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10.《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2)要点

(2022-07-19 16:13:33)
标签:

hiv急性感染期

诊疗管理

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2要点

 

鉴于在HIV感染急性期(AHI阶段可能不能检测到HIV-1特异性抗体,出现的急性逆转录病毒综合征(ARS)也通常被误认为是其他病毒性疾病(例如流感)的症状,所以大多数情况下急性HIV感染不能被及时诊断。大约50%的新发性途径感染HIV者,都是与HIV-1急性期和早期感染者发生性行为暴露而导致感染。截至 2020 年年底,我国存活的HIV/AIDS患者104.5万,其中2020年新报告11万人中约4.5万为当年新发感染,当年新报告感染者中至少10%15%可能错过在急性期时确诊 HIV 感染,时感染者也存在经性途径再传播的可能。近年来,我国逐步推广HIV暴露前预防PrEP)和暴露后阻断PEP)的公共卫生策略,临床中已经可见一部分高危行为者在缺乏有效指导下实施PEPPrEP,这其中不排除部分求询者实施PEPPrEP时已经处于急性感染期,为后续HIV诊断和抗病毒治疗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HIV-1感染急性期的筛查、诊断和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策略对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尽管目前国内外有用于鉴定或监测新发感染检测的方法,主要是HIV-1限制性抗原亲和力酶联免疫方法(LAg-Avidity EIA),但这种技术尚未应用于临床,仅对群体监测和HIV抗体阳性者进行分析。另外在我国,尤其在部分基层地区,针对新发感染的监测网络还不完善,人群观察项目和数据的不全面、HIV核酸检测不可及等因素影响HIV早期诊断。发现急性HIV感染是预防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证据表明,首次诊断出HIV感染的患者,如果在检测时得到咨询,则更有可能减少风险行为。

1  急性期定义

HIV 感染的疾病发展全过程可分三个期,即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我国急性期定义通常为发生感染HIV6个月内。部分感染者在急性期出现HIV病毒血症及ARS和免疫系统急性损伤。临床表现以发热最为常见,可伴有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关节疼痛、淋巴结肿大及神经系统症状。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轻微。持续13周后自行缓解。

2  急性期生物学特点

临床医生了解和掌握急性期的生物学特性,可以有助于对实验室WB和抗原抗体筛查报告结果解。读,并结合临床特征对急性期进行分期诊断。

2.1  生物学特点

HIV感染后,病毒复制首先局限在黏膜,然后转移到引流淋巴结,在此进一步扩增。在黏膜暴露2天内可在区域淋巴结中检测到HIV35日内可在血浆中检测到HIV RNA。此后,血浆病毒水平呈指数上升,在感染后23周达到高峰(血浆HIV RNA水平可能升高至超过107拷贝/mL),核酸检测阳性后7天左右,p24抗原水平可能超过100pg/mL并被检测出来。病毒血症达高峰时期前后,患者可能出现临床症状。感染暴露后23周可以检测到HIV抗体。

2.2  Fiebig分期与血清及病毒学标志物变化关系

  根据Fiebig表格掌握血清学变化规律,结合WB试验条带报告分析可以促使最大可能发现HIV急性期感染(表2)。

3  急性期的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结果是诊断HIV感染的关键因素。原则上急性期诊断与艾滋病诊断一致,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抗体检测

  抗体在HIV感染后23周可以被检测到,因此仍要加强流行病学和症状的收集,对可疑暴露、可疑感染但抗体阴性的患者,尽快进行补充试验,包括WB和核酸检测。

3.2  补充试验

部分患者因为血清转换期出现WB报告不确定,约2%20%的抗体初筛阳性复测WB报告不确定,常见于急性期感染时条带条件不足,可进行核酸检测或24周后再次送血进行WB检测,应尽快根据核酸检测早诊断,避免因告知晚后期患者脱落导致其继续传播。

3.3  CD4细胞检测

  怀疑急性期的患者同时进行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也是一种诊断的辅助手段。

4  急性期管理意义及要点

HIV急性期感染的诊断和管理是目前降低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的重要环节之一,应提高对急性期、抗体阴性核酸阳性、病毒标志物应答受到干扰的患者判断能力,重视HIV感染急性期管理需注意以下要点:

4.1  识别诊断人群的推荐

4.1.1 A1)培训相关人员,掌握诊断要点:  加强对临床一线医务人员(不仅仅限于感染/传染专业的感染科、发热门诊、免疫缺陷门诊等)的培训,包括急门诊、呼吸科、皮肤科等重点专科医务人员,应掌握艾滋病高危人群、高风险暴露可能行为、急性期临床表现等医疗关键信息。

4.1.2 A2)重点筛查人群:  6个月内有明确流行病学史,包括患有性病或有性病史,有同性和异性不安全性行为史,有共用注射器吸毒史,有医源性暴露史,有职业暴露史,有HIV/AIDS患者配偶或性伴侣,HIV/AIDS患者母亲所生子女等。

4.1.3 A2)症状或体征:  有以上流行病学史,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皮疹、咽喉痛、肌肉疼痛、淋巴结肿大、腹泻等,可自行缓解和消失。

4.1.4 A1)具备流行病学史有或没有4.1.3症状体征HIV抗体初筛阳性进一步WB试验,同时知情告知前提下进行HIV RNA检测。如HIV抗体初筛阴性,也建议行HIV RNA检测。

4.1.5 A2)有流行病学史并有PrEPPEP的服药史,即使抗体阴性也需进一步进行HIV核酸检测,以防漏诊HIV急性期感染者。

4.1.6 B1)对任何近期诊断性传播疾病STI)的患者都应加强HIV抗体筛查。

4.1.7 B1)对HIV急性期感染者的近期性伴进行动员检测和干预,及时阻断经性再传播。

4.2  甄别抗体延迟产生人群(C1

因生物学因素、个体因素、感染状态和暴露前是否应用PEPPrEP,可能导致抗体延迟产生的个体。对近期有PEPPrEP(正在使用或近期停用)、有明确的高危行为和急性期症状但抗体检测阴性、合并其他免疫性疾病者,需警惕HIV急性感染,应积极进行HIV核酸检测。尽管针对不规范使用PEP/PrEP的人群分析数据尚且较少,但务必注意此类人群的诊断策略。

4.3  急性期启动抗病毒治疗

4.3.1  急性期治疗的意义:  2015 年开始,一致推荐确诊HIV感染,无论CD4细胞水高低,均建议立即开始抗病毒治疗(A1)。急性期开始规范ART的获益有:改善急性期症状、降低HIV-1病毒载量调定点、减小病毒储存库的大小、减少病毒株传代、降低免疫激活和炎症、保护机体免疫功能和淋巴组织的完整性等医学意义、传播风险显著降低等公共卫生学的意义。

4.3.2  一旦诊断急性期HIV感染,应尽快启动抗病毒治疗。急性期治疗方案选择与常规治疗一样,但更强调推荐能够快速降病毒和具有高耐药屏障方案,包括含整合酶抑制剂的方案和增效蛋白酶抑制方案。

4.3.3  在诊断急性HIV感染后,尤其对曾经使用过不规范PEP/PrEP方案、多性伴感染者,应尽可能在治疗前对蛋白酶(A2)、反转录酶(A2)和整合酶(B2)基因进行HIV基因型耐药检测。

4.3.4  对正在接受PEP的求询者:  当接受PEP治疗的求询者诊断出急性艾滋病病毒感染时,应继续接受抗反转录病毒治疗(A2)。

4.3.5  对正在采取PrEP的求询者:  由于在采取暴露前预防的过程中感染HIV的患者发生耐药突变的风险更高,建议尽快做耐药检测并同时选用经评估充分有效的抗反转录病毒疗法(A2)。

4.3.6  急性期治疗患者依从性仍存在以下挑战:  因对诊断心存怀疑而对治疗存在顾虑;因无症状而对治疗存在怀疑;担心药物不良反应可能带来生活质量下降;其他因素。

4.3.7  治疗后评估:  同常规抗病毒治疗一样,强调在治疗后4周、12周必须进行病毒载量检测。

综上,本共识拟提高一线医务人员对急性期HIV感染诊断的意识,各初筛实验室尤其是确认实验室在进行检测结果解读时需要重视并结合其流行病学史,制定规范化急性期HIV感染的筛查流程,进一步提升HIV感染急性期的诊断率和治疗率,以期尽快发现HIV急性感染者,尽早抑制感染者体内的HIV复制,降低HIV的传播与流行。

〔本资料由朱明恕主任医师根据《HIV急性感染期诊疗管理专家共识》(2022)编写〕

(本共识刊登于《中国艾滋病性病》2022年第6期。如欲全面详尽了解,请看全文)

             2022.7.1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