系统化训练以提高诊断能力(弱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B 推荐胃镜下对胃内部进行系统地观察, 并需要有充分与合理的检查时间(弱推荐,证据分级:低)

C 推荐在胃蠕动剧烈而难以观察时考虑使用抗痉挛药(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D 推荐使用黏液溶解剂和消泡剂来提高胃镜下黏膜的可见度(强推荐,证据分级:极低)

(六) 针对不同筛查结果的治疗与管理

临床问题17: 早期胃癌治疗——ESD 和功能保留胃切除术

  对满足 ESD 绝对和扩大适应证的早期胃癌患者,推荐行 ESD 治疗;对不满足 ESD 绝对和扩大适应证的早期胃癌患者, 推荐以胃切除术作为标准治疗方案并优先考虑功能保留胃切除术, 同时根据胃切除术范围选择适当的淋巴结清扫术(强推荐,证据分级:高)

临床问题18: 高级别胃黏膜上皮内瘤变的治疗——ESD

HGIN 的患者,推荐进行内镜切除治疗(首选ESD(强推荐,证据分级:高)

临床问题19: 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治疗——根除Hp

若早期胃癌或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上皮内瘤变)合并Hp感染,推荐根除Hp(强推荐,证据分级:高)

(七) 实施相关情况

临床问题20: 开展胃癌筛查医师应具备的能力

胃癌筛查内镜医师应清楚了解胃的解剖学特征、具备一般内镜检查能力并至少有 300例内镜检查的个人经验。 内镜医师通过内镜诊断培训后需要至少对20HGIN或早期胃癌病变进行诊断评估来获得胃癌光学诊断的能力。 内镜医师满足内镜诊断培训标准, 并达到20HGIN 或早期胃癌病变诊断≥80%的准确率后,可以进行胃癌内镜诊断(强推荐,证据分级:低)

(八) 筛查质量控制

临床问题 21: 胃癌筛查质量控制

检查过程应至少持续7min(观察胃部时间≥3min),并保留足够数量的清晰内镜图像,推荐设定胃癌早期诊断率作为质控指标(强推荐,证据分级:中)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中国胃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2,北京)》编写〕

(本指南刊登于《中国肿瘤》2022年第7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2.8.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